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4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朱光潜: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

[复制链接]
回帖奖励 2 回复本帖可获得 2 奖励! 每人限 1 次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22 11:14: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6-10 10:56 编辑
慢慢走,欣赏啊!
一半是诗人,一半是匠人——朱光潜

在朱光潜先生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一书中,单独写下了英国诗人罗伯特·布朗宁的“我的心寄托在什么地方,让我的脑也就寄托在那里”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勿忘初心,方得始终。”我们的思想容易随着世俗波动,外面的精彩总是那么多,我们以为自己一直在跟着社会发展成长,到最后却忘了自己的心。
“几乎同姓同名的朋友”
1932年,朱光潜出版了《谈美》,并在封面上附注上了“给青年的第十三封信”字样。作为《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姐妹篇,该书籍得到了大众的喜爱追捧。随着图书的大卖,上海书摊竟然出现了盗版书。有一本署名为朱光潸(shān),题目是《致青年》的书,该书也有一个副题:“给青年的十三封信”。就连封面设计也极其相似:书名字形,位置相仿,连一些直线中间嵌的星星都一样。
所以,一位朋友寄这本书给朱光潜后,连朱光潜自己第一眼也没看出来,还以为是自己的作品。
素来温文尔雅的朱光潜也不免有些气愤,决定给这位几乎同姓同名的人写一封信。在信中,朱光潜用幽默十足的语气,与这位朱光潸先生回溯了自己写《给青年的十二封信》的情形,并说:“当时是因为我的稚气与愚钝,都在此书中坦坦白白流露出,才会受到青年的喜爱。”实际上是在劝告这位朱光潸先生,应当坦坦白白、老老实实做人。
信的落款也十分有意思——“几乎和你同姓同名的朋友”。信当然是无法寄给朱光潸先生的,只好在《申报》上发表。
【用法解析】
适用于模仿与创新,做人的态度等立意。如2015年四川卷《老实与聪明》,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示例:
小说、影视剧、综艺抄袭事件频出,知识产权应该获得更多的关注。一个作家呕心沥血、废寝忘食地努力创作,得到的却是盗版满天飞,自己却只能拿到微薄稿酬的情景。这样哪里还会有努力潜心创作的匠人,只会剩下千篇一律的盗版内容。只有真正潜心创作的作品才能获得长久的喜爱,正如朱光潜给抄袭者信中所说:“当时是因为我的稚气与愚钝,都在此书中坦坦白白流露出,才会受到青年的喜爱。”
三此主义 细水长流
在20世纪30年代,朱光潜立下了一个座右铭——“此身此时此地”,也叫“三此主义”。意为: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此时做,不推诿到未来;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去做。
简单来说,就是此时此刻此地,你要做的事情就立马做,不要用任何借口去推脱。这足以看出朱光潜的高度自我管理。在作为学生的时候,朱光潜一心向学,孜孜不倦。先后在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巴黎大学、斯特拉斯堡大学求学,获得了英国文学硕士和法国国家博士学位。身为老师的他教书育人,心向进步青年,努力为教育改革做贡献。朱光潜与叶圣陶、胡愈之等人合办立达学院,筹办开明书店和《一般》杂志。80多岁的朱光潜依然专注学术,信心十足地承担起翻译维柯著作《新科学》的任务。
【用法解析】
适用于自我管理,活在当下等立意,如2017年上海卷《预测》。
示例:
生活充满变数,我们无法预测未来的自己是什么样的,只能选择活在当下,做好当下的自己。做好当下的事情,才能遇见未来更好的自己。朱光潜无论处于什么身份,都坚守着他的三此主义,才能在人生的每一个阶段都有所成就。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
曾有一个学生捧着书,小心翼翼地去请教朱光潜,朱光潜给这位学生写下了一句话,“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这也是朱光潜一直遵守的行为准则。以淡泊名利的精神,潜心做着自己的事业,只求满足理想和志趣,不斤斤计较利害与得失。
他是一个纯粹的学者,只瞄准自己的目标,心无旁骛。也正因为如此,朱光潜才能留下那么多论著与译著,并且是以康德、黑格尔、克罗齐、维柯等这样一些思想深度极高的人物与文本为研译对象。
柳鸣九在书中这样谈到他的老师朱光潜,“他必须排除纷繁的世俗干扰与世俗诱惑,而为了使他瘦小的身子能扛得住这样永无间歇、艰难枯涩的精神劳作,他就从不间断地坚持打太极拳、跑步,尽管跑得那么手脚笨拙,姿态可笑……据他的家人回忆,直到他逝世前几天,他还手脚并用,亲自爬上楼,为他翻译的维柯著作查对一个注释。”
【用法解析】
适用于出世与入世,专注等立意,如2015年湖北卷《喷泉与泉水》。
示例:
只有细流在地下源源不断地潺湲,我们才能看到泉水喷涌而出。不去过度关注外界的繁华,专注于自身事业,效仿着朱光潜先生的“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定能有所成就。
脱俗方是真美
——名著导读《谈美》:在物我之间赏美
①生命短暂,艺术恒久。
我们向往光怪陆离而五彩斑驳的世界,而梦并不是抵达彼方的唯一途径。艺术是比梦境更为坚固的两界桥梁。
晦暗而无趣的人间,从艺术家们出现的那一天开始被点亮。他们手持巨斧,劈开这精神荒原上的漫漫极夜。
在人类源远流长的历史上,艺术家的身份逐渐地抬高。先不论这是否源于人类思想在信息时代洪流中一天天更加枯竭,但必定可以看出,艺术是高于物质的追求。
艺术本来是弥补自然和人生缺陷的。它是人类追求自由,冲破樊笼桎梏的的尊严。
可说到底,艺术缝缝补补的,从头到尾只不过是人性的脆弱罢了。
如今的艺术已经由最初的简单审美与浪漫描绘变成了主观的一种审视万物的思想。现代美术学之父杜尚,便是开创这一先河的伟大耕耘者。
那是一次轰动世界的艺术展览,杜尚将在商店购买的小便器命名为泉,虽然遭到了组委会极力的反对,但这个看似荒诞的作品最终仍参与了展览并震惊了美术界。
各国美术家大跌眼镜,认为这是对艺术,对清泉的侮辱。然而彻底的毁灭过后必有新生,我想这也是杜尚采取这么极端做法的原因。
他的艺术抛弃了美,甚至抛弃了基本的创作过程——小便器,为什么不可以是泉?为什么不可以是艺术品?那天开始,艺术学着承认生活中的不足,而弥补人们视角和眼光的缺陷,魔幻现实主义就此诞生。
艺术不再被禁锢在单一的表现形式和潮流上,它真正成为了弥补自然和人生缺陷的,解救大众于思想泥沼中的指明灯。
艺术只是一种视角,它属于所有人。正如车尔尼雪夫斯基的名言,艺术的第一目的是再现现实。
②                           文章憎命达,艺术不缺陷
中国画擅长“留白”,你看那明明是满眼苍翠,青山巍峨,却偏偏有若干“留白”处让人浮想联翩;中国诗也擅长“留白”,言有尽而意无穷,明明是寻隐者不遇,偏偏说是“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艺术,原以为是高于生活的提升,却未曾关注过,它原来是对自然和人生的弥补。
艺术是对残缺自然的弥补。人,作为自然中微乎其微的存在,如何能周游寰宇,一览无余呢?但艺术帮我们弥补了这一残缺的裂缝。古人早就知道,我们可共享的大自然,本是客观存在的,比如最常见的山峰湖海,它们本无差别,貌似相同,但旷达者见雄山烈水,婉约者见小桥曲水,知音见高山流水,贬者见穷山恶水,隐者见空山泉水……
是什么使得单调的、无差别的大自然变得活色生香?是艺术。艺术赋予了诗人不同的心性,不同的眼力,不同的视野,于是在不同人,不同心境,不同时代中,我们看到了不同的风景。<br>       这就是艺术对自然的弥补。
艺术,也是对残缺生命的弥补。陶潜在樊笼般的官场度日如年,是艺术为他开辟了一片桃花源,使得我们可以有一块心灵的净土;苏轼在乌台诗案中蒙冤受屈,是艺术为他指明了一条康庄道,使得我们可以有一方寥廓的高天;杜甫半生漂泊,老无所依,衣无暖,居无地,是艺术给了他温暖慰藉,我们才得以感受到诗圣的“诗歌人生”;鲁迅则是弃医从文,奋斗终生,笔为矛,墨为戈,是艺术给了他雄兵千万,我们才得以体会到斗士的“战歌嘹亮”。  生命的残缺可能是因为短暂,而艺术则使诗人生命长存;生命的残缺可能是因为困厄,而艺术则使诗人境遇通达;生命的残缺可能是因为误解,而艺术终使后人理解巨匠;生命的残缺可能是因为狭隘,而艺术终使后世目光如炬。
对于生命而言,残缺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一种无能为力,是一种迫不得已,而艺术,则是最精密的缝纫机,它用细密的针脚,缝合缺口,补齐残片,把生命缝补、接续、延展、点缀,升华成一种不可超越的艺术。
自古文章憎命达,幸有艺术补残缺。艺术本来是弥补自然和人生缺陷的。此为自然之幸,人生之幸,艺术之幸!
2、人生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
不要急慢慢来,让自己沉淀
堂皇转眼凋零,喧腾是短命的别名。
似乎越是经典的就越是内敛,如同好酒不怕巷深那般,不需要那些华丽词藻的衬托,它静立于时间洪流中愈来愈醇香便是最好的证明。
一如常春藤和牡丹的区别,华丽的娇弱者只拥有一个短暂花季,而顽强朴素的青蔓有着的是不朽的植根,与日月同成灰,虽看似寡淡,但却逃过了时光的淘洗,静默生长,不急不躁,总有一天可以爬满向阳的墙。
还是喜欢静静听一首老歌或看一本经典的书册,身上披满暖暖的光分子,一晃眼就是一个下午,安静又淡然,只因世间太浮躁,清净难得。
然而,不知何时席卷了网络的“网红”文化,开启了一个喧嚣的时代,伴随着短视频的发展,世界各处开始频繁的出现于公众视野,于是乎,有了网红店,网红景点,网红歌曲,网红小吃……似乎在平常平凡的事物上加注一个“网红”便会被赋予不一般的光圈。
现实亦是如此,“网红脏脏包”“网红神曲”“网红花海”……随着网红主播的带动,这些事物的身价飞速上升,但是,没有自身优势的支撑,光靠着推荐人的流量,是无法满足“喜新厌旧”的大众,像是换季衣服一样被抛于脑后,这就是所谓的盛极必衰。
而真正好的东西是不会有这种待遇的,虽然他们的发展没有大起大伏的传奇经历,但却如滚滚江河奔流不息。像是每个暑假必播的《西游记》,如今的改编再拍,越来越多版本的出现,但都没有曾经那个用如今眼光可以称为粗糙的旧版的味道,经典就是经典,必然有他的优点。
这个道理用于娱乐圈应最为形象,一个个流量小生的出现,小鲜肉占领了圈子的半壁江山,难免会造成大众的视觉疲劳,于是火极一时的大众偶像开始走下坡路,不得不依靠各种八卦,真人秀活动来维持自己的人气。而像“大哥”成龙这样几乎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老戏骨自是不用担心“过气”问题。
一株花的保质期最多七天,而一篇好文章的保质期是和岁月一起沉淀,盛行的心灵鸡汤,被人吐槽鸡肋,只因为一时的斗志,看完即忘,而真正的好文千古流传,百看不厌。不关乎华美的词藻和细密的韵脚,或是精致的意境,只因为魂,也许不如所谓美文的名盛一时,但会在时间沉淀下入味,愈发陈香。
不要急于一时,先让自己沉淀下来,静静的接受生活的冲洗,等到有一天,爬满向阳的墙。
3、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一切道德上的缺点都可以一言以蔽之曰“懒”

朱光潜.zip

78.35 KB, 下载次数: 74

售价: 3  [记录]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