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初心不悔:汪曾祺

  [复制链接]
27#
发表于 2019-6-23 17:50:40 | 只看该作者
       留意生活   
汪曾祺先生的文字一贯简短质朴,没有华丽的形容词。但是如水的平淡中又透着清亮 ,用朴素的语句构建出了诗一般的意境。他的散文并没有那种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目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这一切,便是源于他对于美得发现和追求。
“粪桶是新的,近桶口处画了一圈串枝莲,墨线勾成,笔如铁线,匀匀净净。粪桶上描花,真是少见。”在常人眼里污浊不堪的事物,在汪曾祺眼里变成了一种另类的美。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被他记录了下来。真正的美,也许就存在于日常生活中不起眼的小角落中,等待我们去发掘。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在诗人顾城的眼中,陪伴就是那么简单。他将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事放进诗歌,使其变成艺术,让人重新审视生活,热爱生活。“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美不一定需要华丽的辞藻,而是源于生活,纯粹到极致。
能够发现这些微不足道的美,源于对生活的热爱。“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世界美好的东西太多了,生活的苦难并不能摧残我们。相反,我们应当努力发现生活中的美。
“从前的日色很慢,车,马,邮件都很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木心的一辈子跌宕起伏,面对家道中落,面对反内战,面对文革入狱,诸多不如意的遭遇接连发生,他也保持着贵族的气质,拥有着顶级的魅力,精致的格调。即使被污蔑入狱,在木心身上丝毫看不到落魄的模样。他静静地在牢狱中端坐着,不同其他被关进来的人爬的那样狰狞,腰板直挺挺得不向任何人屈服,他的精神状态非常高傲。他曾说坐牢也要有衣品,坐牢也要有坐相,不能忘记祖祖辈辈教的礼仪。这种面对生活的苦难还能处变不惊,并且不放弃自己所坚守的美,值得我们去尊敬,去学习。
美,存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之中,只要我们留心去观察,总能发掘出他的美好。一时的苦难并不能掩盖美的事物,留心生活,战胜苦难,生命的彩虹终将会出现。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6#
发表于 2019-6-23 17:41:41 | 只看该作者
                                                                                             传承

       陈忠实有言:“耕织传家久,经书济世长。”
       经书,使小小的家族有可以传承的精神血脉,使大大的国家有颇为深厚的文化气息。也正是经书,让我们短暂地脱离世俗和功利,迈向绵延不绝的思想长河。
       经书,是中华文化的代表,也是中华文明绵延发展的产物。但文化传承带给我们的,却不止于此。中华文化的连续性和持久性是人类文明史上独有的,它顽强的生命力正是一代代中国人的坚守所给予的。正如汪曾祺所言,我们应做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去发现更多值得深思的东西。
       但在当今快捷功利的繁荣背景下,大量“碎片式”的信息抢占了人们的业余生活,人们沉迷于这些无聊无用的八卦,“鸡汤文”中,越陷越深,难以自拔。又有多少人愿意在1闲暇之时品一口茶,重温名著经典,感受中华文化之深厚底蕴呢?
       诚如林清玄之言:“人应站在传统上,内心才有深刻。”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若无文明,何谈发展?文化底蕴毁掉了,国家发展得再快,也是缺乏生命力的。故而吾辈还须接过前人火炬,将文化世代传承下去,让中华文化永不衰败。
       传承文化,不应是一句空喊的口号,而是需要我们用实际行动去争取才能实现的。作为青少年的我们,是可以在传统文化的汪洋大海中寻得独属于自己的欢愉的,在尘世的污秽之中,文化为我们的心灵提供了一方温柔净土;在繁华喧嚣之中,文化为我们的心神辟得了一处空山幽谷。细品文章,感受文化之后,细酌几句真思切想,不亦美哉,快哉?
       传承文化,感受文化底蕴,更是对生命的洗礼和检阅。文化的传承让我们得以与历史长河中的先辈们进行心与心的交流,感受先辈笔下的人世岁月,欣赏先辈描绘的璀璨星河。在世代作家不断变化的笔风中,感受出社会的变革动荡,品味丰富多彩的人生态度,并以之反观自身,终得以取长补短,荡涤心灵。
       传承文化,并不意味着一昧地保留,它需要新与旧的碰撞,才能迸发出新的火花。我们诚应怀揣一颗饱含尊重的诚心,郑重地接过历代传承的文化火炬,让它在新时代的环境下,燃得更旺,更长久!
       漫漫文化征程,如一川银河贯穿始终,静思往事,如在目底。
        而今,正是吾辈须怀着传承之心,再为中华文化添一笔绚烂生花。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5#
发表于 2019-6-23 17:36:22 | 只看该作者
个中况味心自知
  泰戈尔曾说:“当我们真正热爱这世界时,我们才真正活在这世上。人存在的意义便是在世上找到一些值得自己所热爱的东西,正如汪曾祺所言:“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阳光的钟情。”
  然而现在的世人却好像早以不明白什么是真正的热爱了。佛系青年稳做蒲团,小布尔乔亚精致利己主义卷土重来,自己造牢笼,自己关着自己,自己做自己的上帝,自己来崇拜。他们好似以为这就是真正的热爱,沉溺于虚妄之中。
  “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的汪曾祺就是这样一位一生都坚守自己心中所热爱的人。大学毕业后笔耕不辍,坚持进行文学创作,虽名气不大,却也不悔初心。在文革动荡时代中,他坚持自己独有的若即若离的处世态度,坚守心中的道德。因为他明白“飘进生命的雨云,是黄昏时候的彩虹”,即便遭受多大困苦,也“只顾风雨兼程”。终于,在《受戒》一文发表后,名声大噪,可谓是大器晚成的典型。而这大器晚成何尝不是他真正热爱世界的结果?
  抑或是如沈复,陈芸夫妇,“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曲湖海茫茫“,即便生活困苦,他们也至始至终没有忘记自己心中真正的所爱。他们不爱钱财与珠宝,却“于破筒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他们不追求功名利禄,而以”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为乐,过着无比富足的精神生活。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那些值得我们热爱的东西,只是因为心浮气躁,匆匆而过,从而错过了罢了。很多时候,在经过苦涩生活的磨砺后,很多人便俯下身子,忘记了自己生活的初心与热爱,眼睛黯淡而失去了光泽,“诗和酒上都蒙满了灰尘”。其实“诗和远方”无关金钱,无关现实,只跟内心有关。只要我们心中有热爱,我们的眼界就会开阔,境界就会提升,才会真正的热爱上生活。
  “雪泥红爪浮生梦,个中况味心自知”愿我们人人都能品味自己人生真正的热爱。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4#
发表于 2019-6-23 17:26:28 | 只看该作者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
         人生如登山,总有人能登上最高峰,也有人最终只能停在半山腰。对于那些成功者来说,无疑是看到了绝胜风景。对于真正的成功者来说,在看到诱人的风景之时,却也仍能想起曾经在登山路上,路旁不起眼的野草。
        谦虚是一个永远修不完的课题。真正谦虚的人是已经触及成功,却仍记得自己曾经那段艰苦的登山岁月的人,因为在他们心中,自己与那些正在努力登山的人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进行时,一个是完成时而已。所以他们所做的更多是鼓励,是安慰,是引导,是对自己这段艰辛历程的反思。
        而另一些人,成功之后,总爱将自己抬高到不可一世的程度。成功带来的喜悦与名誉早已蒙蔽了他们的双眼。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莫过于学会了抬头看天,而忘却了低头看路。天上的日月星辰固然吸引人,可地上的石块荆棘却是你必然需要跨过的。登上山顶的人若是一味望着天,眼底无路。终有一天会摔下悬崖。那些因贪财贿赂而入了监狱的高官们便是最好的例子。能只手遮天并不可怕,认为自己能只手遮天才可怕。
        汪曾祺曾写过多少草木,拿他这些文字可以编一本词典,薄薄的,并不整齐划一的这种词典,不解决什么难移,就是没事翻翻。让你觉得身边带了一个花园,或者一个不错的菜园。很多人成天忙活,就是把美从土里揪出来,搅拌成水泥去砌墙。汪曾祺就跟这些人着急上火。这些人就像茶馆里说的,“把那点意思弄成了不好意思。”可见汪曾祺虽为文字大师,却仍不忘,发现身边细小的美。在外人看来,这些美并不值得用汪曾祺的文字记录。可汪曾祺却认为这些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人之谦虚便该如此。
        登山途中,虽有海子曾说“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但却千万别忘了马一浮的那句“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保有内涵的人从不轻易外放光芒。那些略知一二的人,恨不得把自己这些浅薄的知识告诉全世界。即所谓满瓶不动半瓶摇。
         还是希望做人能像汪曾祺。在水边走着,偶尔抬头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着属于自己的那片寂寂白白的水。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3#
发表于 2019-6-23 17:01:48 | 只看该作者
干净的心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陌上青草,帘外芭蕉,沉默的桃源盛景。每个中国人都有个桃花源梦,憧憬着一片遥远的隐世之地。褪去繁华中萧瑟的外衣,与沧海桑田为邻,荡涤被尘埃沾染的心灵。零落人间,需要一颗干净的心来抵御喧嚣和尘土,触及最初的光亮。
    烟雨朦胧的江南水乡孕育了许多落笔成花的作家,然而后来那些人都离开了水,上岸去了。上了岸的水族有的演化成爬行类,有的则期期艾艾,成了两栖类。惟有他留了下来了,在水边。偶尔抬眼望一望天气,复又低头看眼前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寂寂的白白的水。他叫汪曾祺。“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这就是那个干净的他,初心不悔的他。来自水乡,他“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落笔便刻画下人间草木,勾勒心中最美的圣地,他写出了繁华中少有的“一把花”,这花如此干净地开着,令人神往。它替汪曾祺诉说着,在污浊之中留一片温柔净土,在喧嚣之中辟一处空山幽谷。即使身迷繁华之地,也要保持一颗干净的心。
     东篱下的陶潜,叹归去来兮,“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惆怅而独悲”,发现迷途犹未远,便捧起那颗干净的心,从此视若珍宝;“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易安居士几经浮沉,却不肯让岁月萧索真正易安, “气吞江南十四州”,她永远心系被践踏的国土,没有被南宋的懦弱之气熏染,一颗心干干净净。女词人朱淑真自号幽栖居士,遗世而独立,追随春的脚步,与丈夫悠然自得,不曾沾染功利之沙尘。时常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思心之所向,不被外物羁绊了心志,方能够真正聊乘化以归尽,出淤泥而不染,脱离世俗喧嚣,保持心的干净。
    人总要保留下最初的那缕光,无论何时都能照亮自己的心灵,看看是否落了尘埃,是否失去了本来的光泽,是否还是那颗从前的干净之心。如诗人郑思肖笔下的寒菊“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任风吹雨打,都能胜似闲庭信步,不变那颗干净的心。

点评

清声而便体,秀外而惠中  发表于 2019-6-24 22:16
引入汪曾祺的方式很妙,语言描写细腻,对名言运用自如,尤其是写李清照的文字最精彩个人愚见是可以把片末的点题融合到行文之中  发表于 2019-6-23 18:05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2#
发表于 2019-6-23 16:56:4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倪卓雅 于 2019-6-23 16:58 编辑

静待花开

     汪老一生坎坷,沉寂了大半辈子,直至最后二十年才薄发了前半生的厚积。纵使前半生历经磨难,他仍有着一双发现美,发现爱的眼睛,想着把生活中美好的东西、真实的东西,人的美、人的诗意告诉别人,使人们的心得到滋润。
     那些年,花开的很迟,但还好,最终还是开了。
     历史上有不少名人志士热衷于吃,从东坡肉到随园食单,从《雅舍谈吃》到汪曾祺的《家常酒菜》,他说“家常酒菜,一要有点新意,二要省钱,三要省事。偶有客来,酒渴思饮。主人卷袖下厨,一面切葱蒜,调佐料,一面仍可陪客人聊天,显得从容不迫,若无其事,方有意思。”如此亲切有趣,来者亦不拘束,这才有点生活本该有的样子。他甚至还自创菜谱,一道油条塞肉,即是独家,亦如闲居的苏东坡,得意洋洋也好,满目萧然也罢,无论世界如何待我,只要我热爱生活,亦能在自己的天地之中活得有滋有味。
      正是源于对生活的热爱,汪老才能始终以敦厚仁慈之心看世界,持悲悯情怀写下能抚慰人心的温柔的文字。
      然而,反观当下,人们缺少的便是对生活如此的真挚之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于他们又有何区别?每天两点一线,一上车便倒头就睡,回到家便沉迷于手机,他们似乎被无形的丝线牵制,任人摆布,他们早已失去了生活,只是麻木如像是走肉般的存活于世。如此的生命有何意义?一个不懂的热爱生活的人,即使在事业成功,在生活上也是一个彻头彻尾失败者,一个没有灵魂的机器。
      热爱生活未尝不是一件易事,生活就在我们身边,我们只需要有些儿童般的童心与热情。正如萧红所描述的:“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在说话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该怎样活就怎样活,只不过,闲暇时多看看身边的一点一滴,多看看人与人之间的爱,多看看人情的美。在黑白里温柔地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时间告诉我们,身陷泥泞之中,保持一颗向阳的心,在污浊之中留一片温柔净土;身迷繁华之地,保持一颗干净的心,在喧嚣之中辟一处空山幽谷。
      这便足以。
      那一年,花开得不是最好,可是还好,我遇到你。
      那一年,花开得好极了,好像专是为了你。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1#
发表于 2019-6-23 15:50:38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江子贤 于 2019-6-23 15:55 编辑

犹怜草木青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张岱提起收拾好的行囊,来到西湖河畔,为天地之壮观景象所征服,提笔写下千古不朽之文。在他眼里,天地乾坤尽收眼底,乾坤之大令他慨叹,他意识到在乾坤面前,自己有如天地之蜉蝣,沧海之一粟。
“湖上影子,唯长堤一横,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于是张岱俯下身段,以赤子之心仰视世间万物,于是看到了长堤,看到了湖心亭,看到了游船,看到了自己……“赤子孤独了,就会创造一个世界”,张岱就在那片属于自己的瓦尔登湖畔,建造了属于自己的世外桃源。
  “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此言极善,形容张岱可以,形容汪曾祺则更佳。当众人忙活着将美从泥土中刨除用作砌墙,汪曾祺便与他们上火,诚如《茶馆》所言:“把那点意思弄成了不好意思”,可见他也有一颗赤子之心,他也懂得欣赏自然深处的美好,面对令他爱不释手的琥珀扇坠,他感叹道:“美,多少要包含一点偶然”。
昔者,陶渊明隐居田间,与花草共舞,与飞鸟共吟,“种豆南山下”,虽“草盛豆苗稀”却惬意依旧。而现今,人们疲于奔波,两点一线的劳作使得人们无暇去感叹乾坤之大,去欣赏草木之青,实在是一种遗憾。
但是,繁忙并不是一个不会发现美的借口,假若你具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一颗赤子之心,哪怕只有一瞬的闲暇,也会捕捉到沁人心脾的美好。
     至今犹存着一挚友相赠的一片书签,夹着的是一片金黄的银杏叶片,书签的一边写着几个艺术字格外显眼——全南京最美的秋叶。寥寥几字,让我不紧联想到帕乌斯托夫斯基笔下的《金蔷薇》所写的“全俄国最漂亮的霜”,再看那片银杏叶,叶脉也显得格外清晰,如同血脉一般,不断输送着秋天的气息。所谓一叶知秋,美的可能不仅仅是银杏叶本身,或许是银杏叶背后那个清高气爽的金秋。
     偶然拾起一片蝉蜕,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耀下,金光漫透,姗姗可爱,那便是蝉给世界留下的美丽。愿你我都能擦亮那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现这世界更多的美好,体会这世间更多的诗意。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20#
发表于 2019-6-23 15:47:51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白笑雪 于 2019-6-23 15:52 编辑

方向:智慧

上善若水。水至淡,无色无臭无味,然能包容万物,任凭方圆。水有弱德之美,阴柔胜刚强,以心容万物,方为智慧。
智慧是一条长河,弯弯曲曲飘飘荡荡,没有平地上宫殿的富丽堂皇,没有山崖间深林里的幽森诡谲,只是包容万物。接受一滴雨的礼物,带走一片落下的泥土,污秽和恩赐,一视同仁。
这是水的气度,这是水的智慧。
水的智慧,便是以心容万物。
心容万物,在云泥之间方圆自持,平视一切。正如汪曾祺所言:在黑白里温柔的爱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彩色与黑白,一绚丽一单调,正如从云间坠落的人们,其丧气失落亦是难免。可拥有心容万物的智慧者,却能包容一切,既然得失难免,那么不如同样珍惜黑白与彩色,云端和尘土,这便是生命的大境界。
心容万物,容得了回忆,容得了希望。木心先生在文革时期被关入监狱,在狱中,别人怨天尤人,他怡然自得。他写作,用的是“坦白书”的纸笔,如同《基督山伯爵》的法利亚神甫,他凭着记忆写作,手绘琴键弹奏莫扎特与巴赫,保留着心底的一份坚持。他心中自有一条智慧长河,包容了一切,不论酸甜苦辣,阴雨阳光。
心容万物,容得了世界,给苦行的灵魂前行的力量。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知道,在红尘里沉浮的过客,要穿过的门是窄的,路是小的。而透过一颗如水一般包容万物的心,眼前却是一片宽广天地。他知道,因此他包容一切不公不平,包容一切前行坎坷,最终,只是偏爱“雪沫乳花”的清欢,“一壶酒,一溪云”的温暖。正如佛祖拈花,迦叶微笑,二人不消对话,便心有灵犀。因为他们心中那条智慧之河,无垠无际。
这是水的智慧,这是水的力量。
心容万物,清夜无尘,月色如银。这是人生的大智慧,是生命的大气度。

点评

许一鸣你居然发现了,震惊  发表于 2019-6-24 11:05
水的智慧创设情境做得很漂亮,感觉类似《智慧是一间寂寞空屋》个人觉得后文直接将水的智慧换成了心容万物并不太好。望采纳  发表于 2019-6-23 17:58
非常美的水的智慧!木心的例子可删  发表于 2019-6-23 17:07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9#
发表于 2019-6-23 15:47:47 | 只看该作者
汪曾祺
一定要,爱着点什么
   汪曾祺先生曾说过:“人总要呆在一种什么东西里,沉溺其中。苟有所得,才能证实自己的存在,切实地掂出自己的价值。人总要有点东西,活着才有意义。人总要把自己生命的精华都调动出来,倾力一搏,像干将、莫邪一样,把自己炼进自己的剑里,这,才叫活着。” 爱着点什么,让自己沉溺于某样东西之中才能于这变化不息的世界中留下自己的痕迹,才不枉在这繁华之世走上一遭。
    诚然,寻觅得自己真正所爱之物并使这份爱保持得长久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多少人既不将眼光放得长远,望向身边之物,乃至未开拓之境,也不珍惜自己对某物的热爱,让其被时间摧残、挤压,直到最后一缕幽香都随着肆虐的狂风而飘散无踪。于是,心中无爱的这些人茫然若失,在这广阔的天地间竟寻不得一处让灵魂获得片刻宁静的安身之所,灵魂便被肉体的日夜忧愁和操劳所拖累,终至完全染上世俗的尘埃,失去了最后一抹纯净。
    一颗温柔的心可以装得下世界万物,自然也就可以被世界所包容。汪曾祺先生用自己独到的眼光和广阔的胸怀,发现这世间不易被察觉的美。他爱着这整个世界,小到琥珀里的昆虫,大到这人间的每一棵草木,都被他浩淼如大海一般的心所囊括。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被他记录下来,作了呈堂证供。他是个好侦探。他的一句“一定要爱着点儿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便是对他温柔又慈悲的人生态度的最好的总结。
    如果怀着一颗充满善意的心仔细地去观察身边的事物,便会发现这整个世界都值得我们所爱。爱克曼在《歌德谈话录》中写道:“我们周围也有光和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睛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是的,如果仅靠一双浑浊又空洞的双眼,我们是捕捉不到身边的美的。唯有内心充斥着经久不衰的爱意的人,才能从一朵待开的花中窥出一个世界,从一片破碎的音符中听出一首完整的曲子。
    内心无爱的人便如一具苍白的枯骨,被深埋于阴冷黑暗的地下,看不见地上的阳光明媚,也爬不出束缚住他的泥土。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才能让心脏持续在胸腔里跳动,让温热的血液在血管里奔涌不息。于是,抬头便是璀璨星空。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8#
发表于 2019-6-23 14:42:08 | 只看该作者
与世沉淀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总说经典永存,确是如此。同一酌香醅,年份越久,经历更多岁月沉淀,便更为甘醇。这美酒在历史长河之木桶中的发酵便被称为传承。在传承中,沉淀下来的是智慧,是思考,是灵魂。
而这一只只渗着醇香的酒桶却往往被留在无人问津的酒窖中。历经千百年,层层灰尘也沉于其上。人们看着满布灰尘的酒桶,只得叹息一声,转头沉溺在光怪陆离新事物中,而不愿去擦拭那并不厚重的灰尘。他们逐渐变本加厉,摒弃那些凝聚智慧的美酒早已过期,胡诌道酒内充斥着寄生虫,只是旧时代的糟粕,不亦悲乎?
想象曾经长安城中诗词满布,空气中也弥漫着文雅的淡香,文人们与路上相互切磋,文坛争奇斗艳,而如今图书馆中经典书区已渐渐成为荒芜沙漠,悲催的“难民”们都逃向了神鬼情仇占领的畅销书中,污染这文学的空气,倒是像新中国被鸦片毒害的年轻人般不省人事,只留下老一辈的文人们躲在严寒中过着破旧不堪的旧棉被,燃着将要燃尽的蜡烛独自望着古人的诗词歌赋兴叹。
不仅仅是文学,纯朴的价值观也在传承之路上残喘。随着工业化的兴起,人们难寻一方净土安放自己的灵魂。置身于现代化浪潮中,他们忘记疲惫,忘记自己,忘记自然。万人都要将火熄灭,梭罗先生一人独将此火高高举起。他提倡简朴生活的传承,剥离一些次要的人造物,让更加自然淳朴的物件取而代之,进一步接触自然元素,让身心放松,给生活减负。他选择了一块只属于自己的心灵圣地,透过它,来提醒世人演变发展途中所存在的缺陷。
常常走在一条古街上,看着满头白发的手艺人的沧桑,不由心生感慨。同汪曾祺老先生所说,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事情值得深思。他们也像梭罗先生一样,坚守自己所爱的事物,他们希望自己所爱得到传承,却不愿它们被新时代的浊浪所污染。所以,他们坚韧,他们固执,他们竭尽全力地像这个世界嘶吼着去,却终抵不过这文化巨浪。他们搂着自己钟爱的酒桶,哭着,睡了。
愿美酒与世沉淀,愿世人识得此酒。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7#
发表于 2019-6-23 14:00:48 | 只看该作者
                 岁月静好
如果给人一张中心有一个黑点的白纸,那么人们只会在意那个黑点,反而忽略了大片的白。正如人们只会关注生活中的酸甜苦辣一般,平淡的生活似流水滑过,却不知在那酸甜苦辣之外的清淡才是真正的美好。
“我晨起洗澡,只为把夜洗掉。”木心,一位真正的贵族,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保持着一种明亮的精神。监狱里,他曾经在白纸上画出琴键,弹奏无声旋律。这便是他18个月中的美好。对于一个真正懂得生活的人,他的世界从来不会寂寞。无论身在何地,他是自己生命的记录者。“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18个月的监狱生活未给他带来生命的空白,即使是平淡的生活对他来说也是美好的时光。
可世界上又有多少人明白这点呢?浮躁的社会后面是对意义的追求。平淡的生活似乎没有任何意义。于是人们就舍弃了日常,舍弃了静谧的岁月,仅仅为了让自己活的更有“意义”。他们将生命的留白全部填满,沉重了生活又失去了自我。
唯有品味平淡,才能赋予生活意义。
“粪桶是新的,近桶口处画了一圈串枝莲,墨线勾成,笔如铁线,匀匀净净。粪桶上描花,真是少见。”多少少见的东西,少见的美,都被汪曾祺记录了下来。或是说,他所看见的并不少见,只是人们太过于在意那个黑点,而忽略了一大片白。真正的生活就是一片白,看似空无一物,却饱含着生活的点滴。它不及生老病死让人印象深刻,却是生活的支柱——没有没有平淡生活生命。
人生至味是清欢,亦如张岱一般,浮华过尽,留下的“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乱世之后是一片浩浩荡荡的白,而张岱就站在这里,品尝繁华落尽后的宁静。半辈子的热闹,换来了半辈子的宁静。他无论是纨绔,是败家子,还是归隐山林的落魄者,都怀着对生活的敬畏,对时间的感叹。于落寞中回忆繁华,却又不沉溺于过去的奢淫之中,这便是对岁月静好最完美的解释。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16#
发表于 2019-6-23 10:34:01 | 只看该作者
何处任侠使气

    刀,很快。
    抬手便刺,落手即斩。没有叫喊声,只有利刃划开胸膛的声音,只有头颅在地上滚动的声音。兄弟,大仇已报。
    初闻任侠二字,脑海中便浮现了这样的画面。世间的种种不公在任侠的眼中,都必须得到回应。正如纪德所言,“绝不要同情心,应有爱心。要行动,就不必考虑这行为是好是坏,要爱,就不必顾忌这爱是善是恶。”任侠的心中自有一杆公平秤,毫厘不差。官府?法度?不过是斯文人装着样子,以便公明正大地为所欲为罢了。以眼还眼,有仇必报,这是必然。若能够广纳天下豪杰,有求必应,便可以两字相称:
    英雄。
    《墨子》曰:“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任侠以替天行道为己任,扶弱助贫,追求公正。虽深受江湖崇敬,却也同时为统治阶级所忌惮。因而常常被追捕,被杀戮。但是不能改变任何一个真正拥有血性的人。司马迁更在《史记》中单列出《游侠列传》为他们正名。他们一诺千金,义字当头,生死置之度外。也正因如此,李白也十分向往侠客之道。“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痛快!然而无拘无束的背后,却是难以言说的孤独,是脊背上游离着的一丝凉意。
与正统相悖,必会在种种方面遭到掣肘。“人世光阴花上露。”一个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任侠的抗争短暂而又悲惨。秦汉时迁游侠声势浩大,将他们严加看管,并从名声上贬低他们。多少无名的英雄沦为草寇。
    借用汪曾祺先生的一句话说,他们是一种“遗民”,永远固执而沉默地慢慢地走,让你觉得许多东西值得深思。鲁朱家公,已经是不复存在了。这世上缺少了这样一群人,世间的正义又有谁来伸张呢?“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草芥之中,不乏淳朴之人,虽不善言辞,却也真心待人。但掌握权力的,在台面上跳舞的小丑,多为巧言乱德,人面兽心之辈。正义的天平已经倾斜,却没有人将其扶正。
    “莲实有心应不死,人生易老梦偏痴。千春犹待发华滋。”愿正义永存。愿任侠不死。

点评

任侠这一主题很新颖,描写气势宏大,但略让人感觉说理不足,望采纳  发表于 2019-6-23 13:48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