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904|回复: 3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28 21:26: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正序浏览 |阅读模式
毛姆《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docx

54.9 KB, 下载次数: 132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推荐
发表于 2019-7-3 21:58:43 | 只看该作者
阐释——反例——阐释——理想对人的意义——理想现实关系——结尾
理想,现实
  理想,是黑暗道路上,盈盈挂在青天的那轮明月;现实,是一块一块无情的坚石,筑成康庄大道。
  可是,理想却在悄悄的退出我们的生活,现实将我们的生活牢牢把控。它那灵动的身影,盈盈的笑脸似乎永远消失了。快节奏的生活让它没有驻足的余地。山一般沉重的物质欲望像丝丝银针,将心中刚要提起的泡沫般的梦想无情戳破。理想远大似乎已成为对实力低下之徒的委婉评价。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理想是那么格格不入。好像一块名木,在流水的侵蚀下,只能沦为一块无人在意,随流飘荡的朽木,四处游荡,四处碰壁。没有理想的清洗与引导,生活的流水只会越来越浑浊,越来越黯淡。
  理想不是朽木,理想是沉香。理想是一位慈爱的长者。在你迷途时,做一位好心的路人,为你指明前路;在你低谷时,伸出宽阔的大手,助你重回巅峰。理想,是劈开黑夜的第一道烈锋,是驱散迷雾的一道光明。理想,像小鸡破壳时的感动,是雄鹰振翅的震撼,生命的内在强力,成长的根本动机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人也要独将此火高高举起。”海子在黑色的如石油般粘稠的黑夜,心中的莲花正中掣出一枝点亮的理想之烛,荧荧单是那一剪光,他也要骄傲的让它捧出辉煌。朦胧世人的理想让海子七年来笔耕不辍,动人的诗篇在纸上丰收,无垠的大地是他笔墨浓淡的修行。心中的理想想是他迷途之时的明灯,腹中空空的盛宴,口干舌燥的甘露,带他突破重重迷雾,引领它到达诗的胜地。心中的理想让海子的创作道路,有理想,有力量,有宽余,有灿烂。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在尘世的交互纷杂,你看见的是月亮,还是地上那六便士呢?月亮的明媚与温柔,需要六便士的衬托。欣赏月亮,需要“明月楼高”,需要“梧桐深院”。在六便士堆砌成的高台上,在那泛着银光的窗前赏月,让晚风吹拂你的心灵,让明月装饰你的窗子,不是更加美好马?人不是真空的,放眼当下又有几人愿意孤身一人住进瓦尔登湖边那幽静却寒酸的小屋?月亮引领我们寻找六便士,而六便士又帮我们更好地赏月。
  踩着紧密的六便士,看月亮在漫天星光中璀璨,人生方能无憾。

点评

最后有两段事例开头都是名言,有些重复了,望采纳  发表于 2019-7-8 20:54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推荐
发表于 2019-6-30 18:19:50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孙岽硕 于 2019-7-1 23:32 编辑

梦想与现实
“月亮还是六便士,梦想还是现实,这从来都不是一个问题。”书中的解读多么令人深思啊。

哪一个年轻人不是充满热情地追逐梦想呢?哪一个放弃梦想的中年人不是被现实磨平了棱角呢?没有物质的基础,谁不会最终向现实妥协,低下了头呢? 偏有年轻人不信邪,以“理想万岁”的口号,一次次地冲锋,一次次地败给现实。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我们似乎永远触碰不到所谓的理想,触碰不到自己的诗和远方。我们想住进豪华的城堡,可是却买不起一个小小的房子;我们想写诗,但是没有人看;我们要周游世界,却没有钱;我们想事业成功,却找不到工作。

口口声声只谈梦想,是多么幼稚,多么对自己不负责啊!那难道我们一定要向现实妥协吗?就一点办法也没有吗?不。“我们学会的与生活周旋的技巧,只是为了保护那个最本真的自己。


我们读书,我们努力,我们赚钱,我们过日子,只是为了保护原本的那颗心啊!原来的我们是多么的热情,多么的可爱,多么的桀骜。我们锋芒毕露,丝毫不担心。可当我们败给现实之后,我们沮丧,我们认命,我们像闰土一样只能低头叫“老爷!”这样的我们完全失去了原本的自己。


当一个青年学生问林清玄,说自己想写诗,应该遵循理想还是现实时,林清玄说自己的朋友诸如席慕容,他们都是大学老师,每年会有几个月的假期,当他们不工作的时候,他们就专心写作。是啊,去掉少无所成和老无所依的五十年,去掉做牛做马的二十年,去掉一日三餐,去掉睡眠,去掉奔波,人生有多少时间能自己支配呢?这些时间都用去追求梦想,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好好生活,有什么资格谈梦想?梦想本来就是生活的更高层次。不知道腐鼠是什么滋味,又去哪里找到练实来充饥呢?保护好那个本来的自己吧,梦想是月亮,要一点点积累,永远不放弃,直到自己与它比肩,相互照应!

去和生活周旋,保护好那个本来的自己吧!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推荐
发表于 2019-6-30 22:35:37 | 只看该作者
追求月亮,不要忘了六便士
        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讲述了关于理想与现实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本是伦敦的一位成功的证券经纪人,家庭幸福和睦。为了学绘画,他抛弃家庭,抛弃幸福生活,去巴黎破旧旅馆过窘迫的生活练习绘画,最终实现理想的故事。
        小说中“月亮”指的是理想,“六便士”便是现实的生活的一切——金钱、家庭、功名、道德等等,它们阻碍我们实现理想。
        然而,斯特里这种追求“月亮”的方式完全可取吗?不!斯特里显然是一个夸张的形象。在毛姆的笔下,斯特里的行为在常人眼里诡异、无法理解。尽管最初在别人眼里他并没有绘画天赋,但是他却说:“我必须画画,我身不由己,就像一个人掉进了水里,他必须挣扎,不然他就得死。”过分的执著让人感到他行为的怪异,让人感到了他对理想的狂热。在他眼里,没有什么比他画画更加重要,他宁可妻子孩子饿死也不愿放弃自己的绘画。他由于过分执著而被人认为是自私、不通人性的怪兽。他抛弃自己一切尘世的生活与快乐,去为了理想自讨苦吃。理想无论怎么高远,无论怎么美好,但是它毕竟属于自己,为了理想,完全抛弃他人,完全抛弃人性,显然是不可取的。
        在故事中,也有这样一个片段。在斯特里病重,奄奄一息时,他得到了荷兰画家斯特罗伊夫夫妇的帮助。然而,病愈后,他霸占了斯特罗伊夫的妻子布兰奇,然而他却仅仅是为了画一幅布兰奇的画。在斯特里画完布兰奇之后,他便完全抛弃了布兰奇,致使布兰奇自杀,也让斯特罗伊夫成为好心没好报的可怜人。斯特里认为,布兰奇只是能满足他画画的欲望而已,而画完了,布兰奇对于他也就毫无作用可言了。但是,也正是因为斯特里,酿成了斯特罗伊夫夫妇两人的悲剧。固然,斯特里已经将一切全部放弃,已经是一个为了理想放弃了人性,成为了个人理想的狂热分子。
        固然,小说毕竟是夸张了,小说塑造的斯特里为了追求月亮,完全放弃了六便士,他为了理想去放弃富裕生活而去选择困窘的旅馆,他为了理想放弃了道德的底线。日常的生活是不能缺少的,无论是道德,还是生活,至少对于人都是基本的。

点评

急求点评,谢谢  发表于 2019-7-3 18:0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0#
发表于 2019-7-14 20:26:55 | 只看该作者
寻理想
    切·格瓦拉说:“让我们忠于理想,让我们面对现实。”
    我们已经多久没有谈及自己的理想了?是不屑于论及,亦或是羞与谈起。
但"理想"一词似乎频频出现,准确来说,是出现在成功人士的演讲中。可听罢,我们又沉入世俗中,几番挣扎。我们对于理想闭口不谈,因为我们对自己的定位,离成功过于遥远,理想就显得多余了。
所以没有人理解思特里克兰德的逃跑,理解他抛弃了别人努力一辈子都得不到的生活,奔向了理想。可笑在于,人们宁可相信他出轨,也不愿承认他丢下六便士,去追求月亮。
理想与现实之间,从来不存在对峙。在现实面前,理想总是不堪一击。水中的月亮,终抵不过六便士的诱惑。
可谁敢说,不曾有过冲破梏梏,奔向理想的冲动?哪怕就一个晚上,甚至是一刻钟。就像《罗马假日》里的公主,逃出去自由,疯狂,快乐后,又逃回了原本的生活。生活还在继续,记忆将得以永存。
"月亮"还是"六便士"?虽然我们已默认了选择。但这从来都不应该是一个选择题。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将理想活成现实,但我们仍可以把现实的间隙留给理想。既要奋力去寻找更多的六便士,更要流出闲暇时间去抬头寻找月亮。我们的一生至少应该有一回像公主一样勇敢,或许我们还有能力可以更多回。
王小波在《万寿寺》里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也许太多的牵挂与顾虑让我们无法和斯特里克兰德一般放弃现实,但他的那份为了追求理想不惜生命的勇气,那血液里的躁动,值得我们学习。生活不应该是平庸的,不应该是程式化的,我们不能像一辆列车一样顺着轨道一路到达终点,这十分荒谬。“岁月悠悠,衰微只及肌肤;热忱抛却,颓废必致灵魂。”只顾盯着地上的六便士,灵魂会饱受折磨。没有理想的生活,徒有一池死水。
理想之于我们是什么?是一生追逐的太阳,亦或是夜深人静时心底的月亮。我想,理想对于我们总该有点什么,来点缀我们乏善可陈的现实。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9#
发表于 2019-7-14 09:35:05 | 只看该作者
月亮与六便士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月亮与六便士》中的斯特里抛却了幸福的家庭与丰厚的收入,无视妻子的泪水与他人的责骂,在三十五岁那年毅然出走,追求心中的艺术与梦想。
阖上书本细思,斯特里或许自私、贪婪、无耻,惹得几乎所有人对他嗤之以鼻;但不得不承认,他确实勇敢地实现了每一个中年人的心里都幻想着的这么一次为艺术、为理想的出走。
可人的一生似乎必须永远夹在现实与梦想中,在痛苦纠结中被撕扯。
在残酷的现实中,天上的月亮注定只在孩子们的瞳眸中闪烁。而一个成熟的人,注定只能低着头,寻找地上的便士,拾起它去换取充饥面包。然后日复一日地在钢筋水泥的丛林里,在呼来唤去的生涯中,计算着现实和梦想的差距。
荣格曾说,每个人在青年时期想要在社会取得成绩就要付出代价。这个代价可能是收敛个性,不得不限制自己去做一些能够受别人夸奖的事情,形成自己对某事的特殊态度。
这便是芸芸众生的宿命。
可若只是一味低头寻找六便士,人生便枉为人生了。每个人都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月亮,可以不时抬头仰望。即使垂垂老矣,即使被生活逼到绝境,也决不丢弃。
譬如钢琴家朱晓玫,在文革中被送至张家口,在艰苦肮脏的环境中劳动改造。可她竟偷偷搞来缺了弦的钢琴,以钢丝修补,一有空闲便赶去弹奏自己心中的月光。时运不济,恢复高考时她已超过了年龄上限。可她抓住一切机会,哪怕漂泊异国他乡,哪怕夙兴夜寐地打工以维持生计,却从没有放弃钢琴,放弃属于自己的月亮。终于,她的演奏被世人倾听赞叹,享誉世界。
月亮与六便士,一个横亘于人生的难题,似乎永远没有准确的答案。
海子选择了月亮,成为了肉体死去而精神永生的人,可几乎没有人说他这样做是错的。
祥子选择了六便士,成为了失去精神的行尸走肉,可大多数人一边叹惋一边走着同样的路。
或许只有这句话切中肯綮:“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捡起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六便士,来换取足够多的面包,这样才有精力去追逐心中的月亮。同样也正因为月光的映照,生活中的那些六便士才变得更加银光闪闪。”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8#
发表于 2019-7-13 20:38:24 | 只看该作者
月亮下的诗和田野 六便士的苟且
   “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是毛姆在《月亮与六便士》中主人公斯特里的最贴切的评价,在世俗的唾弃与轻蔑之中,斯特里追逐着自己心中最伟大的艺术,为了达到目的。他可以放弃家庭、工作、幸福的生活,去换那么一间破旧的画室,为此斯特里遭到多少白眼与嘲笑。
其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斯特里,都有一个说出来可能会吓到自己的大胆梦想,可又有几人有着努力将它付之实际的勇气?我们都被六便士吸引了目光,为了六便士的苟且,我们放弃去看远方月光下的田野,寂静的月光默默洒在麦田上,安静的好像没有人来过。
你我都渴望那片月光下的幻想乡,殊不知通往它的路,不对怀揣着六便士的人们开放,正如同泰戈尔的诗句:“鸟翼上系上了黄金,这鸟便永不能再在天上翱翔了”每个人的灵魂都是一只羸弱的飞鸟,翅尖一旦系上沉重的华饰,再勇猛有力的羽翼也难以展开。时过境迁,那位嘲笑曹雪芹的京中富翁,虽然到死都荣华富贵,但当那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红楼》百年后依旧于寰宇响彻之时,他便只能算作一个哂笑的陪衬。曹公不愿做一只佩戴黄金饰的飞鸟,以是他纵然羽翼尽落,却仍能翱于浩荡青冥。
追求月光并不是要求我们一味摒弃物质生活,而是要对精神上有更高的追求,于这个灯红酒绿的世界之中不被庸俗蒙蔽了双眼。随着岁数增长,我们开始明白了玻璃弹珠没有水晶值钱,长大之所以如此可悲,就是我们的评价标准引入了金钱,这是少年时觉得无所不能的那个自己向世俗的妥协。然而我们终究还是要面对生活,为之奋斗并不丢人,只是不要忘记那个渴望远方的自己。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7#
发表于 2019-7-13 18:33:02 | 只看该作者
一步天堂一步地狱
世界上有一批人被打上了疯子的标签,有些是可怜的病人,有些是离经叛道的狂徒,有些是不被理解的才华横溢者。但是事实就是如此讽刺,有些疯子终究成为了我们不得不仰望的存在。
对于艺术的热爱造就许多神话,包括耳聋音乐家贝多芬等,但另一方面,也有悲剧在上演。威廉·毛姆在他的书中塑造了一个极端化的“艺术家”,一个疯子。查理斯抛弃已有的事业强行去画画,却表现出极低的绘画天赋,这不是铁杵磨成针,是不撞南墙不回头。至于后来霸占唯一赏识他的人的妻子,害的那位好心的有识之士形单影只的回到故乡,则纯粹是一个心理变态者才干得出来的事。
对艺术的迷恋盖过了查理斯心中的其它一切想法,弃道德于不顾。无论是否才华横溢,他都是一个不可理喻的魔鬼。艺术并没有让他进入天堂,反而让他堕入地狱。在追逐月亮的过程中,灵魂被黑夜吞没。
这样的故事使人哀叹,毕竟那可是月亮,是儿时心中的一抹银辉一缕圣洁。
崇高的理想总是如此诱惑而危险。物理学家卡文迪许在物理学上颇有建树,但哪怕和仆人都要用书信交流,生活常识趋近于零。如果没有物理学家这个身份,他可能就是一个有社交恐惧的巨婴。但正是因为科学充斥着他内心的每一个角落,他的名字才能流传至今。
历史有时候,就是这些疯子依靠着自己的疯来推进的。随手在路边马车上演算安培,提出颠覆性观念的普朗克,发表几乎没人能理解的相对论的爱因斯坦。他们这些疯狂的研究者,发表者疯狂的言论,并最终把科学往前拽了一大把。
疯狂,是一把没有逻辑的双刃剑,既可以让一个人登上真理殿堂,也可以让他成为后人的阻拦者,既可以让一个人收人崇拜,也能让他最终为大众所不齿。关键是要了解“人能设定的最伟大的目标,就是自我完善。”先完善自身,再去驾驭那份由疯狂产生的能量。
就好比天降降大任于斯人必定经过的磨难一样,熬过,即是天堂,熬不过,便是地狱。驾驭,即是天堂,失控,便是地狱。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6#
发表于 2019-7-6 22:47:01 | 只看该作者
方孔中的天心月圆
    冰心曾有言,云彩在天空中,人在地面上,思想被事实禁锢住,便是一切苦痛的根源。现实与理想,总会存在着一层可悲的厚壁障,而打通它,似乎成了每个人一生的意义。
    诚如切·格瓦拉所言,让我们面对现实,让我们忠于理想。现实与理想绝对不是二元对立的关系,它们可以十分协调地共处一室,而不必像染色体与核膜一样不得共存。现实的面包是追求理想的征途上不可或缺的干粮,而理想亦是指导我们走向灵魂的庙宇的引路人。一如陆羽潜心品味茶中的淡酽,惠特曼与灵魂漫步于草木之间。这都需要对现实的坦然面对,对理想的绝对忠诚。
    但是人们总是耽溺于二者之一。抖音里的嘻嘻哈哈,让多少的年轻人将应该挑起的责任置之不顾。而所谓的高智商人才,多少成为了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当佛系成为沉沦颓唐的借口,利益万岁成为奋斗的唯一要义,人们就已经忘记生命该有的模样了。广厦三千,夜寝仅需六尺,腰缠万贯,日食不过三餐。金钱仿佛砒霜,适量可以入药,过量必会反噬其心,一命呜呼哉。而理想正如温柔的幻想乡,可以抚慰劳累而又伤痕累累的心灵,亦可软了人的筋骨,在虚妄中下落,下落,再下落......等到睁开眼时,一片荒芜。
  物质现实与理想的不匹配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这有时会让人感到躁动不安,万蚁噬心。就像纪德说的那样,“欲望如果没有效果,那又叫什么欲望呢?”但是你可千万别进了这个圈套,被欲望控制住,惶惶不可终日。树在,风在,大地在,人在,已经没有比这更美好的世界了。
  毛姆曾在《月亮与六便士》中写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每个人都不希望梦想只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因而努力赚取面包,是必不可少的一环。这并不意味着向卑微妥协,踏入泥淖,而是踏入殿堂前的准备。但请不要忘记,从钱的方孔之中窥见一轮明月,灵魂也将会浸润在如水的月光之中。
你能否从这万千方孔中窥见自己的那片天空,那轮婵娟呢?

(这几天在地铁上断断续续地写的,有些乱乱的~~)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5#
发表于 2019-7-6 19:33:48 | 只看该作者
生如蚁,美如神
灿烂的星辰遥在天边,那每一点光芒多么像晶莹剔透的钻石粉末,渗透了每一寸心灵。只可惜,可望而不可及。
用手摘一朵花的艳丽,不久便会失去姿色,用眼去等待流星的陨落,先要用寂寞与孤单填充时间的长河。没有代价的美丽总是短暂的,而永恒的华美总是需要一点牺牲,或者,很多很多……
这样的梦,它易碎,像薄薄的画儿,一根细针便足以戳破。但它总是惹人倾慕,像是有一种无形的引力,把追逐者拉向默斯肯漩涡中。然而,它依然令人痴情,令人贪恋,只好像生命的追求便是如此,一切的付出都是理所当然的。纵使前面是深渊,他毅然走向其中。
在深渊中,那塔西提岛上,斯特里拥抱了他的星星,最终将它毁掉——他永远地将它带走了,那无人知晓的神秘之美。
他,大概明白?那世界的尽头,是一去不复返的尼亚加拉瀑布,即使是粉身碎骨,也要一睹它的美丽。他渴望得到世界的眷恋与爱,甚至只是为了夜空中的一个亮点。伴随而来的是,他的生命永远地落幕了,如他所愿。
其实,大部分人并没有生来就有的天赋异禀,或者也没有机会去发现。他们追求物质上的充足和精神上的富裕,安心当一名台下的观众,看着,听着,想着。他们不必,也不愿成为绚丽舞台上的狂人,只是做力所能及之事,为力所能及之人。生于泥土之中也不觉得自卑,即使翱翔天空也不忘其根。
况且,每一个人都可以做一名“贵族”,物质可以匮乏,意志却不能低迷。这并不是说,面对月亮,我们就要放弃手中的六便士。负担会拖垮一个人,而一个人总不能为负担而拖垮。平衡物我,方得始终。在诗意的花园里做生活,在生活的泥潭里放声歌唱。
“生如蚁,美如神”,不失为一种普适的生活方式。不是每个人都是斯特里,在艺术的道路上特立独行,散发光彩。或卑微,或崇高,或渺小,或伟大。“人生而平等”并非处处平等,唯有在这片精神之国中,我们真正可以与所有人并肩而行。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3#
发表于 2019-7-3 01:06:1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子贤 于 2019-7-3 01:09 编辑

                                                                                人生的选择题
      “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我一个人也要独将此火高举”,一代英才海子发出了源自内心深处的呐喊,在他纯净的双眼看来,世间的污秽与浑浊是他所不能忍受的,于是,列车驶过,浓烟散去,这位赤子离开了人世,在另一个世界里追寻心中的圣火。
      海子走了,世间却一片哗然,世人在对这位天才的叹息之余,也大都对如此极端的行为表示不理解,是什么让这位才子选择走上了这条不归路呢?
      我认为,是理想。
      在作家毛姆的著作《月亮与六便士》中有一句话耐人寻味——“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望见了月亮”,以印象派画家保罗•高更为原型的主人公斯特里克兰德为了理想抛弃了妻子,抛弃了事业,抛弃了荣华富贵,只身一人来到小岛,沉浸于自己那新颖、神秘、野蛮的绘画世界里。
      这是一个注定议论缠身的角色。
      自此便引出争论不休的选择题——月亮还是六便士。
      以海子,斯特里克兰德为代表的一方,自然是选择了前者,他们是赤子,他们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们洗尽铅华之后,终究是一个稚嫩的孩童。他们坚信星星是数得尽的,于是他们便数了;他们坚信梦想终会实现,于是他们便去梦了。“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他们是孤儿,是被现实抛弃的独行者,于是他们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在那里,他们只顾仰望星空,仰望那轮属于自己的明月。而他们的结局也注定是一场悲剧——要么走上极端,了此一生,要么穷困潦倒,无依无靠。
      在世人看来,他们是愚蠢的。于是世界上大多数的人选择了后者,他们迫于生计,他们疲于奔波,他们只得卑躬屈膝,只顾捡起地上的六便士。他们曾经也与海子,与斯特里克兰德一样,对于月亮有着无限的憧憬,只不过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磨砺,他们觉醒了,他们明白了世界上最简单的道理——月亮可有可无,但没了便士,就买不了面包,没了面包,他们就会死去。
      那么就用苏福忠先生在《月亮与六便士》的前言所说的一句话完成这个选择题吧——“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原来这道选择题并非单选,亦可以双选!
      明代最杰出的政治家张居正,历经千辛万苦,排除万难,终于坐上了首府的位置,身为万历皇帝的老师,皇帝对他也得毕恭毕敬,套用《明朝那些事儿》中的话,比皇帝还皇帝。但是,对万历皇帝,他呕心沥血,孜孜不倦的教育,对外,他颁布一条鞭法,实行考成制度。而他的所作所为,仅仅是为了心中的理想——救平民于水生火热之中。他凭借一己之力,将摇摇欲坠的大明王朝又拉回了原先的轨道。而张居正的事迹便是那道双选题最为典型的事例。
      最后套用《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的一句话结束这篇文章吧“将来你会遇到很多人,经历很多事,得到很多,也会失去很多,但无论如何,有两样东西,你绝不能丢弃,一个叫良心,一个叫理想”。
      愿你我鲜衣怒马,繁花阅尽,犹能仰望那一轮皎月。
字数:1120
PS:由于电脑故障,两个小时前才修好,才导致作文这么晚才上交,甚是遗憾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2#
发表于 2019-7-2 20:29:10 | 只看该作者
主题:2019江苏语文高考作文题
标题:反射月光的六便士
有人言: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面包的。诚然,在尽力去拾取地上的六便士时,却有人的脊椎已经弯曲固定,再无法看见那一轮明月。但是又有的人一直抬着头,眼中只有月光,踉踉跄跄,歪歪倒倒,饿的无法迈出步子。
光顾月光,不够好,终成虚幻。一切都是“理想的”,理想是谁?与你又有何关联?顾城正是如此。人们倾佩顾城活得自在,有理想。但现实中的顾城其实常常生活得很困窘。仔细研读他的诗歌,我们不难发现,顾城的诗作大部分是在呼唤美好。对于美好事物,他渴望、寻找、求索,他是个刚烈的理想主义者。“为了避免结束,你避免了一切开始”,就像他诗中写到的,顾城有时甚至为了精神上的理想主义选择逃避现实生活的苦楚。他希望避世而居,离开城市,因此隐居在新西兰的激流岛。他希望自己不被人打扰,于是时常戴着一顶帽子,将自己圈在童话世界里。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精神与现实、灵魂与肉身始终是难以分离的。他有着孩童般的灵性和创造力,但他缺乏孩子的成长力,他期望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妻子和儿子,可他做不到柴米油盐样样不考虑。
只管六便士,不够好,重如泰山。眼中只有着现实,实则是拘束了自己,背负泰山,寸步难行。就如三国中的吕布,他勇猛过人,可谓三国第一战力。只可惜胸无大志,眼中只见着钱,地位,如何让生活变得更好,受诱惑弑杀主公丁原,为貂蝉刺杀董卓,又依附袁绍、曹操、刘备,犹如墙头草一般,但皆有获利,生活滋润。只是三姓家奴终有其报,失去了所有信用与理想的他被所有人所歧视,唾弃,即使善义如刘备,只是留下丁原董卓之叹。再不顺者,屈服于显示之下,生活仍旧不好,每日为了混口饭而奔波忙碌。一味的求现实终究会成为一具行尸走肉,如同在头上悬挂了萝卜的驴,失去了生活的意义。人活着不是为了吃面包的,生活中必须要有诗和远方。
可是,月亮与六便士,该如何去平衡呢?
要我选,我要去拾取反射着月光的六便士。流沙河曾在诗中写道:“理想是路,引你走向黎明。”固然,理想是每个人获得更加美好人生的指路明灯,但是,现实生活也给人带来很多羁绊,那么这时就需要“面对现实,忠于理想”心中有梦却又脚踏实地,有目标有作为,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捡起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六便士,来换取足够多的面包,这样才有精力去追逐心中的月亮。同样也正因为月光的映照,生活中的那些六便士才变得更加银光闪闪。
如果斯特里克兰德不那么疯狂,最终还会有画出传世的名画吗?
同时兼顾六便士和月亮,是否意味着现实的烦闷、理想的打折扣呢?
那些艺术理想上登峰造极的境界,是否真的遥远到必须以生死来句读呢?
用苏福忠先生在本书前言部分的末句来结尾吧:
“月亮重要,六便士也重要,性格即命运,命中注定哪样就是哪样。”
字数:1100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1#
发表于 2019-7-1 22:45:33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章开宇 于 2019-7-2 21:08 编辑

                                                                                                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

        每一个晚上,在梦的旷野,我是骄傲的巨人。
              每一个早晨,在浴室镜子前,却发现自己活在剃刀边缘。
             “月亮还是六便士,理想又或是现实,这从来不是一个选择题。”我们大多数人都需要捡起那些散落在各个角落、大大小小的六便士,来换取足够多的面包,这样才有精力去追逐心中的月亮。同样也正因为月光的映照,生活中的那些六便士才变得更加银光闪闪。
              想当年,哪一个年轻人不是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作为自己理想的。“可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年过半百的中年人,早已没有了往日的热血,或许他们看着朝气蓬勃的小年轻还会来一句“不要那些没有意义的三分钟热度吧”。当然这也不能怪他们,这些半截入土的中年人啊,早已被生活磨平了棱角,时时刻刻担心着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稍不留神,掉了下来,使他们仅有的一点点便士都被拦腰折断。
              然而“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高更对月亮的深情超越了现实,战胜了世俗的威力。若不是完完全全对理想的追求,反而会产生更多的怀疑,并在无数的嘲讽,讥笑中迷失自我。所以请先确定自己的位置,明确这理想与自己之间的距离,以及自己为之奋斗的决心。
              米兰·昆德拉说:“生活在别处。”徐霞客曾立志走遍祖国名山大川,风霜雨雪,悬崖荆棘,在他面前都如履平地。他靠自己惊人的意志品质终于谱写出《徐霞客游记》,为后人所铭记。“大丈夫当朝碧海而暮苍梧”是的,他做到了。身带铁铲,只为旅行时若出现意外可以被人就地埋葬自己。这是多么的浪漫,多么的不朽啊。罗曼·罗兰说:“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在呼来唤去的生涯里,计算着梦想和现实之间的差距。“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理想是生活的向导,而我们也在追逐理想的路上活着。
              人生在世,多么的渺小,在漫无止境的历史长河中,我不过是一粒微不足道的恒河沙。那为什么不在这个世界上给后人留下一片绿茵呢?
             “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生在世,难免有疾,而在你确定了目标,走在这条通向目标的路上,无论生活怎样待你,你都拥有了心中的另一片天地,关键有无那份灵魂的坚守。
              愿每个人都可以插上伊卡洛斯的翅膀,带着那份理想与执着,追求心中的一湖月光!

点评

头顶的达摩克里斯之剑掉下来折断了六便士......还好头在。  发表于 2019-7-12 21:13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0#
发表于 2019-7-1 22:10:19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杨乐乐 于 2019-7-12 20:40 编辑

                                                                                  逐梦
       儿时的梦想是五彩的泡沫,在清风吹拂下,于空中自由地飘荡。之后,在不懈的努力下,这些美丽的泡沫寄托了多少纯真无瑕的期望,有的飞上了高空,有的则飘向远方。

       然而绝大部分的泡沫却又如此脆弱与不堪。在残酷现实的轻轻触碰下,它们便“啪”的炸裂了。只留下茫然又无助的自己,呆望着四散溅开的飞沫,在幻想破碎的余音里,独自一人轻轻的哭泣。

      于是,对美好的希冀如云烟般散去,他们渐渐颓败了身心,黯淡了光华。现实就这么轻易地抹平了他们的棱角,折去了那绚烂的羽翼。他们低下头去,在生活的重压下鼠目寸光地拣拾着脚边的六便士,却忘了脑后,月亮正散发着纯净的光辉。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要紧的是生命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贾平凹如是说。是啊,现实如何残酷都不该成为让梦想褪色的理由。你且看那陈胜于秦之暴政下的鸿鹄之志,直冲云霄,震撼人心;你且听李白放声高歌:“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且想伊卡洛斯宁可燃烧翅膀,也要拥抱太阳的壮烈之美……纵横寰宇的光影变幻间,不变的是他们遗世独立的傲然灵魂。

       那么,逐梦途中又该如何前行呢?

       要紧的唯有“信念”二字。曾国藩曾言:“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望之时。”而在失望之时,那逐梦的信念便是前进的动力。徐霞客坚定着“朝游碧海暮苍梧”的信念,日夜跋涉于中国的名山大川间。他不避风雨,不惮虎狼,不计程期,不求伴侣,以性灵游,以躯命游,在逐梦路上虔诚地行进。他的信念终使梦想化为一部《徐霞客游记》,使他清澈的人生清泉中也照入了一抹月辉。

       在无穷远的海洋深处,有一座梦想的岛屿。岛屿上有一只美丽的叫信念的鸟儿,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受到了光明,唱出了歌。成长路上,总会遇上那一蓑风雨。莫怕,因为纵然一时寒意彻骨,却会终得彩虹青天外。

       千般荒凉,以此为梦;万里蹀躞,以此为归。逐梦路上,你我同行。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