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3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王阳明:“知行合一”真圣人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6-10 22:05: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8-29 22:47 编辑

立德立功立言,明理明知明教
王阳明:“知行合一”真圣人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size=10.5000pt]在历史上,知识分子的理想模版大致可分为中西两类:西方推崇智者,而中国古人则向往圣贤。据《左传》记载,要想成为圣贤需要完成“三不朽”:分别是“立功”“立德”“立言”。[size=10.5000pt]在中国历史上能够达到这个目标的人据说有两个半,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另外一个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主人翁——王阳明。
王阳明其人
[size=10.5000pt]王阳明,本命王守仁,明宪宗成化八年(1472年)生于浙江余姚一个高官之家。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所以世人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军事家,于嘉靖八年(1529年)病逝于江西南安府大庚县青龙港(今江西省大余县境内)一艘船上。临终之际,王阳明最后的遗言是:“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size=10.5000pt]王阳明一生文武双全,在治国和治学上均获得巨大成就。
[size=10.5000pt]在仕途,王阳明于弘治十二年(1499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贵州龙场驿丞、庐陵知县、两广总督等职,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而被封为光禄大夫、柱国、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死后谥号“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
[size=10.5000pt]在学问上,王阳明是儒家心学之集大成者。他的心学学说影响巨大,至今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及东南亚依然影响深远。王阳明素与孔子、孟子、朱熹并称为孔、孟、朱、王,又有“治世之能臣,治学之名儒”之称。
龙场悟道
[size=10.5000pt]没有人是天生的圣人,即使是王阳明这样认为“满街都是圣人”的名儒也不例外。正德元年(1506年),刚即位的朱厚照与刘瑾合谋在朝堂上党同伐异,很多大臣因这场政治风暴或遭杖刑,或遭贬谪。即便如此,王阳明仍慷慨直谏,怀着无限的勇气和觉悟,“敢昧死为陛下一言”“不胜干冒战栗之至”[size=10.5000pt]。王阳明向皇帝上书为言官们求情,最终被打入牢狱。
[size=10.5000pt]王阳明在狱中养伤谈学问,集成后来的《狱中诗十四首》,虽然心知自己并不会出事,但字里行间仍充满了灰心丧气和放弃的意味,比如“匡时在贤达,归哉盍耕垅”[size=10.5000pt]一句,意思是,就让那些贤达去匡扶乱世吧,我还是回家种地好了,其中就流露出了退却的消极情绪。
[size=10.5000pt]后来王阳明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站当驿丞。斡旋于各少数民族之间、明王朝和各贵州土司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里,面对热带地区特有的虫蛇、瘴气等恶劣的自然环境以及身处大山深处只能住山洞的恶劣生存条件,王阳明充满了哀愁和怨艾,甚至说出“吾惟俟命而已”(我只是等死而已)这样绝望的话。
[size=10.5000pt]但人毕竟还要生活,而生活必然会出现很多意想不到的情况。因为长时间身处与世隔绝的恶劣环境,从老家一直跟着王阳明的两位随从王祥、王瑞分别病倒了,王阳明不得不事必躬亲处理生活琐事并亲身照顾他们。而在这期间,他渐渐地找到了人生的方向,切身体会圣人说的“仁者爱人”。而这,就是传说中让王阳明从普通的仕宦子弟变为心学大师并逐渐走上名垂青史之路的转折点——“龙场悟道”。
用法解析
适用于顿悟、祸福相依、人生的选择等话题,[size=10.5000pt]2012年全国卷二《放下顾虑》。
[size=10.5000pt]示例:
[size=10.5000pt]这个世上没有生而知之的圣人,也没有完全不会自我动摇的完人。就如王阳明,陷入困境时他也会不安、悲伤、怨艾甚至绝望,但王阳明并没有止步于此,他仍能在消极情感的漩涡中思考、沉淀,迸发,进而“悟道”,找回人生正确的方向。“圣人”王阳明曾经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能呢?
豁达的圣人
[size=10.5000pt]在龙场悟道之后,王阳明一改之前的绝望和怨艾,变得豁达而乐观。他在《传习录》中写道:“君子之酬酢万变,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当生则生,当死则死,斟酌调停,无非是致其良知,以求自谦而已 。”[size=10.5000pt]有了这样看破生死荣辱的觉悟,王阳明开始积极地面对生活,自行建造房屋、耕种庄稼。身处他人眼中的窘境,他仍乐观地写下《龙岗漫兴五首》,从荒僻的龙场中寻找别样的景致、风情,其一写道:
[size=10.5000pt]投荒万里入炎州,却喜官卑得自由。
[size=10.5000pt]心在夷居何有陋?身虽吏隐未忘忧。
[size=10.5000pt]春山卉服时相问,雪寨蓝舆每独游。
[size=10.5000pt]拟把犁锄从许子,谩将弦诵止言游。
[size=10.5000pt]王阳明还在驿站里面对当地的苗族人进行讲学,并在苗族人的帮助下建了“龙冈书院”。自此,“阳明先生”的名号逐渐广为人知。
[size=10.5000pt]虽然王阳明人在龙场,却还是遭到刘瑾爪牙的陷害。只是这一回,王阳明不仅有看破生死的硬气,更有敢于做自己的狂气。他后来对弟子们说:“我今信得这良知真是真非,信手行去,更不着些覆藏。我今才做得个狂者的胸次,使天下之人都说我行不掩言也罢。”(引自《传习录》)[size=10.5000pt]而所谓良知,无非是做事要对得起自己的内心。王阳明在《题梦槎奇游诗卷》中解释道:“君子之学,求尽吾心焉尔。”
[size=10.5000pt]在此后的人生中,他数次使用这项“心法”,怀着对老百姓在乱世中的不得已的同情,用真诚打动了暴民,先后化解了贵州的土司叛乱、江西民变、宁王之乱、土瑶叛乱和各地匪乱。时人都称赞他“不战而屈人之兵”。或许对于王阳明自己而言,这都不过是“尽吾心焉尔”吧。
用法解析
适用于人生的态度、追求理想、价值等话题,[size=10.5000pt]2014年江苏卷《关于不朽的理解》,2012年辽宁卷的《大隐隐于“乐”》。
示例:
[size=10.5000pt]随着物欲的越发膨胀,人们会越发注重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欲望与精神的背离也就越发加深。物欲的满足终归不能填满人们心灵深处的孤独、苦闷、烦躁和空虚。王阳明给我们的其实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来为人处世,不要让物欲成为内心的主人而让自己成为物质的奴隶。这不仅是一种洒脱,更是参透万物后的一种平和。
[size=10.5000pt]杜维明先生曾说过近五百年来儒家的源头活水就在王阳明。虽然阳明心学流弊甚广,历史上对王阳明的评价也褒贬不一,但是王阳明先生身上值得我们一生学习的积极面依然极多。
[size=10.5000pt]名句积累:
1、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传习录》
[size=10.5000pt]适用主题:适用于注重品德修养,勿以恶小而为之等主题,以及反思知识分子学富五车却毫无公德心的社会现象等立意。如2009年海南卷《诚实善良》、2008年辽宁卷《对青年价值观的讨论》。
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size=10.5000pt]《教条示龙场诸生》
适用主题:讨论设立目标的重要性,成功的必备条件等,[size=10.5000pt]2018年北京卷《新时代新青年》。语出明代著名思想家王阳明的《教条示龙场诸生》。大意为:大志不树立,天下便没有可以做成功的事情。
[size=10.5000pt]示例:
[size=10.5000pt]“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人若没有明确的目标,则像漂泊于海的无舵之船,人生这艘船,若没有明确的前进方向,那么所有的风都是逆向的,终无法到达理想的彼岸,只能在这浩大的天地间虚掷光阴,一事无成。
3、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传习录》
4、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传习录》
5、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传习录》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阳明.docx

16.35 KB, 下载次数: 10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