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曾国藩: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复制链接]
11#
发表于 2019-6-1 20:34:34 | 只看该作者
心在,美在

       丰子恺曾言:“你若爱,生活哪里都可爱。你若恨,生活哪里都可恨……不是世界选择了你,是你选择了这个世界。”
       生活没有放弃谁,美亦是如此。我们每一个人活着,难道不是为了那大地中的盐味,觉得尚有意义吗?
       然而,在急流之下,一片片钢铁森林崛地而起,心灵开始麻木,美觉也渐趋平淡,一切的平凡和无聊化为过眼云烟。重复地劳动,规律的生活与没有心灵的想象,创造的不过是一个个生命的罐头罢了。
       埋怨生活并没有意义,只有你的心接受了生活,生活才会接受你。你大可做与自然相处,独居瓦尔登湖的索罗,亦大可做逃避纷繁尘世的陶渊明,但无心者,何处皆烦扰,何处皆喧嚣。
       “穷人的家在天空,在山林,在远方,在河海交界的地方……”穷者虽穷,心却不穷。一颗不缺乏发现美的心,何处又不是家,何处又不是最美的风景?“知足天地宽”,不知足者,无处不乏美。不如将闭塞之心打开,以一心容万物,拥抱世界。夜静之时,独待海棠花盛开,聆听虫豸之华章。黄昏之时,和门前受人注视过很久的小花坐一会儿,在渐渐升腾的空气中轻嗅花香。“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此言得之。
       美应当是纯粹的,但又是主观的,人人皆可谓其美,而美亦可为不美。曾文正一语:“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认知。不能保有一颗看破红尘之心,而在泥沼与苟且之前停滞,何处又有理想中的芳草地与诗意呢?过去也好,远方也好,都是人生,但它们都只是这浩瀚图景的一部分。一切都无所谓永恒,在数千亿年寿命的宇宙中,又有何不可言其为一瞬?一年四季,春花秋月,纷繁变化,稍纵即逝。若待春花至天荒地老,恐是要待到人比黄花瘦。春花美,秋叶亦美,夏草美,冬阳亦美。“风景这边独好”,远不比“风景无时不好”。
       心是一颗飞扬的柳絮,寻觅着自己的归宿,一片属于自己的风景。漫无目的并非沉浮于世,而是遵循心中所向。它不担心失去,因为它将在那里落地生根。
       心在那里,美就在那里。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0#
发表于 2019-6-1 20:03:46 | 只看该作者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苏子立于黄州快哉亭,望千顷如镜的江水倒映着山色,写下这样的诗句。有此心境,千里之风,不亦快哉?

       浩然,乃是一种宽广的心境。

       曾文正曾言:“然困心衡虑,正是磨练英雄,玉汝于成。”然如今多少人困心衡虑而自寻短见,生命之重竟抵不过苦难之轻,多少人身陷魔沼一蹶不振,理想之厚终抵不过挫折之薄。有人畏畏缩缩踌躇不前,亦有人跌跌撞撞已立于生命之巅。人生的旅途经山川碎石的磨洗,才变得愈加轻盈;经江河湖水的倒映,才变得愈加纯澈。

       人生亦是如镜的山川,当养一腔浩然之气于心间。如此,处崖间便不惧险石,而能仰望天之苍翠,处浪中便不惧巨涛,而能俯察水之喧嚣。生命的大风大雨,亦成了掌声,成了诗。

       曾文正深知“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于是他六次落榜仍坚持着科考。他将倔强注入骨髓,将坚毅贯注血液,才得以于一次次失败中都怀着泰然的心境更加努力,终于落榜中涅槃,于失败中重生。生命的过程千变万化,是一次次张贴出的录取榜,亦如一场太阳雨,时有阳光曝晒,时有雨水滋润,在光与雨,晴与阴的交替之中,当有浩然之气在左右,在心间。纵使淋雨,亦不感冒。

       从陶潜的“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到李白的“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从高适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到苏轼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这是一种待人待己待世界的情怀。当世界以痛吻我时,我仍报之以歌。人们常在心间埋下一颗种子,待其成长为一棵大树,便也成为了灵魂的庙宇,心灵的港湾,亦是哪一点豁达浩然之气,于人生中滴入了显影液,那些黑白的照片也渐次清晰,鲜艳起来。

       我想,“灵明无着,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亦是一种对浩然之气的诠释。不陷记忆的泥淖,不念未来的缥缈,以一颗浩然之心待世。这是一种豁达,一种广阔,以浩然心待挫折,亦应以浩然心待人待物待世界:以宽容待人,以豁达待己,以无所留恋待事,以豪迈壮阔待天地。

       如此,千里之风,不亦快哉!





点评

每次是轻轻一点,而不滥用,可谓善用  发表于 2019-6-22 21:24
从正振衣,欲从黄州突围,到千里快哉风  发表于 2019-6-22 21:22
你对苏子是情有独衷啊  发表于 2019-6-22 21:21
陌生也好,熟悉也好,重要的是文字里的东西。upupup  发表于 2019-6-2 12:59
你好像很喜欢放人名的时候改成陌生一点的,我觉得熟悉的陌生人这个方面可以再把握准确一点,要既熟悉又陌生,不过你这个文字真的太好了,膜拜  发表于 2019-6-1 21:46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9#
发表于 2019-6-1 19:07:20 | 只看该作者
信念是鸟心自知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当一个人拥有了信念,他便再也不能被打败。信念是鸟,它在黎明仍然黑暗之际,感觉到了光明,唱出了歌,
    尘世纷杂,世相迷离,人们往往会迷失其中,从而失去本我,浑浑噩噩。当一个人的信念花粉被世俗经验这只蟑螂悄然拖走之后,便再也听不到涛声,嗅不出海的气息了,这样的我们心灵干枯,嘴脸丑恶。
纵观历史,凡有所成就者头顶总有一片星空,耳畔总是响起一阵阵鸟鸣,心中总是拥有一份坚定的信念。被梁启超评价为“全世界不一二睹之大人”的曾文正公早年科举连年失利,却能成为挽大厦于将倾的晚清半圣,信念的重要性不容小觑,信念给人们读书之志,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  
回望今朝,信念二字,早已镌刻入中国人的骨血,是流淌在血液里的基因密码。正如余光中所言:“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华文化,延绵至今,早已紧紧和万千平民百姓联系在一起,文化是信念,是那柔却韧的细绳,将散落的珠子连成国家,串成社会。无论身处何地,城市或是乡村,异国或是它乡,只要想到中华二字,轻轻呢喃出仄仄平平,细细描绘出横撇竖捺,“我的故乡脸孔金黄,身体里流着图腾的血”便是永恒的信念。信念是鸟,跨过时间和空间的阻隔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谱成一曲声震山河的爱国曲目。
当那料峭花枝又染了春寒,那玲珑叶脉又扰了夏雾,那凉薄秋风又醉了尘寰,那昔日初雪又点了红妆,流转的四季,似曾相识。我们一路走来栉风沐雨,只因秉持心中那份信念,才得以在岁月中砥砺前行,只因本心所在,信念所坚,才熬过风霜雨雪,捱过白昼黑夜,只为心之所向,拼搏青春,岁月不居,时节易流,信念不改。
    你我皆风华正茂,有如扶桑初日升。正如《西游记》中所言:“见性志诚,念念回首处,即是灵山。”倘若坚持自己的信念,为之不懈奋斗,那么遥遥频望处便是乌托邦。信念这只鸟儿,亦会抟扶摇而上万里。   
从青丝到白雪,从朝颜至迟暮,光阴如过客,万物为逆旅,斗转星移间,唯有信念亘古不变,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因信念在时光那端留下印入史册的痕迹,因心中信念,于永夜里有了引路明灯;因心中信念,于人生路上有了前行动力;
八面风来山镇定,一轮明月水清深。纵使白云苍狗,时移世易,我们也要坚守信念,凭心之所向,依信念前行,成为为自己披荆斩棘的勇士,愿你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点评

????????  发表于 2019-6-2 21:01
刚经历料峭的花枝染了春寒,度过鸣蝉微微扰了夏雾,及到凉薄秋风醉了尘寰,如今,该是这初雪点缀红妆的时候了吧!想想,时光总是无声得让人害怕,往往还没来得及做决定,就已经走到了尽头。这皑皑的白雪解意的覆盖了这一年的欢欢合合。雪,它温暖了整个冬日,带来了银装素裹,黯淡了疏影斜栏。  发表于 2019-6-2 17:11
“当那料峭。。。”引用很好,但能不能自己再仿写一段  发表于 2019-6-1 20:0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8#
发表于 2019-6-1 18:00:01 | 只看该作者
这次不会跑题了,哼
坚忍不拔之志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面对世事难料的人生,看着脚下高低起伏的坎坷,唯有一颗坚忍顽强的心,才能润泥尘,抹坎坷,走出一方平坦。
  当下的人生,表面风平浪静,实则暗流涌动。时时直播的人生,永远不知道那一刻,会被滔天的巨浪打破平静。余波后,满地的是伏在地上奄奄一息的庸人,纵有力气卷土重来,也甘愿放弃。风波后的天高海阔,云淡风轻,只有那些重拾气力,坚忍不拔的圣人才有资格欣赏。一次次人生磨难的冲刷,荡涤了松散的尘埃,磨蚀了粗糙的岩石,让温润如玉的圣人,熠熠生辉。
  坚忍不拔,是草籽出芽,顶起巨石;是酸枣结实,扎根石壁。就是顶着巨大的压力,而奋力伸出内心那势不可挡的嫩芽,淡绿的,青翠欲滴的,向着那初升的红日,将明亮的精神照亮世人。巨石般的苦难,不过是一次次磨练罢了。而那之后生出的枝条,只会更坚挺,更蓬勃。
  坚忍不拔,成就一人的不朽。“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黄公望,于46岁被诬入狱。已经是到了知天命的年纪,狱内的黑暗生活对他来说无疑使一个巨大的灾难。面对眼前这堵压抑到令人窒息的高墙,出狱后的的他,仿佛回到了十四岁,回到了那个神童的模样。小隐隐于室,大隐于山水的他,潜心钻研画技,调整心态,以花的绽放回报着世界。坚韧的心,让这位命途多舛的老人,名垂千古,青史留名。
  记得那是一个深秋,天空一片灰寂,四周是让人悚然的静。急切作战的湘军,毫无准备的驶入湖口,迎接他们的却是等候多时的太平军。看着自己的军队节节败退,心中的忧愤,无奈冲上曾国藩心头。霎时,这位屡立战功的湘军首领面色赤红,失败重击下的他生起了投湖的念头,却被幕僚救起。幸被救起,不然万人的城邑可就归不回大清王朝了。面对这次失败,曾国藩深居山中,反思错误,奉“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为圭臬,仔细改正。再出山时,又是一条能治国平天下的好汉。坚忍不拔的他,顶住了压力,撑过了风雨,终换来万人的安宁。
  纵生活贻吾万千苦难,吾亦以不拔之志,破竹之势,迎头奋进。待我得益于之,归来依是少年。

点评

跑......文章多些意境上的补充和立意上的层次感会更好  发表于 2019-6-3 22:05
跑……归来仍是少年——确实显得肚子大,novote  发表于 2019-6-2 13:06
跑……算了,事例堆积太多  发表于 2019-6-2 11:28
翔哥说过,不要太多记叙 不跑题不跑题  发表于 2019-6-1 20:40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7#
发表于 2019-6-1 17:15:26 | 只看该作者
心存神圣 明镜本真
魑魅魍魉,百鬼夜行,无数的传说都记叙这样一团阴影——夜幕降至,灯火微黯,恶鬼四出,霍乱世间。恐怖的非有形之体,而是无形,是人心中的邪念欲望喷涌而出,搅碎了心脏,让黑暗懵逼双眼。人心中有大恐怖,传说所存在的,是披着鬼影的人。
心中有恶鬼,也有神圣。儒家圣贤侦透本心,察觉自身两种矛盾相触碰,为引导人们与内心邪恶斗争,明镜真我,走向大同的道路,他们提出了慎独之理。
慎独阐释的是个人所处的一种独立而是的状态,非处幽竹烟缭,清流烟雨的桃花源地,内心却孤僻傲然,花红酒绿的嘈乱带来的纷扰,如浮尘,触而消散。内在清明台,所相对的,是自己真实的另一面,是自己的黑暗。没有逃避而是相面,没有颤栗而是平淡,慎独之镜,由根本洞悉自身。
自修之道,莫在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人心中存在欲望,金钱,权力,声誉,越想获得越是挣扎,抱着侥幸的心理向深渊试探,心灵撕开一道裂缝,怨念、贪欲一点点渗透,理智的掌控就轰然倒塌,寄存着我们本真的灵明被吞噬。
性本善,性也本恶,归于一体,而是自在观想,一切根源皆于本身,我就是心中恶鬼,我就是心中神明。察觉内心黑暗正为自己负面的缩影,刹那,两者相融,明了自我之理,达慎独之境。慎独,自始而今,从非是限制,非枷锁内心邪念,隐藏其行踪;非曝晒于烈阳,净化其苦楚。所带上铐链的,是自己内心的真实一面,身乘重负,无法回首;所呈火焰之中的,是自己的不堪,点燃的回忆,轻浮内心,无法前行。
慎独,乃明生命之独立,感生命之珍惜,于内在自我达成契约。明晰自身所望,就消逝了对非我钱财的遐想,有若乎虚物,便平息金钱恶鬼,不胡作非为。理解本心存在,就清淡了他人观念,我心我所欲,温柔生灵万物,便安定了权势恶鬼,不胡思乱想。
慎独之道,处内心恐怖与真灵一起,协和平静,明镜本真。
清明台上,心存神圣,撕破拂晓。

点评

撕破拂晓?  发表于 2019-6-22 21:31
开头很有新意  发表于 2019-6-2 23:18
有点喝怕人  发表于 2019-6-2 17:11
利润越大,风险越大  发表于 2019-6-1 21:43
可能会碰到不喜欢此类文章的改卷老师  发表于 2019-6-1 20:44
可能会碰到不喜欢此类文章的改卷老师  发表于 2019-6-1 20:43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6#
发表于 2019-6-1 16:19:56 | 只看该作者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
曾国藩曾说:“物来顺应,未来不迎,当时不杂,既过不恋。” 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我们要做的就是守望当下,把握今天。
然而,有的人眷恋过往,深陷那记忆的泥潭;有的人翘首未来,幻想那飘渺的征途,却任由生活在眼前苟且。殊不知往事已遥不可追,未来将始于当下。还有的人想要一支笔描绘世界,一个背包浪迹街头,一群伙伴游遍繁华,认为自己活在当下啊,就能忘却未来的负担,殊不知只有把握当下,立足当下,才能无惧未来。
“晚清半圣”曾国藩就是如此能立足当下之人。年少时科举九次未中,被人嘲笑,也从未放弃。他踏实的把握每一天,“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终于在官场中平步青云。后来,当他对太平天国屡屡战败,处理外交事务各方掣肘时,他也毅然顽强的活了下去。因为他知道“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即便生活中有多大的困难,能活着便是人之幸事,”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唯有立足当下,才有可期的未来。
蒙田说过:“上帝,你要救我就救我,你要毁我就毁我,但我时时刻刻把握着我的舵。”把握今天,正是要我们牢牢把住我们的舵。西南联大的教授们就是如此之人。他们心中当然有着对战后中国美好的憧憬,但是他们并不沉溺于此,而是心怀理想的光,走出了象牙塔,走向了民间,走向了人民。他们作为文人,不能上战场迎敌,于是便用学识作为武器,带领着百姓一起把握住今天,为重建中国而奋斗。他们中有陈三立,无论日军如何劝说,也不为日军落笔写下一个字,他为维护中国文人,维护中华民族流尽了最后一滴眼泪;他们中有吴有训与冯友兰,明知自己手无寸铁,却依然每晚巡逻校园,守护着清华园;他们更组建了“步行团”,坚决不跨国转移,在自己的国土上宣扬着自己的权力。正是有这样一个个守卫着今天的斗士,中国才有了辉煌的明天。
弦诵幸未绝,素儒犹仰俯。西南联大师生一个个的举动可谓天真,但却动人。他们告诉我们立足当下,方能走向未来。
休对故人思故园,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让我们活在今天,不负自己,不负未来。

点评

这很明显是一篇从考场作文改过来的,确实有点划水  发表于 2019-6-2 21:57
西南联大的例子明显在凑  发表于 2019-6-2 09:15
个人认为蒙田的例子不怎么好  发表于 2019-6-1 20:4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5#
发表于 2019-6-1 15:35:08 | 只看该作者
意志如火
孟子有言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苏子也曾说: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确如斯言。人生在世,如果不能在意志的熔炉中不断敲击捶打,磨砺自我,如果因为一场细微的挫折而停下自己前进的脚步,因为怕河岸溃堤而让生命之水停下激流,等待我们的只有激情的磨灭与死亡。
然而又有多少世俗庸人蝇营狗苟,精神涣散。意志薄弱的他们被生活的巨石挡住前路,看不到前路上的灯塔,便停下驻足观望,不敢再大步向前,开始自我颓废乃至不思进取。他们拒绝像透镜一样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而是终日漫无目的地彳亍,既不知身往何处更不知心向何方。此等懦弱迷茫,难怪毕淑敏会在《珍惜愤怒》一文中感慨“现代人的意志像被泡酸了的牙一般软弱”。
曾国藩说过“然困心横虑,正是磨炼英雄,玉汝于成。”看看他命运多舛的一生吧。遭受猜忌,几度被太平军打得全军覆没,可他并没有因此意志消沉,而是屡败屡战,自我反思,徐图自强,最终挽大厦于将倾,平息了太平天国,延续了清政府的统治。虽然曾国藩不代表正确先进的方向,但他用自己钢铁般的意志和无可战胜的韧劲铸就了自己当之无愧的“晚清半圣”的名声。
人生是一场千淘万漉的旅程,并不是所有已经出发的旅人都能最终“吹尽黄沙始到金”。我们要学会细细地淘去砂石,而留下盘底的黄金,那便是我们前进道路上所有打不垮我们的过往。天总有不测风云,当遭遇生活给我们出乎预料的当头一棒时,应该知晓,悲天悯人毫无用处,唯有坚定信念,淘出污浊泥沙中的黄金,从过往中获取继续上路的经验和勇气,方能让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真正意志顽强的勇者,总是以最自在的态度处世。心无杂念,身披一袭风衣,手中三尺长剑,平日里不露锋芒,可四周荆棘丛生之时,手中长剑出鞘,总能斩断荆棘,腾跃自如。为何?因为他们从不拘泥于过往的挫折与失利,而是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双目聚焦于自己的目标,缓慢而坚定地一步步迈进。他们的人生从来由自己谱写,岁月流淌间,便成为最美妙的音符,跳跃在心田。也许尝不到成功的蜜水,可奋斗一生,历经山河,也觉人间值得。
便从此刻起,添一把柴给自己的意志之火,让它熊熊燃烧吧!于此,生命之舞将绚烂多姿,生生不息。

点评

可以进一步修饰文章主干  发表于 2019-6-1 20:49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
发表于 2019-6-1 08:40:11 | 只看该作者
但问耕耘

  炽热而明亮的太阳,由无尽的宇宙尘埃万年聚集而成;广袤而碧蓝的大海,由无数山间细流千年汇聚而成;伟大而坚毅的伟人,由万千的努力付出百十年来造就。
  曾国藩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在他求学之时,曾考进士前后七次,直到最后一次才以倒数第二名的成绩勉强上榜。并不是每一份付出都可以得到回报,但是成功的背后不可或缺的,也就是这每一份付出。他曾在《挺经》中写道:“至于倔强二字,却不可少。”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只有在勤勉的耕耘之后,才会有丰收。
  “结果好,一切都好。”当今的人们,总喜欢以成败论英雄,似乎只有最后成功的人才是值得钦佩与赞赏的。成王败寇,胜利者似乎理应戴上一切赞美的头衔,而失败者似乎也就在这耀眼的光芒下一无是处了。其实并不然,楚汉之争,骁勇善战的项羽在知人善用的刘邦面前败下阵来,但是项羽以一当千的英雄形象流传了下来,让今天的人们不禁去想象他坚毅勇猛的面庞。
  努力的过程是艰辛的,而收获的时刻是喜悦的。没有人会为了艰辛而去努力,因而没有人会去正眼瞧见那困苦的努力过程。可他们不知道,收获时的喜悦大多是和付出的努力成正比的。“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努力的过程,有时就是喜悦的。当人们跨过一座小土丘,不会太在意。但是人们要是用双脚踏上了,高耸入云霄的泰山之巅,心中免不了荡起一番波澜。
  做事办事都要有个目标,何尝不是一把禁锢的枷锁。如同给盆栽之中的花朵扎起了支架,连这束花几周后的形态就早已成了定数,这不又失去了几分情趣。“天下事一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望之时”有时无心洒下的一把种子,在雨露阳光的抚养下,才可以长出脱去了人为修饰的,最自然而动人的花朵。“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事以急败,思因缓得”成名不必问,享福更不必问,花自芬芳,蝴蝶自来!只有扎扎实实做好自己该做的每个细节,人与天会共酬之!
  曾国藩曾力挽狂澜于朝代之将倾,也曾只手遮天镇压农民起义;人们称赞过他,也诋毁过他;他既是个圣人,也是个旧时代的刽子手。不论结果如何,他的才华与努力,不会因时间而被抹去。他耕耘过,不论收获如何,就足以在历史下留下一抹色彩。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耕耘并不只为了名利双收,或许充实自我才是耕耘的最好诠释吧。

点评

只手遮天?他也想啊  发表于 2019-6-22 21:32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3#
发表于 2019-6-1 00:34:54 | 只看该作者
立规于心,秽不浊身
    《礼记》有载:“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养,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向世人描绘了一个人皆往之的世外桃源。在对其所展示的美好蓝图的瞻仰之余,人们便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践行大道之行,如何才能实现天下为公呢?
     于是管理者们不断立法立规,探索通向大同社会的通道。然而,纵使法规或松弛,或严谨,或粗糙,或精密,都无一例外的失败了。事实上,他们或许找到了方法,却无法将其实践于现实。因为,那条唯一通向大同社会的道路,叫做慎独。
     “晚清半圣”曾国藩在《诫子书》中写道:“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者,必立规于心。适逢四下无人之时,没有假意的逢迎,没有世俗的束缚,释放最真实的自我,沉溺于自我束缚却又怡然自乐的精神庙宇,这就是慎独。
       精于慎独之道的圣人君子,定能够永葆真我,本心不移。越万仞巨山而风尘不染其身,渡千尺鲸波而浑水不沾其衣。他们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始终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上俯瞰世间百态。
       昔者,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庾公不卖妨主之卢,反观现今,面对严谨森严的的法律法规,面对精准严密的天网恢恢,盗窃乱贼之事常在。方向盘后面的狰狞面目,电脑屏幕后面的咄咄逼人,法律成为了心术不正者的通行证,道德成为了坚守原则者的墓志铭。
      你知道,即使再森严的法律法规,也根治不了路怒的泛滥,即使再严密的恢恢天网,也网不进无处不在的键盘侠。你知道,即使在刁钻的制度,也始终有奸诈小人寻得漏洞,频频打出完美的擦边球。
      我们需要的不是毫无漏洞的完美规章,而是直通灵魂的自我契约。
      不同于客观世界对你的条条框框的束缚,自我契约是源于你内心的终极法规。如果说现实生活中的法律法规是规定你不做一个罪人,那么内心世界的自我契约是引导你成为一个心目中的圣人。没有什么比自我契约更忠于真我,忠于道德了。我将不惧任何约束,因为我内心自有原则,我将成为一个“随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圣贤,没有刻意逢迎,没有逢场作戏,我的灵魂将在精神庙宇中永存。
      愿你我都能在内心立一条规矩,自此秽不浊身。假使天下皆立规于心,则大道之行之日期日可待。

点评

没有写7试6落真好  发表于 2019-6-16 21:04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
发表于 2019-5-29 23:01:0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2

本帖最后由 孙岽硕 于 2019-6-1 21:42 编辑

#在这里快速回复#落花流水  站在一个花园前,看着面前枯萎的蔷薇花,回想着它曾经的绚烂。站在小河边,看着水欢快地奔腾不息,想想它最终将归于平静。我似乎懂了落花流水是种怎样的场面。  
转动的时针是令人不安的。“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曾国藩说的这话,不仅仅是感慨,更是警告。光阴就是买不来的东西,人生苦短。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发出呼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何人江畔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然而这些最终都没能停住时间的脚步。
  所以,人是害怕时间的,因为时间让人后悔。当你八十岁的时候,走路走不动的时候,一身疾病的时候,眼睛闭上就不知道能不能再睁开的时候,想想你最希望的会是什么?当然是回到十七岁那年,把这一切重新过一遍。著名的文学工作者李翔说:“我现在最想干的事,就是回到大一那年,如果可以,我能比这一路过得精彩的多。”这是先辈们的经验,但不幸的就是:任何人的人生都没有如果。
站在落花流水前面,发出这样的感慨,人难免会伤感。为什么时间这么残忍呢?不,一点都不残忍,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自其不变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不必羡慕,也不必遗憾。“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人生正因为有限,反而才有了乐趣。看那漫山遍野的风景,读人间百态的书籍,也可以努力拼搏,去享受那“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
不必叹息终将逝去,河流刚发源的时候,一切都静静的,中间会汇聚其他的河,波澜壮阔,波涛汹涌,最终也会归于平静。蔷薇也会发芽,生长,长出那一树的绚烂,最终当然也会凋谢。知道难逃这最终的结局,河流也会翻腾得更加汹涌,花也会开得更加绚烂。  
看着这眼前的落花流水,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


点评

为了奖励回帖  发表于 2019-6-22 21:26
鼓舞人心  发表于 2019-6-2 17:07
最后不应该是享受生命的过程嘛,可以不直接说加快脚步  发表于 2019-6-2 17:06
翔哥好像确实说过,但貌似他当时的意思是,如果再来一遍,他一定会找n个女友。。。。。。  发表于 2019-6-1 21:30
最后一句,引用的不太好  发表于 2019-6-1 20:04
著名的文学工作者李翔说:“我现在最想干的是,就是回到大一那年,如果可以,我能比这一路过得精彩的多。” 还行  发表于 2019-6-1 09:10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