查看: 2192|回复: 87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初心不悔:汪曾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4 21:5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6-23 11:31 编辑

飘进生命的雨云,是黄昏时分的彩虹
——汪曾祺:初心不悔
file:///C:\Users\njyz\AppData\Local\Temp\ksohtml8780\wps1.png
家学子弟赴云南,偏科无缘翻译官
[size=10.5000pt]谈到汪曾祺,相信大多数人都并不觉得陌生,很容易就产生“美食散文家”的标签联想。或是鸭蛋和咸菜茨菇汤,或是豆腐和栗子,那些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寻常事物,透过汪曾祺的纸上笔墨,散出令人垂涎三尺的香气。汪老与我等吃货不同之处在于他是一位有文化的吃货,也就是“学术吃货”。在散文《宋朝人的吃喝》中,所引历史文献甚多,包括《东京梦华录》、《都城纪胜》、《西湖老人繁胜录》、《梦粱录》、《武林旧事》等,可见汪老涉猎之广。如果仅仅把汪老当作一位著名的美食作家,那可谓是大大的误解了,他的才华远不止于此。
[size=10.5000pt]汪曾祺出生于典型的书香家庭,祖父身负科举功名,父亲汪菊生也是多才多艺。自小的家庭教育,培养了汪曾祺传统文学、书画、音乐等方面的艺术素养。1939年,汪曾祺奔赴云南,带病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1944年,严重偏科、英语和体育都补考了两次的汪曾祺因故没有去给美军当翻译官,因此没有获得毕业证书。
[size=10.5000pt]1958年,在反右斗争中,因为“份额不够”,汪曾祺被补划为“右派”,做检讨,下放劳动改造。1961年,摘掉“右派”帽子的汪曾祺在马铃薯研究站工作,花费半年时间绘成厚厚一本《中国马铃薯图谱》,奠定了散文《马铃薯》的写作基础。
汪老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
[size=10.5000pt]1964年,汪曾祺供职于北京京剧团,并参与沪剧《芦荡火种》的改编。《芦荡火种》演出后,汪曾祺作为编剧之一和全体演职员被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国家领导人接见。汪曾祺在编剧领域展露才华。文革开始后,汪曾祺因曾经的“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但是不久就获得了释放。江青对汪曾祺的评价是:“可以控制使用”。于是,汪曾祺就在这样的政治压力下参与样板戏创作。
[size=10.5000pt]但他内心真正的想法和文革中的价值取向并不一样。因此,后续在奉命考察全国各地并创作符合“三突出”原则的剧本时,他一无所获。1970年,天安门百万军民聚会,汪曾祺作为著名样板戏《沙家浜》的主要编剧被邀请登上天安门城楼。“重用”和“殊荣”,以及汪曾祺若即若离的处世态度,使他得以在文革之中保存自身,也使他在文革之后受到审查。被一挂两年的汪曾祺,在最苦闷的日子里,生产了样板戏创作的副产品——十几万字的检讨,还将《受戒》《大淖记事》这两部最具特色的代表作酝酿成形。
[size=10.5000pt]1980年,《受戒》一经发表,便引起了文艺界的重视。1981年发表的《大淖记事》获得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声名大噪之时,汪曾祺已年逾花甲。在文学界,向来有“出名要趁早”的说法,许多知名作家、诗人都是年少成名,张爱玲、冰心、曹禺这样二十出头就写出代表作的天才型作家大有人在。和他们相比,汪曾祺可谓是大器晚成。
[size=10.5000pt]大学肄业后,汪曾祺辗转多地,担任教职工作,期间笔耕不辍,创作有《鸡鸭名家》等作品,并在1949年出版《邂逅集》。1961年,下放期间,汪曾祺用毛笔在小学生作业纸上写下了《羊舍一夕》,并在1963年出版了第二部文集。在文革期间,汪曾祺精力主要集中在样板戏的集体创作。1980年以后,至1997年猝然逝世,汪曾祺每年都有作品刊发,保持着相当稳定创作质量和水平。很少有人像汪曾祺一样,沉寂了大半辈子,在最后二十年薄发前半生的厚积。
《受戒》名篇接桃源,更染尘世几缕烟
[size=10.5000pt]自废名(冯文炳)始,到沈从文(沈焕岳)、孙犁(孙树勋),汪曾祺上承其师沈从文,继续着乡土中国的诗性书写。沈从文的世外桃源“边城”展现了理想型的纯真情感,而汪曾祺在延续乡土抒情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展现同时,沾染了尘世烟火。[size=10.5000pt]《受戒》与《边城》遥相呼应,诗化小说一脉相承。
[size=10.5000pt]《受戒》故事的起源,是汪曾祺四十三年前的一个梦。在庵赵庄上,“荸荠庵”里的出家人,把“和尚”当作一种职业,除了念经以外,他们吃肉、娶妻、赌钱,和普通百姓并无两样。因为家里田少,出于生计考虑,明子要去庵里当和尚。在路上,他认识了邻居家的女孩小英子。他和小英子懵懵懂懂的青梅竹马之爱,如叮咚山泉般清澈透明而水到渠成。
[size=10.5000pt]“扌歪”(此字大概是作者根据方言发音自造的字,意为“挖”)荸荠,这是小英最爱干的生活。秋天过去了,地净场光,荸荠的叶子枯了,——荸荠的笔直的小葱一样的圆叶子里是一格一格的,用手一捋,哔哔地响,小英子最爱捋着玩,——荸荠藏在烂泥里。赤了脚,在凉浸浸滑滑溜的泥里踩着,——哎,一个硬疙瘩!伸手下去,一个红紫红紫的荸荠。她自己爱干这生活,还拉了明子一起去。她老是故意用自己的光脚去踩明子的脚。
[size=10.5000pt]她挎着一篮子荸荠回去了,在柔软的田埂上留了一串脚印。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
[size=10.5000pt]……
[size=10.5000pt]英子跳到中舱,两只桨飞快地划起来,划进了芦花荡。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
[size=10.5000pt]——《受戒》选段
[size=10.5000pt]“重剑无锋,大巧不工。[size=10.5000pt]”汪曾祺的文字,一贯遵循白描风格,简短质朴,没有华丽的形容词,并不适宜作寻章摘句之用。但是如水的平淡之中又透着清亮,用朴素的语句构造出诗一般的意境。如所选文段中“明海看着她的脚印,傻了。五个小小的趾头,脚掌平平的,脚跟细细的,脚弓部分缺了一块。明海身上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感觉,他觉得心里痒痒的。这一串美丽的脚印把小和尚的心搞乱了。”汪曾祺没有对小英子的脚印进行的修辞性装饰,却把这种“心痒痒”的感受融化在平淡无奇的文字当中。
[size=10.5000pt]《红楼梦》第四十八回中,香菱学诗时曾言:“我看他《塞上》一首,内一联云:‘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想来烟如何直?日自然是圆的。这‘直’字似无理,‘圆’字似太俗。合上书一想,倒像是见了这景的。”可见,无论是古文还是今文,有些道理都是相通的。描写成功与否,辞藻的华丽程度并非决定性因素,而是语言风格和内容的契合,就像选文的最后一段,寥寥几笔,生机勃勃的芦花荡便跃然纸上。
故乡•小说•风俗画
汪曾祺小说在语言上充满了“中国味儿”。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
他最令人称道的作品是短篇小说《受戒》。汪曾祺将那种晶莹剔透、充满着纯真的爱情领入了诗的境界。小说中那青涩的爱情,让人不禁想起古曲“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的轻快活泼,就像一个梦,读到这里实在不忍心唤醒。
汪曾祺善于写人,他笔下的人物有一种素朴的鲜活感,往往就是那么一两处细节描写,这个人的模样性情就出来了。他写他的祖父,一位拘谨刻板又有点怀才不遇的老先生。一个咸鸭蛋能吃两顿。喝了酒后,这位老先生就在屋子里大声背唐诗,“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他写他的父亲,一个心细如发的男人。母亲死后,父亲按母亲的喜好给母亲做了几箱子冥衣,单夹皮棉,四时不缺。
<人物印象>
在中国当代作家中,汪曾祺的小说读起来的感觉,如同看一幅风俗画,如果给这些风俗画加上一些修饰词,那么可以是清新隽永、生趣盎然……
师生•挚友•沈从文
沈从文是汪曾祺的老师。他们都博学多思、敏感多才,二人之间有许多轶事为人津津乐道。1941年,沈从文给施蛰存写信,谈及昆明的一些人事,其中说道:“新作家联大方面出了不少,很有几个好的。有个汪曾祺,将来必有大成就。”
从西南联大毕业后,汪曾祺辗转来到上海,希望通过熟人介绍找到一份职业,却不料连碰钉子,手头仅有的一点钱也花光了,即将落魄街头。汪曾祺情绪异常低落,甚至想到自杀。沈从文知道后,写信责骂他说:“为了一时的困难,就这样哭哭啼啼的,甚至想到要自杀,真是没出息!你手里有一支笔,怕什么!”沈从文致信上海的李健吾,请其对汪曾祺多加关照。由于沈从文的推荐,李健吾举荐汪曾祺到私立致远中学任教,汪曾祺在此过了一年多相对稳定的生活,并结识了巴金和黄永玉等人。
<人物印象>
一个人的成长总归离不开他的原生家庭和后天教育。汪曾祺文字里传达出的那种本真热情,包括他那种随遇而安的心态,与他的家世传承以及后来所受的教育,息息相关。当然这也离不开老师沈从文对他的影响。
吃饭•下厨•家常菜
汪曾祺先生是少有的能做会品能写的文人,他甚至可以自创菜,例如一道油条塞肉,即是独家。甚至还有一本书,总结汪曾祺先生各种谈吃的文章,名《做饭》。汪曾祺的烹饪手艺在当时文艺圈子中很有名。所以每当有港台作家或者外国汪曾祺研究者来北京采访汪曾祺时,中国文联不安排来宾在宾馆就餐,而是直接让客人在汪曾祺的家中就餐。
他有一手精湛的烹饪手艺,拌荠菜、烧小萝卜、塞肉回锅油条,这都是他的拿手菜。他说:“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
汪曾祺在《家常酒菜》中说:“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
<人物印象>
汪曾祺的写作是怀着一颗温柔敦厚的仁慈之心,持悲悯情怀来观照大千世界。也许是源于其对生活的热爱。
人物评价
汪曾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节选)
文/新京报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这两句诗是马一浮的,我读了就喜欢,常常提起。现在要写汪曾祺了,才发现,这十个字是应该专门用在他身上的。
他写过多少草木啊,拿他这些文字,可以编一本词典,薄薄的,并不整齐划一的。这种词典不解决什么疑难,就是没事翻翻,让你觉得随身带了一个花园,或者一个不错的菜园。他对菊花不讨厌,但讨厌菊展,他觉得菊花还是得一棵一棵的看,一朵一朵的看。
确实,很多人成天忙活的就是把美从土里揪出来,搅拌成水泥,去砌墙。汪曾祺就跟这些人着急,上火,这些人就像《茶馆》里说的,“把那点意思弄成了不好意思”。
他夸沈从文的《边城》,他说是“一把花”。真好。多少人会顺嘴夸成是一朵花,可是汪曾祺知道,他老师写的是一把花。美是很多的,不一样的,美和美是在一起的,起码是互相牵挂着的,所以是,一把花。
汪曾祺是个老福尔摩斯。他是个针对美的侦探。他夸某寺的罗汉塑得好,就说有个穿草鞋的罗汉,草鞋上一根一根的草茎,都看得清清楚楚。
他记得祖母有个小黄蜂的琥珀扇坠,很好看。晚年在宾馆,看到人工琥珀,各路昆虫齐备,甚至还有完整的蜻蜓,在一个薄薄的琥珀片里。这当然是弄死以后,端端正正地压在里面的。他觉得还是那个扇坠好看,因为是偶然形成的。“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白马庙教中学的时候,他看见一个挑粪的,“粪桶是新的,近桶口处画了一圈串枝莲,墨线勾成,笔如铁线,匀匀净净。粪桶上描花,真是少见。”
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被他记录下来,作了呈堂证供。他是个好侦探。
其人其文
栗子(节选)
文/汪曾祺
栗子的形状很奇怪,像一个小刺猬。栗有“斗”,斗外长了长长的硬刺,很扎手。栗子在斗里围着长了一圈,一颗一颗紧挨着,很团结。当中有一颗是扁的,叫做脐栗。脐栗的味道和其他栗子没有什么两样。坚果的外面大都有保护层,松子有鳞瓣,核桃、白果都有苦涩的外皮,这大概都是为了对付松鼠而长出来的。
新摘的生栗子很好吃,脆嫩,只是栗壳很不好剥,里面的内皮尤其不好去。
把栗子放在竹篮里,挂在通风的地方吹几天,就成了“风栗子”。风栗子肉微有皱纹,微软,吃起来更为细腻有韧性。不像吃生栗子会弄得满嘴都是碎粒,而且更甜。贾宝玉为一件事生了气,袭人给他打岔,说:“我想吃风栗子了。你给我取去。”怡红院的檐下是挂了一篮风栗子的。风栗子入《红楼梦》,身价就高起来,雅了。这栗子是什么来头,是贾蓉送来的?刘老老送来的?还是宝玉自己在外面买的?不知道,书中并未交待。
栗子熟食的较多。我的家乡原来没有炒栗子,只是放在火里烤。冬天,生一个铜火盆,丢几个栗子在通红的炭火里,一会儿,砰的一声,蹦出一个裂了壳的熟栗子,抓起来,在手里来回倒,连连吹气使冷,剥壳入口,香甜无比,是雪天的乐事。不过烤栗子要小心,弄不好会炸伤眼睛。烤栗子外国也有,西方有“火中取栗” 的寓言,这栗子大概是烤的。
关于汪曾祺的风景
第一眼看到他我即被他身上蕴藏的一种奇异的气质打动了。
那是一个侧影。
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他站在路口,他的身边有一个疯子在发狂,街道上奔跑着喧嚣。这一切好像与他都很陌生。
他身着一件蓝咔叽布夹克,肩上背着一个半旧的黄包,看上去仿佛是偏僻县城来的一个探访者。那天他是等我们接他去一个便宴,然而我们迟到了。结果让一个70余岁的老人在街边足足等了一个多小时。但是他没有急躁,也没有嗔怪。是的,他已经习惯于这样迟到的约会了。
他与历史的约会足足迟到了近半个世纪,当他终于乘上最后一班从那黑洞洞的隧道里升出来的班车时,他觉得他头发里的风并没有变。
他的眼睛很诗意。
这是一个不小的奇迹,一个70多岁的老人的眼睛竟可以如此的明澈、清纯。那两枚饱满的眸子是两方小小的古歙砚。
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  
他的眼睛总有水的感觉。
看他的眼睛总容易想起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他是美食家,恰如他是美文家。他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吃得很耐心,很集中思想。这是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因此,他不打算去那一类庆功宴上勉强自己的胃。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
他的文字是可一眼识穿的,因为他的文字大都拧得出水来。
第一个发现这点的是一个聪明的法国女士。
他的解释很平常:他家乡高邮是一个水乡。
来自水乡的作家并非他一人,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从生物意义上说这当然是一种进化,而当这种生物意义又被引进社会意义时,这种选择在今天看来也就变得合乎“规律”而无可非议了。
惟有他留了下来。
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汪曾祺
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
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
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
人总要有点东西,
活着才有意义。
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
都调动出来,
倾力一搏,
像干将、莫邪一样,
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
这,才叫活着。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它们开得不茂盛,想起来什么说什么,没有话说时,尽管长着碧叶。你说我在做梦吗?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
偶然翻到这样一段文字,心突然被电到了。我从来没跟花草说过话,也从没想过它们是温暖的。我仅仅把它们视为装饰品,而有这样一个老顽童却把它们当成了朋友。这个有爱的老头就是汪曾祺。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这个荡漾着青春气息的老顽童说:一定要,爱着点什么。他用一颗赤子之心,爱着草木时光,爱着寻常日月,爱着成长中的磕磕绊绊,爱着一生的故交挚友,爱着这个大千世界。
只记花开不记年
匆忙的生活,让很多美好的东西悄然从眼前溜走,等回过神来才后悔,怎么错过了那么多的美好!
而汪老的心里充满了爱,像春一样柔软的感情,让他拥有了一双神奇的眼睛,他看到的世界是温暖的粉色。他说:爱,是一件非专业的事情,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它让我们变得坚韧,宽容,充盈。业余的,爱着。你快来看那圆滚滚的绣球!看着他的文字,仿佛那些绣球就在眼前,那种美,使人感动,心里不禁升起难以言表的温柔。
“这些绣球显出一种充足而又极能自制的生命力。我不知道这样的豆绿色的绣球是泰山的水土使然,还是别是一种。茶馆的主人以茶客喝剩的茶水浇之,盆面积了颇厚的茶叶。这几盆绣球真美,美得使人感动。我坐在花前,谛视良久,恋恋不忍即去。别之已十几年,犹未忘。”(《泰山拾零》)
我寻找什么?寻找潇洒
从什么时候开始,忙碌的时候渴望拥有大把的自由时光,可是真的有了大把时光,却又不知如何处置。汪曾祺对寻常日月依然充满热爱,他有“无事此静坐,一日当两日。”的闲适淡然,遇到难过的槛亦能做到“随遇而安”,他把世事看得淡然洒脱,他的人生,真可谓活得潇洒。
“我每天早上泡一杯茶,点一支烟,坐在沙发里,坐一个多小时。虽是犹然独坐,然而浮想联翩。一些故人往事,一些声音、一些颜色、一些语言、一些细节,会逐渐在我的眼前清晰起来,生动起来。这样连续坐几个早晨,想得成熟了,就能落笔写出一点东西。我的一些小说散文,常得之于清晨静坐之中。”(《无事此静坐》)
汪曾祺热爱舞台,他更深深明白生活的魅力,即便一颗将要被搬上舞台的道具树,在他眼里也有独特的魅力。
“我爱这么搬来搬去,这种不定,这种暂时的永久。我爱这种浑然,这种认真其是,这种庄严的做作。我爱在一棵伪装的,钉着许多木条,叶子已经半干,杆子只有半爿的,不伦不类,样子滑稽的树底下坐下来,抽烟,思索。”(《道具树》)
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
“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汪曾祺从小生活在一个充满爱的环境里,他说:“父亲很喜欢我。我母亲死后,他带着我睡。他说我半夜醒来就笑。”“也许我和娘(我们都叫继母为娘)有缘,娘很喜欢我。”他的老师沈从文在他找不到工作想要自杀的时候,写信骂醒了他,还多次给他经济上和精神上的支持。他一生遇到了那么多爱着他的人,那些爱,融入到了他的血液中,才得以让我们看到今天这样大气温爱的文字。
他说: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他想念自己的父亲,他记得自己每个母亲的好,他喜欢“家人闲坐,灯火可亲”的温暖;他对自己的老师充满了感恩,他回到自己的小学,依然深情地欢呼:这是我的小学,我亲爱的,亲爱的小学!
他写道:
有一年寒假,大雪之后,我到学校去。大门没有锁,轻轻一推开了。没有一个人,连詹大胖子也不在。一片白雪,万籁俱静。我一个人踏雪走了一会儿,心里很感伤。(《我的小学》)
沈先生面色如生,很安详地躺着。我走近他身边,看着他,久久不能离开。这样一个人,就这样地去了。我看他一眼,又看一眼,我哭了。(《星斗其文,赤子其人》)
“愿少年,乘风破浪,他日毋忘化雨功!”
我们都是那个曾经寄托着热切希望的少年,出走半生,不知何时才能重回故里。
当再踏上归路的时候,或许已两鬓斑白,物是人非。但那些留在血液里的爱,永远不灭。
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
汪曾祺曾说过:“我觉得伤感主义是散文的大敌。挺大的人,说些姑娘似的话……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他就用那平淡的文字,写出了不平淡的句子。
他说:
“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人之所以为人》)
他道出了人活着的意义。充满哲理的句子,并不是说教的口气,就这样娓娓道来。平平淡淡的语气,留在读者心底的是巨石入海的汹涌。
人生一世不可能记住所有撞击或蚀刻过心扉的瞬间,但忘记那段生涯的苦涩,肯定不可能比忘怀欢乐容易。
可是汪曾祺却只想“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
他做到了,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爱的文字,让每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内心温柔了起来。他教会我们用美的心看世界,用爱的心去生活。只要大爱不逝,山河长在,就可以随遇而安,就总会有梦。
名句积累:
1、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适用主题: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苟且,不被繁华喧嚣迷惑,保持本心等主题,如2009年北京卷《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2014年湖南卷《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本句源自汪曾祺。时间告诉我们,生活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身陷泥泞之中,保持一颗向阳的心,在污浊之中留一片温柔净土;身迷繁华之地,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在喧嚣之中辟一处空山幽谷。
2、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适用主题:有关对家人、家的眷恋,描写乡村旧时光等立意,如2007年安徽卷《提篮春光看妈妈》,2014年湖南卷《闯荡/归家》。本句节选自汪曾祺的散文《冬天》:“天冷了,堂屋里上了槅子。槅子,是春暖时卸下来的,一直在厢屋里放着。现在,搬刷洗干净了,换了新的粉连纸,雪白的纸。上了槅子,显得严紧,安适,好像生活中多了一层保护。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3、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事情值得深思。
适用主题:大国工匠,文化传承,坚守等,如2017年天津卷《重读长辈这部书》,2016年北京卷《“老腔”何以令人震撼》。 语出当代作家汪曾祺的《生活,是很好玩的》。 示例:他们照老法子工作,老法子生活,飞逝的时间一但踏进他们的空间就化成了墙上的“滴答滴答”,每分每秒都有了印记。“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事情值得深思”,让你发现有些东西不会被岁月的尘埃遮盖。
心上灯花落
①“文明圣火,千古未绝者,唯我无双,和天地并存,与日月同光。”千载烟云,碧海苍梧常有,而不变的是那份坚守,故而有这么一段源远流长,故而有这么一段荡气回肠。而吾辈须怀着这份匠心,再添一笔心上灯花。
②六千年,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铮鸣。虽经历了诸多分合,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整个人类文明史上所独有的。这种强大的生命力便是文化的坚守所给予的。不论是农耕还是游牧,石器抑或青铜,中华文化却从未为外力所中断。因为它有着最忠诚的信徒与骑士――大国工匠。
③所谓大国工匠,在衰落遗失的边缘坚守,在快捷功利的繁荣里溯洄。我看见他们静坐于故宫的红墙旁,修补着残缺;我看见他们踏遍神州大地,只为追寻古老的痕迹;我看见他们坚守在莫高窟,将自己献予那一场飞天的神话。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事情值得深思。
④何以为遗民?正是由于古老的优秀传统文化,因为当代人的不重视甚至于胡作非为,恰似大火烧天的烧去了。我身边的,是烧剩下的,东一处、西一处……大众往往只用双眼见证这余烬覆盖的繁华,却只有少数人,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寻回那一场盛世。
⑤诚如林清玄之言:“人应该站在传统上,内心才会深刻。”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若无文明,何谈发展?文化底蕴毁掉了,国家发展得再快,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故而吾辈还须接过前人火炬,践行这份匠心精神,让中华文化永不衰败。
⑥践行这份匠心,不是一句空泛的口号,亦不是一项内心观照的意识活动,它需要我们用具体的行动来落实。首先,须立足于传统美德,为其注入时代精神,使其焕发生机。其次,传承中国文化的不仅仅是唐诗宋词京剧昆曲,它包含着与我们生活相关的每一个细节。故而还需你我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勿要仓促掠过这万千星辉。一如是言:“此身时去时还,跨清风渡水,唯明月仍在天。”践行这份匠心,从无止期,然走过千山万水,唯有匠心仍熠熠生辉。
⑦六千年,仿佛刹那间,村落成了国,符号成了诗,呼唤成了歌。唯有匠心,如一川银河贯穿始终。而今正是吾辈须怀着这份匠心,再为中华文化添一笔绚烂生花。
4、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适用主题:可用在回忆往事后进行主旨升华,如爱国情,亲情,友情等。出自汪曾祺先生的散文《无事此静坐》,名字源自于苏轼的一首诗“无事此静坐,一日似两日”。句子大意为静静地思索过往的事情,仿佛就在眼睛底下一样。行文中可用于结尾过渡升华。如:静思往事,如在目底。我不想再看到三十万同胞惨死于冷酷的兵器之下,我要为中国之崛起而奋斗!
5、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
6、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
7、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8、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

汪曾祺 (1).rar

41.74 KB, 下载次数: 125

汪曾祺 (1).docx

48.91 KB, 下载次数: 2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