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9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浮生六记》:雪泥红爪浮生梦,个中况味唯自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14 16:57:5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8-29 22:50 编辑

雪泥红爪浮生梦,个中况味唯自知
——《浮生六记》读出人生百味
在一个夜深人静的夜晚,当你斜倚床头,随手翻开一本叫做《浮生六记》的书时,你会立刻被它简约、清丽的文笔所吸引,被书中精致、诗意的人生所折服,被主人公坎坷磨难的不幸遭遇所牵引。让你体验到不同的人生滋味,带给你深深的启发和思考。
《浮生六记》是乾隆年间生活在苏州的一个落魄文人所写,他叫沈复。这本书是追怀其往事的回忆录,包括《闺房记乐》《闲情记趣》《坎坷记愁》《浪游记快》《中山记历》《养生记道》六篇散文。书中记录了自己生命中一些微小的人和事,不过四万字,却道尽人间的酸甜冷暖。《闺房记乐》描写了作者与爱妻陈芸之间的缠绵缱绻,《闲情记趣》记载了作者生活中的爱好雅趣,《坎坷记愁》则描写了作者与陈芸悲凄曲折的人生经历,《浪游记快》描写了作者游赏名山大川的豪兴与雅意,《中山记历》描画了琉球的风土与人情,《养生记道》记述了作者的养生感悟。 全书语言不加雕饰、质朴清新,颇得自然之趣,值得闲暇之时细细咀嚼,慢慢品味。(后两记早已亡佚,后来有人在苏州冷摊上发现其全本,然而后两记经考证却系后人伪作。)
国学大师俞平伯给予这本书极高的评价,赞其“俨如一块纯美的水晶,只见明莹,不见衬露明莹的颜色;只见精微,不见制作精微的痕迹”。著名主持人汪涵曾多次在节目中提起这本书,并向观众推荐:“我们要学会用美的眼光,去发现周遭的一切”。
作者沈复在历史上默默无闻,他死后,他写的这部书稿也被湮没在民间。直到光绪年间,有一位叫杨引传的教书先生,才偶然在地摊上发现只有四记的《浮生六记》残缺手稿,后将其付印,才得以让后人知晓沈复其人的存在。
作为一个文人,沈复已经在一条他自己选择的小道上走远了。今天,就让我们拂去落在这本上的历史的灰尘,在一种恍若隔世的感觉中,去见证一个美丽悲苦的爱情传奇,认识一种精致、诗意的生活态度,感受一段酸甜冷暖的人生岁月吧!相信一定会给你的人生带来启迪。
内涵:永远比外貌更具魅力
《浮生六记》中,写得最精彩的部分,就是出现了沈复的妻子陈芸这样一个人物形象。
陈芸是沈复的舅舅陈心余的女儿。二人自小相识,后来因诗结缘,因粥相知;婚后琴瑟和鸣,夫妻恩爱,养花植草,品酒论诗,过上了一段令人称羡的神仙眷侣的生活;再后来遭遇变故,被父亲逐出家门,在外颠沛流离,生活困顿,但二人依然相濡以沫,不离不弃,心心相印;直至最后陈芸客死他乡,沈复痛彻心扉,相思终生,谱写了一曲令人荡气回肠的爱情传奇。
那么,陈芸身上到底有什么迷人的魅力,让沈复这个性格“爽直不羁”的富家子弟对她怦然心动,终生相守,痴情若斯呢?
是外貌吗?答案是:否。
沈复十三岁时跟随母亲回家乡,见到了初长成的少女陈芸,“其形削肩长项,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神飞,唯两齿微露,似非佳相”。从这段描写中,可以看出陈芸虽然也称得上美丽,但由于两颗牙齿外露,面相不佳,很难让人一见倾心。而且由于身材瘦削,更让人担心她“福泽不深”。
真正打动沈复的,是她的才智,陈芸“生而颖慧,学语时,口授《琵琶行》,即能成诵”“一日,于书簏中得《琵琶行》,挨字而认,始识字。刺绣之暇,渐通吟咏,有‘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之句”;是她的自强自立、聪明手巧,在父亲早逝、家徒四壁的情况下,仅靠给人刺绣做工,就独自撑起了一个家,而且还能出资供弟弟求学;是她朴素的衣着中透出的那么一种清新脱俗、蕙质兰心的气质,“时但见满室鲜衣,芸独通体素淡,仅新其鞋而已。见其绣制精巧,询为己作,始知其慧心不仅在笔墨也”。以致于让沈复在尚未成年的时候,就对陈芸倾心不已,念念不忘,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如果说初见时的感觉还尚嫌肤浅,那么在以后的漫长岁月中,让两人的感情能够历久弥新,终生相知、相惜、相守的,是陈芸身上所表现出来的那种高雅的志趣、率真的性格、娴淑的品行、宽容的胸襟、忠贞的感情等这些内在的精神气质。
沈复的弟弟结婚,新妇催妆时偶然发现缺少珠花,她立即把婆家当年下聘时送给自己的珠花拿了出来。仆人觉得很可惜,她却丝毫不以为意。她对珠宝不感兴趣,“而于破书残画反极珍惜”,“于破笥烂卷中,偶获片纸可观者,如得异宝”。她不羡慕富贵生活,从不督促丈夫考取功名,终日以陪伴丈夫“课书论古、品月评花”为乐。她女扮男装,陪同丈夫夜观庙会;她在遭到公婆误会时从不辩解,恭顺侍亲;即使在被逐出家门、到处颠簸、生活困顿时,也从没有对丈夫说过半点埋怨的话;她不辞辛劳,拖着病躯坚持给人绣《心经》,挣钱补贴家用;甚至在临死之际,她考虑的还是丈夫和孩子。
这样的女子,怎能不让人敬佩欣赏、怜惜心疼呢?无怪乎林语堂先生评价她是“中国文学和中国历史上最可爱的女人”了!
一个人内在的精神气质之美,永远比外在的容貌之美更具魅力,更能经受时间的考验,走得更远。它启示我们,一个人在人生的路上,要注重提升自己的志趣、修养、品德、智慧,而不能做一个徒有其表、腹内空空的花瓶。题材相关:讨论内在与外在的关系、美容、青春、人生追求、兴趣爱好等话题。如2018年河南郑州高考模拟作文试题《谈美容》,2016年天津卷《我的青春阅读》、2016年山东卷《青春行囊》等。
生活:不只是苟且,还有诗与远方
面对布衣蔬食、粗茶淡饭的生活,陈芸从来都不以为苦,不觉得无聊,总能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蕙质兰心,给它增加些情调,把生活过得特别精致,具有诗意。
在夏天的晚上她把茶叶放在含苞的荷花里,第二天早晨等荷花开放时,再把茶叶取出来泡茶给丈夫喝,这样即使是普通的茶叶泡出的茶味道也格外的清香甘甜。
沈复喜欢在案头摆放瓶花,并对插花艺术很有研究,他制作的插花具有风、晴、雨、露等不同场景的特点,精妙入神。陈芸看后说:“我看你画画时经常在草间画上螳螂、蝉、蝴蝶等小虫子,显得特别可爱、灵动,为什么不效仿一下呢?”沈复担心小虫子会乱跑,陈芸就想到一个办法,抓到这些小虫子以后用针刺死,然后用一根细丝把它们缠在花草上,或抱梗,或踏叶,宛然如生,见者无不称绝。
即使在被逐出家门,借居在乡下朋友家时,陈芸依然能淡然处之,不为之烦恼。她教他们家做“活花屏”的方法,在花屏下面制作一个木架,摆上砂盆,在里面种植上扁豆,四角插上木枝,让枝蔓在上面攀缘。夏天的时候,恍如绿荫满窗,既能避暑,又能增添情趣。
生活中从来都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很多时候,在经过生活粗暴、苦涩的磨砺之后,很多人只能俯下身子,忘记了生活的初心,眼睛里再也看不到美的东西,“诗和酒上都蒙满了灰尘”(海子语)。其实,“诗和远方”无关金钱,无关现实,只跟心态有关,跟慧眼有关。题材相关:发现、眼界、追求、面对人生、热爱生活等话题。如2007年全国卷《人生:诗意还是失意?》,2015年北京卷《深入灵魂的热爱》,2015年上海卷《人心的坚硬与柔软》等。
情义:拷问人性的一面镜子
沈复的弟弟启堂私自向邻居借了一笔钱,陈芸出于兄弟之情替他作了担保。后来当父亲责问借债之事时,启堂却矢口否认。使沈父误会是陈芸借的债,还诬陷弟弟,就不由分说把沈复夫妻赶出了家门。
后来,沈复为一个朋友作保,借了一个放高利贷的山西人五十两银子,不想这个朋友却卷款逃跑了。过年的时候,那个山西人就堵门讨债。沈父盛怒,认为沈复结交小人,有辱门风,就再次把他们无情地赶走。当时陈芸病重,已经不能走路。沈复只得把她背到船上,抛家别子,乘夜离开家。
这次接待他们的,是陈芸小时候的一个玩伴,由于感情要好,结拜成姐妹,并约定以后如果谁生病了,一定互相照顾。长大后,陈芸嫁给了沈家,陈芸的这位结拜姐姐嫁给了锡山一户姓华的人家,在乡下以务农为生,家境也算殷实。华夫人听说陈芸有病,并且被婆家逐出家门,立刻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践行当初的诺言。直到后来沈复在邗江找到差事,才搬离华家。临别时华夫人还送他们一个女仆,并约定以后两家做邻居。
后来,陈芸在邗江病逝。沈复携陈芸灵牌归家时,弟弟启堂担心哥哥回来后会分家产,就设下计谋逼哥哥孤身一人再次离家出走。
在人性的拷问下,有的重情重义,坚守承诺,活成了高尚的人;有的却灵魂猥琐,阴险卑劣,活成了两足动物。生活与现实,永远不是我们选择卑劣的理由。生而为人,灵魂就不能匍匐在地,就要拥有做人的底线。题材相关:情义无价、人性的光辉、诚信、选择、责任与担当等话题。如2001年全国卷《诚信》,2002年全国卷《心灵的选择》,2007年上海卷《必须跨过这道坎》等。
名句积累:
1、世事茫茫,光阴有限,算来何必奔忙!
适用主题:从容的人生态度,珍惜光阴,把握自己的人生等作文立意,2012年江西卷《你拥有什么》,2006年浙江卷《生有所息与生无所息》。
示例:面对茫茫世事和短暂人生,我们所能做的,就是以从容应繁忙,以宽和应浮躁。人生一世,不过光阴几缕,荣枯有数,得失难量。与其计较得失荣辱,不如索性看开,在有限的一生中活出无限的精彩,放浪形骸之外,潇洒漫步人间。
2、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适用主题:淡泊名利,安时守顺,诗意地栖居等立意,2007年湖南卷《诗意地生活》,2012年全国卷II《放下顾虑》。
示例:荣华不过是晨曦的露珠,富贵不过是秋冬的白霜。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任他天潢贵胄;浮华宫殿,也都不过是一抔尘土。闲来静处,何不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


雪泥红爪浮生梦.docx

19.2 KB, 下载次数: 8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