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初心不悔:汪曾祺

  [复制链接]
37#
发表于 2019-6-23 22:23:54 | 只看该作者
汪曾祺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短短两句诗中却映出了汪曾祺的倒影。这个被时代所遗忘的流浪者,却爱着每一道菜肴,每一个人,每一寸草木。“我不爱逛商店,爱逛菜场,看看那些碧绿生青、新鲜水灵的瓜菜,令人感到生之喜悦。”生活之平淡却被他过出了风花雪月也不曾得到的惬意和轻松,世界之苍凉也在他饱含爱意的笔下显现出生机和灵动。
可是如今时代,人们确实是逆其道而行之了。生活的压力如千钧重担积在人们的肩头,社会的喧嚣中物质的车轮滚滚向前,任何所谓心灵的力量在万众一致的期望和欺骗之下,都仿佛螳臂当车。在这里,哪还有什么风俗纯朴世间绝景的惬意随心?有的只是功名利禄劳心劳力下人们残缺的背影。哪里还有什么灯火可亲中一家人分食鸭蛋的清淡和温馨?有的只是酒宴之上觥筹交错假意相迎。在这里,人们好像失去了爱的能力,亲人和朋友都在物质的车轮下压薄成了一张可以测量长宽的纸片,更别提那不堪一击的草木青青。
然而,汪曾祺用一篇篇诗意的文字告诉我们:享受生活,享受爱意,不是结果,而是能力。正是因为能够从监牢的铁窗中望见外面的一根草叶,正是能够从柴米油盐中品味出一丝感动,这是世界才被绘成全彩,如诗一般的画卷才会延展开来。只有这样“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我们眼中才有天地绚烂,乾坤绚烂,黑白分明。只有“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我们的心中才会有那么一点爱意涌动,人生的活力才会从爱的火花中迸溅开来。
因为心中有爱,所以天地才有爱;因为心中有一方盛景,天地间才有风光无限。又如同汪曾祺所言,“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热爱这个世界,热爱这世界上的万物,需要的是一颗平淡而又赤诚的心灵。“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这样心灵的力量,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因为功利的目的而学习的,这是一种对于生命的感知,对于感动的回响,这是刻在我们骨子里的热爱,也是融在我们血液里的暖流。正是有了这么一点生命的韧性,人生的旅途才能在生命的起伏中保持平常的本心。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我们识得的,不止是这个世界上的草木微青,更是生命的延展,是心灵的远行。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38#
发表于 2019-6-23 22:31:20 | 只看该作者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汪曾祺先生曾评价同是枚吃货的张岱:“浙中清馋,无过张岱。”一点儿不假,作为天下第一美食家的张岱,有“三不吃”:不是时鲜不吃,不是特产不吃,不是精致烹调不吃。他对吃的讲究,完全配得上晚辈的评价。
而汪曾祺本人写的吃,总让人想流口水,一如质细柔嫩、吱吱冒红油的高邮鸭蛋。而他的作品本身就像一道道勾人心魂的佳肴,于是万千读者化身为万千食客,在与一场场色香味俱全的盛宴邂逅之余,也在一次次咂摸人间至味。
两人相似的双重身份可能不足称奇,而恰恰是两位大师身上生逢乱世仍不改乐的、人们失落已久的生活情志与拔俗浪漫的文人气质,感化了受恩于千篇一律的生活,索性头脑迟钝,想法匮乏,行动迟缓的我,戴着枷锁还要强打精神舞动的我。
原来生活的初衷是想让每个人回归最为简单纯粹的快乐,哪怕仅停留在唇齿间的流连,而绝非与同是天涯沦落人互掐互陷,逼到你死我亡的境地;生活也会乐意包容你无关是与非的小瑕疵。白玉微瑕,瑕不掩瑜,前提是你已问心无愧地造就了一个接近完美的自己。
至于眼下,囿于既定的轨道之上,若想操持意趣二字,怕不是任由虚妄拖拽走,脱离坎坷、厚重的现实了。《花镜》一书有关西湖花隐翁的暮春一日的描述,填补了存在我脑海深处的空白: “晨起点梅花汤,课奚奴酒,扫曲房花径。阅花曆,护阶苔,禺中取蔷薇露浣手,薰余蕤香,读赤文绿字。晌午採笋蕨,供胡麻,汲泉试新茗。午后乘款马。执剪水鞭,携斗酒双柑,往听黄鹂。日甫坐柳风前,裂五色笺任意吟咏。薄暮绕径,指园丁理花,饲鹤、种鱼。” 世上最好,莫过与自然相对,融化在金风玉露里。梅兰不语,自语,松鹤无言,自言。
在幻想里,万物仍未越界,仍然存在着某些必然。在现实中,19届的学长等待揭榜,妹妹班级已竖起了倒计时的牌子,奔赴我们主场的日子计日可待,不如执卷读书,心无杂念。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39#
发表于 2019-6-23 22:32:09 | 只看该作者
亮做的瓣子
“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要去尝一尝。” 东方和西方,江南和塞北。云南的锅贴乌鱼,辽宁人最爱的的酸菜白肉火锅。人们的迁徙促成了食物的相逢,食物的离合见证了人的聚散。
每一道菜里,都蕴藏着一份不同的心意。渐渐传来的淡淡的饭香,腾跃着的乳白色氤氲,那是家的气息,那是人间最温暖的烟火。一碗温热豆腐鱼汤,一碟清炒小菜,一碗喷香的米饭。人间有味是清欢。
家,生命开始的地方,人的一生都在回家的路上。在同一屋檐下,他们生火、做饭,用食物凝聚家庭,慰藉家人。平淡无奇的锅碗瓢盆里,盛满了中国式的人生。人们成长、相爱、别离、团聚。家常美味,也是人生百味。
我们对食物的感情多半是思乡,是怀旧,是留恋童年的味道。
总是怀念记忆中的鸭油烧饼。祖父在我放学时总会来接我。他会带着浸着斑斑油渍的暗黄色纸袋,或是油乎乎的塑料袋,里面装着几个方方黄黄的烧饼。上面有一层金黄色的油蓉包裹着,还有几粒白芝麻。烧饼外焦里嫩,咬一口,烧饼中间焦黄酥脆,并带有芝麻的香,烧饼的边沿暄腾腾、软乎乎,越嚼越有香甜的粮食的味道。咸的鸭油流出来,满口肉香。我总会笑着吃,祖父总会笑着看我吃。
美食和风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和迷惘。
这是盐的味道。山的味道,风的味道,阳光的味道,也是时间的味道,人情的味道。这些味道,已经在漫长的时光中和故土、乡亲、念旧、勤俭、坚忍等等情感和信念混合在一起,才下舌尖,又上心间,让我们几乎分不清哪一个是滋味,哪一种是情怀。
想念祖父,和他经常给我买的鸭油烧饼。
一个人口味最好杂一点,耳音要好一些,能多听懂几种方言。口味单调一点,耳音差一点,也不要紧,最要紧的是对生活的兴趣要广一点。
汪曾祺先生著有一本《人间有味》。汪先生大概也是吃遍天下的人。他曾说过:“人生如梦,我投入的是真情。”如此热爱美食的人,尝遍了大江南北的各色风味之后,也明白了人生的道理罢。人们懂得用五味杂陈形容人生,因为懂得味道是每个人心中固守的乡愁。一饮一啄,饱蘸苦辣酸甜。
“都说梨花像雪,其实苹果花才像雪。雪是厚重的,不是透明的。梨花像什么呢?——梨花的瓣子是月亮做的。”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0#
发表于 2019-6-23 22:39:3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李舜天 于 2019-6-24 20:29 编辑

                                                         但使愿无违
      露珠凝结在火红的枫叶,于是便闪烁着光彩动人的红;露珠静止于洁白的荷花,于是便呈现出原有的透明。
      人也是这样。人生浮沉,起起落落,纷繁的世事会左右我们的想法,我们难免会失掉最初的心境。可是,只有当我们保持自我时,我们才能寻找到人生的意义,完成人生的升华。
      如今,浮世喧嚣下,多少人在一开始意气风发,心怀凌云壮志,但是在世俗日复一日的影响下,逐渐改变了自己的心境,或迷失在功名利禄中手足无措,或沉浸于醉生梦死中苟且过活,他们心中的彷徨越发深重,不知道自己的路在何处,以致终在岁月的千百次的淘洗中,徒然感叹一句“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黄公望一生坎坷,但他仍能坚守自我,以一个有趣且丰富的灵魂,过着浮沉却有价值的的人生。纵使身旁的世界多么的纷繁复杂,他任那一蓑烟雨扑面而来,依旧能涉鲸波出于江渚而水不沾衣,负箧行于泥淖中而秽不浊身。他保持本心,以作画为人生的终极旨归,远离声色犬马,回归生命本色,追寻诗意人生。
       “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汪曾祺就是这句话的践行者,他是个来自水乡的作家,但他没有像其他来自水乡的作家一样,匆匆忙忙离开水,到陆地上去生活。而他依旧保持自我,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那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的水。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于日积月累中,于日复一日的苦心孤诣中,写出简短质朴的文字。
       身陷泥泞之中,仍保持一颗向阳的心,在污浊之中留一片温柔净土,身迷繁华之地,仍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在喧嚣之中辟一处空山幽谷。这是坚守自我,不让外物扰乱自己的心绪。坚守自我,我们便能抖落沾染的满身尘埃,驱散心中缠绕的影子,便能越出时间的间隙,在尘土飞扬的喧嚣之中,感受一份清雅纯正的情怀,保持生命最初的逻辑与目的。
       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朗月。只要坚守自我,保持本心,我们终究会收获那一片独属于自己的绚烂的彩虹。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1#
发表于 2019-6-23 22:54:35 | 只看该作者
乾坤岂能无草木

  乾坤浩渺,万物莫不处其间,永世不灭。
  草木微小,不能发一力以自保,随风凋零。
  所以,常有人在观天地之间盛大景象之后有不虚此生,大开眼界之类的感慨。无数痴人想与天地齐寿,苦苦追寻。
名噪一时的文人们更是如此。岳阳楼上,欣的“白银盘里一青螺”之景。便诞生了成就此地的名篇《岳阳楼记》。至此,忽视了脚边那抹点缀此间的绿色。
   而汪曾祺不同,常写的是一株草下的秋天,一朵花中的自得。他的清新是对有灵性的草木的喜悦。
在武夷山上,碧溪蜿转,剑壁高耸。而他落笔写下的是“四围山色临窗秀,一夜溪声入门清,秋日赏菊,无所谓花之雍荣,只寄一时意兴”。“ 新沏清茶饭后烟,自骚短发负晴喧,枝头残菊开还好,留得秋光过小年。”画牡丹时也不是春色满园,仅取纸的一角,其余部分题曰:“人间存一角,聊放侧枝花,欣然亦自得,不共赤城霞。”
是啊,乾坤博大,人终其一生也难以遍览它的全貌,而草木可亲,它们一直真切地在我们身边。俯下身,它在低吟,它在私语,它昂着头,用明丽的绿色惊艳世人,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我们,是人间的草木,随风播撒,盈满了整个世间。
我们,有的居住在象牙塔中,不必心优什么,同时,也是被利用着,照着利用者希望的方向去发展,连蔓出一根枝条也不行。
而更多的,则小心翼翼避开行色匆匆的脚步,在农人的锄头下讨生活,在乔木的树阴间觅一块容身之所,在森林的天窗下吮吸阳光雨露,虽命途坎坷,然石逢间,山崖上,被背阴处皆可见这些倔强的身影。不论身处何处,都是绿意葱茏,细小的茎顽强地挺起微弱的也,尽力向着高出,寻找着更多的机会去体悟这个世界。
开辟荒原,裂土为石,默默耕耘间,一座森林拔起于原野之上,那是几个世纪的演变。也正是我们所看到的乾坤盛景。
请怜惜这些草木吧,这无形中也是为乾坤祝福。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2#
发表于 2019-6-23 23:19:10 | 只看该作者
活着
“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这世间,阳光强烈,水波温柔。活在这珍贵人间,是极好的。
“我不活了!”“我要跳楼!”抑郁,自闭,孤独越来越多的笼罩着现代社会的每一个阳光的人,充斥着每一个角落。而这之后随之而来的就是人们选择放弃生的权利。生死渐渐变得越来越一文不值。死亡已经没有了它应有的威严。似乎苟且活在世上才是在炼狱之中。可当你对一切失望的时候,不要忘记那些风中摇曳的花儿,空中挣扎的鸟儿和你爱的和爱你的人儿。毕竟回切尔诺贝利没有路。
难道活着真的这么不堪吗?我想不是。活着本身就是一件恩赐。一个世界的礼物。只要活着,就会有阳光沐浴,就会有彩虹装饰,就会有好事发生。永远不要放弃活下去,活着就是战争中散落的亲人们的怀抱,活着就是在灾难中幸存孩子们的未来,活着就能看见夏目漱石的月色,川端康成的海棠和那余光中九州一色的霜。活在人间,三生有幸。
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活着不只是身体活着,你的心也要活着,要用美的心看世界。林清玄温一壶月下小酒,品世间万千,汪老只记花开不记人。他们活在人间,对生活充满兴趣,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 闻多素心人,乐与数晨夕。只有真正沉浸在生活里,才能看山是山,看海是海,看花是花。才能明白世间有春秋,有山川与河流。才能拥有自己的红泥小火炉。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
活在世上要用爱的心去生活。既然生活在这世间,那么世界便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它。己心温暖,则世间温暖。我们学会了去爱,才能驻足人间。我们不仅自己要爱这世界,也不要吝啬爱。“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只有对世界有了贡献,才能留下你存在的印记,才算活在世界上走了一遭。
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3#
发表于 2019-6-23 23:25:51 | 只看该作者
美食中的人生
          毕晓妮有言:“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全天下的好女子和好男子,都应该在炊烟和炒锅前熨过,知道美食是严肃且慵懒的生活中的一抹光彩。
          在多元化的发展形势下,电视节目也日趋多样多彩。俗话说,民以食为天,节目【舌尖上的中国】便悄然走进了人们的生活中。这是一部大型美食纪录片,包含了各地文化美食,可与我们心里千千万万的佳肴相媲美。同时,电影【深夜食堂】更向我们展示了食物的丰富诱人。
          尽管大家都热爱美食,但并不真正了解其制作过程的艰辛。在制作不成功时,可能会在某些场合遭人白眼,更不谈繁琐的工序了。可这类人不忘初心,不断尝试,才制作成了今天的那份美味。
          鲁迅曾说,“第一个吃蜘蛛和螃蟹的人是很勇敢的,只是蜘蛛不好吃,便没人在吃了。”螃蟹在今天的菜谱里也算特色,应感谢前人使其成为如今的美味。我们的食物,养育着我们的心肝脾肺,给予我们能量和营养,使我们行走在星空之下。
         美食能够成为美食,是有原因的。它所承载的不仅是味,还是生活的信念,更是心中的情。无怪乎余秋雨在《千年一叹》中说:“大地所负载的精神流向,比它所负载的其他一切都更难判断和预见。”在轻盈而沉甸的美食当中,有尝到美味而得意的大笑,有对烟火及炊烟袅袅的满足,还有游子魂牵梦萦的乡愁。
           琵琶一曲世千年,瞬息兴亡过眼。“食”作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抹光彩,是今昔以来人民饱含生命血泪的全部。
           快节奏的现代生活里,我们仿佛少了些“玉箸瓷碗声声慢”。但正所谓人间有味是清欢,生活的风风火火,轰轰烈烈,不如静静闲坐,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
           其实生活哪来那么多的轰轰烈烈?有的不过是柴米油盐间的拘囿与爱,是平常日子里的笑与泪,是汪曾祺口中的“四方食事,不过一碗人间烟火”的平淡而已。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4#
发表于 2019-6-23 23:46:06 | 只看该作者
人间爱
只记花开不记人,你在花里,如花在风中。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那一年,花开得很迟,还好,有你。徐徐清风,点点花爱。
月下菩提,浮世白莲。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恰如汪曾祺感言:“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一道人间草木,正是他最纯挚真切的爱。
却不知曾几何时,高楼大厦夺走了地平线,灰蒙蒙的尘霾,空气中老有油乎乎的腻感,挥之不散的汽油味,即使捂起了耳朵,也挡不住车流的喇叭声。没有真正的黑夜,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黎明……没有纯洁的泥土,没有旷野远山,没有庄稼地,只有牛角一样粗硬的黑水泥和钢化砖。所有的景色,所有的目击物,皆无施洗过的那种鲜艳与亮泽、那抹蔬菜般的翠绿与寂静……
如此尘世,却也失却了那份简朴的爱。
受戒名篇接桃源,更染尘世几缕烟。沈从文的世外桃源“边城”展现了理想型的纯真情感,而汪曾祺在延续乡土抒情独有的人性美和人情美展现同时,沾染了尘世烟火。无论是翠翠一直追寻悬崖半腰间的虎耳草,还是明海和小英子如叮咚山泉般清澈透明而水到渠成懵懵懂懂的青梅竹马之爱。都坚实的扎根于自然山水的广博无尽之间,紧握着肥厚的黑壤,吹拂着裹挟草木气息的清风,仰望着绸缎一般湛蓝的天。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世事嘈杂,却也有汪老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身陷泥泞之中,保持一颗向阳的心,在污浊之中留一片温柔净土;身迷繁华之地,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在喧嚣之中辟一处空山幽谷。背有些弓,一头被岁月漂白的头发在风里随想,头微微扬着,耳朵很宁静的样子。诗意的眼眸中是汪老在风霜中昂首的姿态。
千载烟云,碧海苍梧常有,而不变的是那份执着,故而有这么一段源远流长,故而有这么一曲荡气回肠。
人世沧桑,故而还需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以这人间爱领悟那万千星辉。一如是言:“此身时去时还,跨清风渡水,唯明月仍在天。”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5#
发表于 2019-6-24 00:07:43 | 只看该作者
朝圣生活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汪曾祺先生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双眸饱满如同两方小小的古歙砚,浸润草木的清香。"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他用一颗赤子之心,爱着草木时光,爱着寻常日月,爱着成长中的磕磕绊绊,爱着一生的故交挚友,爱着这个大千世界。
  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生活在这世上。
  有些时候,很多人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而不能体验生活本身,不能为一束花,一颗草,一处美景而停留。我们羡慕三毛的无拘无束,羡慕海子的春暖花开,但是我们何尝又不是与他们在同一个世界,只是生活的忙碌蒙蔽了我们的双眼,看得见利益,而看不见大自然的种种风情,我们也需要有一颗热爱生活的心,去体验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
  琴棋书画诗酒花,柴米油盐酱醋茶,好时光都在生活里。活在这物欲横流的社会,我们不可为物色所惑,而无视简单生活的美好。内心充满热爱,活得自在,热爱生活中的每一个刹那,方才是人生大境界。
  “我想成为一个温柔的人,因为曾被温柔的人那样对待,深深了解那种被温柔相待的感觉。”
  汪曾祺曾将爱解释为,是花木那样的生长,有一份对光阴和季节的钟情和执着。爱人和爱物都是如此。心里怀恋着人,见了泽上萤火,也疑是从自己身体出来的梦游的魂。如此情愫,美好而缱绻。于是,他只愿“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从而提高对生活的信念。”他做到了,因为他对生活充满了爱的文字,让每个读到这些文字的人内心温柔了起来。他教会我们用美的心看世界,用爱的心去生活。只要大爱不逝,山河长在,就可以随遇而安,就总会有梦。
  能热爱生活的人必是内心强大之人,他们的胸中有高山,有旷野,有飞鸟,处涸辙而犹欢,淤泥中而见清泉,黑暗中见黎明,他们如果不能受光于天下照四方,亦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正因热爱生活,暗虫终能饮秋露,腐草亦能耀夏月,我们的生命之旅,星光闪烁。
  我爱这蓝天,碧空如洗,纤尘不染;我爱这山河,水寒江静,载月明归;我亦爱这人间,炊烟袅袅,灯火满天。

点评

语言细腻,创设情境和说理完美,引用自如但感觉文章在讲热爱生活,不太照应朝圣。望采纳  发表于 2019-6-29 20:58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6#
发表于 2019-6-24 00:21:15 | 只看该作者
明月松间照
汪曾祺在文章中写到过,祖母有个小黄蜂的琥珀扇坠,很好看,因为是偶然形成的。他说:“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在白马庙教中学的时候,他看见一个挑粪的,“粪桶是新的,近桶口处画了一圈串枝莲,墨线勾成,笔如铁线,匀匀净净。粪桶上描花,真是少见。”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被他记录下来。
我羡慕他拥有诗意般的眼睛,总能在嘈杂混沌的世界中,发现单纯的美。这双眼被40年代的南风读过,被60年代的东风读过,也被80年代的西风读过。然而他并没有患风泪眼。他的眼睛像水一样,干净、澄澈。我想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汪曾祺是美文家,也是美食家,两者不冲突,反而在追求美上形成了统一。先生曾说:“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他爱美食,与其说是吃,不如说是品,“先将到嘴的食物一抿,并不急于送入牙槽,用舌尖品一品,然后再细细地嚼。”他对美食的热爱,是一种尊重,小品式的吃法,当然不适合觥筹交错的盛宴,他也不曾去勉强。他爱写文章,他的文字传达着本真的热情,通过他的文字,我看到他温柔敦厚的慈善之心。这与他的家世传承以及良好的后天教育息息相关,当然也离不开老师沈从文对他的深远影响。而这一切的追求源于其对生命的热爱。
林清玄一辈子追寻的清欢,是和朋友去安静的一处,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是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众人看世间夜里的黑暗,看世界昼间的一片繁华,却只有少数人,用自己毕生的力量,去寻到自己心中的一场盛世。
汪曾祺在《人间草木》里写:“人生如梦,我投入的却是真情。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愿你同先生一般,拥有水一样的眼睛,倒映出世间干净的美,愿你钟情于属于自己的盛世之美,然后,爱上这个世界吧!兴许不能爱上它的一切,却一定要追寻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美好的欢愉。
愿你的世界干净而澄澈,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点评

描写很细致、优美,引用也自如,另外题目新颖吸引人 个人觉得1、缺了说理的内容,散文程度大于了议论文。2、写粪桶总觉得有点不太舒服,我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也引用了这个例子,但我把粪桶代换成了木桶,一样能表明汪曾祺对于美的发现,粪桶实在不美。 望采纳  发表于 2019-6-29 21:0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7#
发表于 2019-6-24 01:30:27 | 只看该作者

[size=1em]寸心知
[size=1em]        俗话说,“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可见“食”,在中国人心目中所占的分量不可谓不大。
[size=1em]        然而,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的口味都不同。都说南方人爱吃甜,但也有南方人偏偏好辣好咸;都说北方人重口,却也有北方人口味清谈。由此可见,口味之事,无法以一概全,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了。
[size=1em]        前段时间我家来了两位客人,都要做饭。a说b做菜不放辣,做得什么菜;b说a炒菜放辣椒,一点都不好吃。两人为此争吵不休,都说彼此做菜不好吃,不要下厨了。我听着有趣,便尝了尝这两人做的菜,结论是——都太咸。这会儿饭桌上的人倒是都统一起来了——“不咸啊”。我身为一个小辈,也只能附和着说,“没事配点米饭就好了。“同一桌菜,五个人却吃出了五种味道,实在是让人啼笑皆非。
[size=1em]        所以关于“食”这件事,大抵只能当做是个人的私事。你好这口,我好那口,各不相干。
[size=1em]        “吃,是私事,如同写文章”,汪曾祺实在是把这句话诠释得淋漓尽致。他吃东西很慢。先是把食物一抿,用舌尖品一品,然后才开始慢慢的嚼。这种吃饭显然不适合宴会,所以他很少去,大多数时候只是一个人在家里细品深尝。
[size=1em]        写文章也是如此。他评价沈从文的《边城》时说,“像一把花”。一把花,既不是一朵,也不是一只,偏偏是一把。这不同于平常的赞美让人不禁耳目一新。无论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还是“世界先爱了我,我不能不爱他“,这样的句子,必然需要一个人脱离固有的思维模式,用心揣摩,方得以成。正如那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汪老的文字即是如此。他大器晚成,在人生的后二十年里薄发出了前半生的厚积(突然觉得薄这个字用的很好,因为汪老的文字就是那种平平淡淡的感觉)。没有其他作家的华丽,有的只是一种平淡的温柔。像三月的微风吹过细细的柳枝,像鱼儿轻轻跳出水面的弧度,像破旧的木桌上的一杯清水。他把写文章真正做成了一件自己的事。
[size=1em]        每个人都有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让自己在这喧嚣的尘世里不至于迷失方向,始终有个归处。
[size=1em]        己心自知。
[size=1em](我自评一下,写得不知道啥玩意。一开始想要写那种小品文,然后写一半写不下去了,后面写的就更加乱七八糟,不知所云。前面到汪老那的过渡也很糟糕,一点都不自然。算是放飞自我之作吧,不要带脑子看,谢谢大家了。!)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8#
发表于 2019-7-2 16:40:59 | 只看该作者
主题:云层与泥土的味道        人生的高点与地点      梦想与初心
标题:云味土息
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有言:“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人质所处,皆有其道,但终归糅合,无谓高低,无论上下。
人生所处之地会随境遇之变而变,其可高居云端,亦不免深埋泥土。然心中之梦想与本真绝不可变,即使是在云端也要有泥土的气息,纵使位于泥土也要有云层的味道。
牛汉曾有诗言;“我是一颗种子,一直向下,向下,因为我相信,地心有个太阳。”身体虽处于泥土之中,而精神却远在云层。
陈胜、吴广出身卑微,却在卑微境地中胸怀大志,践行努力。“苟富贵,勿相忘”简单的六个字包含着怎样的指向、气度与胆魄啊!徐霞客,也是一个普通人,他的父亲因病去世。母亲年迈,徐霞客不忍出行。徐霞客的母亲鼓励儿子,希望儿子实现其遍访名山大川的梦想。从二十二岁到五十四岁,三十二年的行走,遇险无数,无一人质疑他的“朝碧海而暮苍梧”。张岱贵为世家,遭遇国破家亡,竟无怨恨,只是隐居山中,过着野人的生活,留下了《湖心亭看雪》的传世名篇。云层之息,不是一种身居高位时的气势,而是一种能够让人从心底发出敬佩与向往的气度与品性。
汪曾祺老先生曾经说的好“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这是一种何等的境界?我想,以上者皆为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的人,即热爱生活,积极乐观地面对生活的苟且。在彩色里朝圣黑白亦有其人,他们不被繁华喧嚣迷惑,保持本心。
1975 年,比尔·盖茨与保罗·艾伦创办微软。比尔·盖茨和梅琳达·盖茨估计身家 890 亿美元。但这对夫妇成立了比尔和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计划将其大部分财富投向慈善事业,旨在消除全球的疾病、贫困和饥饿。 2010 年,盖茨和巴菲特一起鼓励更多的超级富豪,将其大部分财富留给慈善事业。马克思出生于在当地收入位于前百分之五的中产家庭,恩格斯的父亲经营着一家工厂。他们却拒绝接受精英教育,为全世界被资本压迫的工人而奋斗,他们背叛了自己的阶级,为了广大工人的收益而终身战斗。蝉联多届世界首富的他为何会散布自己的财产,出身富有的马克思恩格斯为何战斗。正是其心怀众生,他想象到了位于泥土中是何等滋味,所以他们甘愿蹚入泥淖,让自己粘上泥水,只为了竟可能的多将一个可怜人拉上天空。
位于云层之上,深埋泥土之下。无论身在何方,心灵、精神一直位于这俯仰天地之间,上穷碧落,下至黄泉。有了高尚的品性,宽广的心胸,无处不可至。
字数:950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