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李翔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翔哥】曾国藩: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复制链接]
37#
发表于 2019-6-2 17:00:56 | 只看该作者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
      寒梅傲雪,独立枝头,于困境中散发着幽香;露珠璀璨,波动碧叶,大胆的把阳光分析;麦苗探头,顽强生长,享受春雨的滋润;孤云出岫,去留无痕,等待绚烂的彩虹。
      人也是如此。人生的道路弯弯曲曲,如一条蜿蜒的小溪,流淌不息,世事的纷繁重重叠叠,恰似高险的山峰,陡峭险峻。有时候,我们会落后,会失意,陷入艰难与困苦之中,但是,当我们坚定自己的信念,擦干泪水,那理想的岛屿便会浮现。
      然而,有的人遇到一点压力就把自己变成不堪重负的样子,有的人遇到一点不确定性就把前途描绘的暗淡无光,也有的人遇到一点困难就把它当作人生中最黑暗的时候。慢慢的,他们失去了人生的意义,灵魂萎缩了,空留一副臃肿的皮囊。
      “晚晴半圣”曾国藩一生坎坷,经历过科举道路的不顺,也经历过战败的痛苦。面对这些内心的煎熬与外界的菲薄,他没有怨天尤人,自怨自艾,而是以他自己的坚忍与定力对抗这些困难的时光,最终,无情的寒冬逝去,暖春来临,他收获了独属于自己的一片绮丽的春红。
      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那有空闲的光阴。诚然,命如高山,运似大海,在命运面前,我们没得选择,每个人都免不了一杯来自生活的苦酒。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端起那杯苦酒,对生活说“不够”,在需要心的地方放上石头。莫扎特命运坎坷,可他却能在钢琴上弹奏出一整片星空,留给世人无数充满温暖与柔情的曲子;张岱中年时遭遇变故,繁华落幕,他借此回归生命的本色,隐居著书,以一个有趣且丰富的灵魂,过着浮沉却有价值的人生。
      我们常会疑问:“如何才能克服艰难困苦?”朝山谒水,叩经问史,回答的声音说:“行动。”伏尔泰在《哲学通讯》中写道:“人生来是为行动的,就像火光总往上腾,石头总往下落。对人来说,一无行动,就等于他并不存在。”不弛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做一个不折不扣的行动者,在心底升起不落的太阳,怀着光明与希望,成为自己的阳光。纵使天寒地冻,路遥马亡,前进的路上充满荆棘,我们的生命也不会单薄空虚。
      月光照不照,深渊继续深着。时光的泥潭里,所谓无底深渊,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38#
发表于 2019-6-2 17:18:42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章开宇 于 2019-6-2 17:20 编辑

                                                                                                            慎独
          《尔雅》云:“慎者, 诚也;诚者,实也。心不笃实,则所谓独者不可见。”当四下无人时,依然可以遵守规章制度,做到永葆一颗纯洁澄澈的心。
        “兰生于深谷,不为鲜有人知而不散发幽香;星缀于夜空,不为云外月明而收敛光芒。”星星并不会因为自己是宇宙中的一粒星辰而闪烁,它的闪烁不为任何人。“上山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大自然的降水是其无私的恩惠。
           纪伯伦说,每个人的心都有一部《圣经》,哪怕不认识一句话乃至一个字,都会感到内心的舒服。而内心的圣经就好似那把关住内心潘多拉的锁,是心中的慎独。
          曾几何时,许衡不食无主之梨,庾公不易妨主之卢,而面对森严律令与权威条例的今日的我们,更有可能在“请勿摘食”的牌子旁争抢摘梨;行到不利己处便以邻为壑,不作他想。路怒成为每一个开车族的新面孔,咄咄逼人成为每一个显示屏前的表达状态。道德牌成为不道德者的通行证,漠然行路成为行路者的墓志铭。在这样繁杂的浮躁社会中,人们从不在乎自心的慎独,只有那永恒不变的利益。“驱名者醉于朝,驱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安得一幅清凉伞,人人解醒。”
         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人生在世,难免有疾。而慎独,便是那一幅内心清静的清凉伞,关键有无那份灵魂的体检与自医精神。与其不说那古时候圣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不如就将其归之于自我契约。
          那是不同于客观、外界、来自他人的要求,而是全然出乎内心的关切与约束,如果森严的律令与规定只是要你不做一个坏人,那么自我契约将引导你成为一个感知冷暖的正常人。你带着近乎宗教似的虔诚与谨慎,将自我尺度悬成头顶达摩克利斯之剑,将美德活成了自己的襟怀肺腑,是“ 我破坏了我的规矩,我就愧疚”的自觉,是“我不恪守自我,我就不舒服”的自我关照。
         是的,没有什么比自我契约更忠于自我,忠于美德。因为忠于自己,它很自然地破除人群中个体的战栗,瓦解哗众取宠的喧腾,将自我的灵魂召回庙宇;因为忠于美德,它使你有勇对陈规旧例说不,破除世俗因袭的正统,回归本初,泊在自己生命的湖。
         心存神圣,撕破拂晓。

点评

那啥..  发表于 2019-6-3 22:06
好像很眼熟诶  发表于 2019-6-2 23:22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39#
发表于 2019-6-2 17:32:06 | 只看该作者
苦思冥想
-------给思想者的悼文
说到思想者,大多数人都会想到罗丹的那尊著名的雕像:一个强壮的男子弯着腰,屈着膝,右手托着下颌,表情严肃地在思考着什么。那种沉浸于深度思考的状态,就是苦思冥想。
思想是人类最重要的技能之一,它是我们屹立于地球之巅的武器,让人类摆脱茹毛饮血,衣不蔽体的野蛮时代。但随着比人脑更强大的互联网、计算机出现,似乎思考不再被人们青睐,尼采在《快乐的知识》中的一番话在今天依然掷地有声:“庄严的冥想形式,使冥想者成为嘲笑的对象,人们再也不能接受一个古老的智者。”与其冥思苦想、绞尽脑汁,不如交给电脑解决,你想了很久的问题,跑去问别人,最后却换来一句“百度一下不就行了吗?”人们变得越来越不爱思考,当古老的思想者成为人们口中的迂腐者,社会价值观又该何去何从?
思考需要执著,需要能够忍受孤独寂寞,被誉为“晚清半圣”的曾国藩就是一位执著而忠实的思想者,他热爱思考,嗜书成瘾,虽然家境贫寒,但遇到了喜欢的书却毫不犹豫拿着借来的路费买了书,他在深夜背书不会而被小偷嘲讽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但这一份对于思考的执著热爱让人感动,同样是背书,用了心去思考,境界就变得不同。不断学习精进让他从一个普通农耕家庭出身的孩子,成为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人赞不绝口的那个曾文正。
   抛弃思想的社会是浮躁而得不到进步的,而真正的思考需要内心的宁静。唯有心静,才能有思考的想法与条件,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而一切企图代替人类思考的事物会让思想者羞愧,就如同尼采所描述的“尊严的失落”,机器的思考能力更强,但没有人类思考的灵性的感觉。从更理性的方面说,既然人是在思考中战胜其他动物的,那当人停止思考,被机器的思考能力超越时,人类被战胜的一天也就不远了。所以我们应该把思想当作上帝给我们的至宝,珍惜这一份能力。
关掉手机,删掉那一条条以感叹号结尾的推送,摒弃那一切不给你思考机会的东西吧。找一个机会冥思苦想一件事,大到人生的意义宇宙的意义,小到明天给自己和家人准备什么样的晚餐,真正的思考一番,感受绞尽脑汁的快感和得到结果的惬意,做一个古老或是迂腐的思想者。

点评

又是一篇立意辣鸡的文章  发表于 2019-6-2 17:32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0#
发表于 2019-6-2 17:37:05 | 只看该作者
后退一步是美好
神秘的大自然,给了我们许许多多的梦。我们却亲手毁灭了飘渺和虚幻。虫不言,花不语。美丽的紫罗兰,把芬芳吐在碾碎他的脚上。也许,风不会记得一朵花的香,但花,仍会感激送走他的那丝清凉。
人不如花,人会说话。说话是一切悲伤的来源。斑驳的青铜雕像们,默默的看着一切。没错,弱者永远都不会宽容,宽容是强者的特质。沉默的大多数,也许才是生命的最高境界。
凡事留余地,雅量能容人。
宽容是人类至高无上的美德。少几句责备,多一些赞美,并非世人皆可为。人类总是势利的,总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导致了我们失去许多根本的利益。我们为了利益顶撞他人,可大多数的顶撞,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不好的情绪,愤怒,厌恶,悲伤。我们失去了快乐,却在别人不服气的眼神之中尝不到一丝满足。所有的一切,只因宽容是快乐的源泉。
宽容带来了坚忍。圣人之所以为圣,是他们能宽容别人的恶。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只是庸人自扰。我们出生时身上带有同等数量的恶和善,而人们在生活的一呼一吸之中,让善恶的花粉肆意飘散。许多人对恶过敏,许多人却不在乎善。君子们总是面对他人的罪行保持缄默。少说一句恶言,变能少繁殖出一个,记忆恶的细胞。我们在暴怒之时,忍住了自己的咒骂,遇见美好之时,投以赞美的微笑,如此便能让美德繁殖生长,发育出诚实和善良。
诚实的人并不是内心至善,不过是扼杀谎言成了种习惯。正直的人亦非无邪恶之心,只是未说出口而自觉行善。心中有宽容,还怕无人不能再续六尺巷的传说?
退一步即使不是海阔天空,也是世外桃源。“采着花瓣时,得不到花的美丽。”急于求成总是会坏事。人生是在选择之中度过,选择了饶恕他人,是一种雅量。韩信能退,能成就一个君王;廉颇能退,能负的起国家的安危。想得必有舍,舍了私心,舍了怨愤。舍去必有得,得了人心,强了自己的内心。
“把鸟儿关在笼子里,看不到鸟儿展翅的洒脱。把风景名胜困在照片里,也不能够听见山水潺潺的音韵。”我想从俗人的眼光中,后退一步。静默的,似那耸立的雕像。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1#
发表于 2019-6-2 17:50:43 | 只看该作者
  1. 放手其实才是拥有
复制代码

仰望星空,地球是宇宙给人类的礼物;低头凝望,一花一叶,是大自然给世界的礼物;孩子是给父母的礼物;朋友是陪伴的礼物;回忆是时间的礼物。中华传统文化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人生最大的幸福,实际上就是懂得知足。
被称为中国上下五千年以来的“半个圣人”的曾国藩在《家书》中曾说:“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岂无过人姿,多欲为患害。”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曾提出过一个“快乐方程式”:快乐=特质/欲望,欲望越多,则快乐越少,苦恼随之而来;欲望少了,得到的利益可能也不如他人,但心却是快乐的。天地之大,我们总要有闲逸淡泊之心才可知其广阔;当我们汲汲于利欲,眼界、胸怀自然也被局限,又谈何多得?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切.米沃什在《礼物》中有言;“这是幸福的一天,我漫步在花园,对于这个世界,我已一无所求。这是诗人馈赠给自己心灵的一份礼物。”正是对于这个世界拥有知足之心,是一种对待生命的大胆,一种对生活的随心所欲,给以生命以假期的空灵之态。是一种扎根于己心的舒适区,不偷不抢,无痛无痒。是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的诗式人生,广阔世界孑然一人,却能唱响于内心谱曲的生命赞歌。
山栖是胜事,稍一萦恋,则亦市朝。书画鉴赏是雅事,稍一贪痴,则亦商贾。诗酒是乐事,稍一曲人,则亦地狱。好客是豁达事,稍一为俗子所扰,则亦苦海。凡事知足,凡事有度。万事涉猎,不必全然攥于掌心。除却心头蔓草荆棘,戒骄戒躁,除名弃利,即能观朱霞,而悟其明丽;观白云,悟其卷舒;观山岳,悟得灵性;观河海,悟其浩瀚。有意识地自发漂白灵魂,抚摸世界,却才是最不贪心,最消虚妄。
人生一世,白云悠悠,漂走的是多少沧桑与眼泪;人生苦短,汗流尽,沉淀的又是多少往事与回忆。
人生绝不要背负太多与生命无关之事,今天的事情,尽心尽意地去做了,就应该高高兴兴地上床恬睡,无论成败缘由。人生在世,匆匆几十载,人生何其短。何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不迁就自己,也不要因为这个世界自己未得到之物而放下身段。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内心喜忧取决于你自己。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知足者常乐。你心里如果被欲望侵占的话,整个宇宙都是狭隘的。但如果内心平静知足,装的下一草,一木,一颗菩提子。则世界也会温柔地对你敞开。
从极迷处识迷,则到处醒;将难放怀一放,则万境宽。知足的快乐,虽须叫我忍受心痛,却也让我明白,手中所攥之物太多,会重,会痛。适当丢掉一些,轻装前行,到最后你终会发现,放手其实才是拥有。



附 五月天 歌曲《知足》
怎么去拥有一道彩虹  怎么去拥抱一夏天的风
天上的星星笑地上的人  总是不能懂 不能觉得足够
如果我爱上你的笑容  要怎么收藏 要怎么拥有
如果你快乐 不是为我  会不会放手其实才是拥有

点评

文章很充实,而懂得舍弃和知足有点混淆了,主题尽量再专一一点  发表于 2019-6-2 18:19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2#
发表于 2019-6-2 18:02:52 | 只看该作者
独行
“不必行色匆匆,不必光芒四射,不必成为别人,只需做自己。”暮夜清冷,月明星稀,烈酒入喉,烧心灼脾,苦寒也就消散了,可若是受不住这烧灼之感,与其与人强饮,倒不如煮一盏清茶,小口慢酌,舒心暖胃。
便是在江河湖海中,一芥小舟,也难独行,也免不得顺水漂流,不知何渡,更何况浮沉世间,太多人惧怕独行的寒冷与凄苦,于是便挤入人潮,汲取温暖,恰似这浩荡人间,难容一人之身,便是再也找不到方向,再也寻不到自己的脚步,人潮汹涌,前方迷茫,只知如行尸走肉般,顺流前行。
可终有人,不惮苦寒,独行世间,无惧无畏。
一如曾文正公,七试六落,却从不放弃,终成一代名臣,显扬于世。若是早早停下脚步,便也不用受荆棘阻滞,道路坎坷之苦,便是不用受那么多的屈辱与苦痛,也算是活的“舒坦”,可终不甘泯然众人,于是屡败屡战,风雨不可挡,山峰亦难阻,翻越蜀道,直上青天。他做了很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他做的也很少,坚守己心,无畏前行。
亦如李贽,自嘲异类,挑战正统,被侮下狱,自刎狱中。坚守自我,必然会经历苦痛,当无尽目光聚集,鄙夷与嘲讽滋长,许是不少人会退缩逃离,而他自绽光芒,坚定脚步,纵不能叫那鄙夷消散,也能获得些许敬意,而不至于孤立无援,难处于世。世间有经国纬世之才的人千千万,而独一个李贽,不惜那才华,只要这世间一片明亮。
做自己,便是不随波逐流,便是不在这波涛之中,迷蒙双眼,混乱脚步,而得以看见云巅鹤舞,苍穹明亮,而看那花开是少女婀娜,听那鸟鸣是天籁歌唱,而叫这世间隶属于一个你。
做自己,于是便有了你的眸,你的心,你的名字,你的气息,于是这世间多了一双明亮的眸,多了一颗炙热的心,多了一丝独属于你的味道,于是,这世间便有了你来过的证明,你不是行人,也不是过客,你是这世间的拥有者。
暮夜依旧清冷,万籁俱寂,只有几声呢喃,不时的从那些昏睡的醉客口中发出,而你,依旧品着那盏清茶,暖意升腾,雾气缭绕,茶水将尽,天际慢慢的泛出了些许光亮......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3#
发表于 2019-6-2 18:16:32 | 只看该作者
                                                                      松竹人生
严寒岁月,天地间纷飞大雪,寒风呼啸中压抑着一片死寂。些许树木于冰冷中折断,于寂静中消逝,天地间再不留痕迹。忽地在冰雪的一角瞥见数支松竹依然晶莹而坚硬,自占春先,凌寒早放,迎岁寒而不绝,傲冰雪而独艳。由是心泣而怅:任凭流年风吹雨打,我自一派松竹人生。
生活苦短,尘缘如梦起伏不平。在人生之转角遭遇挫折与苦痛,又于尘土飞扬之路途中品尝欺压与不幸。却无心奋力抗争,遭困窘唯想饮酒自哀,寻他人目光不及之处随浊流以生。朝避猛虎,夕避长蛇,侥幸偷得一会无人挤兑,便抚膺自乐。此般苟且人生,莫不是在重创与打压中失了骨气,弯了脊背,丢弃了生命之重任而寻欢于肮脏尘世,只消沉醉当下之浮生欢梦?
吾诚以为此举不然。你且看那松竹,静声不晓于世态悲欢,唯默守着一份淡淡然,凭他岁月凋零,依然于枝头开出一份平安喜乐。市井深巷,自存众生百态,遥望处却觉一片鄙陋目,麻木卑微于耗尽自清之灵魂。而患得患失并失其坚忍之志者,亦已成人山人海,未能复数。安能得一缕松竹花香相赠,赠人于心中自养成浩然正气,修成安放灵魂之庙宇,于如镜之山川中漫入长安街。愿生命之风雨化为端康大道,从此一马平川。
自古成就大业者,必先成一派松竹人生。君曾见惠特曼不以《草叶集》无人问津而自哀自叹,坚守彼心逍遥步于创作路上。君曾见梵高不愧于画迹遭人鄙薄无以维持生计,而我行我素地开创自己的绘画天地,终于后世寻得认可。君曾见曾国藩不因屡遭失败,受人诋毁唾骂而放弃自我,却于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救中华存亡于列强与内患之赤潮。 君曾见李白在朝廷明争暗斗勾心斗角间几经生死,却依旧飒然笑曰“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携酒壶狂放于山水之间。由此等壮士肩负青天,则远方海天一际,碧蓝荡漾。世间安好。
望我中华之后代儿女,清眸庄穆,歌声高亢,不负祖辈昂扬之志,沥血奋发以得松竹之劲力。不斜目以观嬉笑谩骂,不止步于深渊中重重荆棘,只在青春之烈然岁月中燃尽自身之泥垢,重获新生。在光阴流逝中沉淀下一份雕琢的风景,恪守住一份松竹人生,自此淡然向前,谈笑凯歌还。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4#
发表于 2019-6-2 18:19:29 | 只看该作者
温一壶时光的酒
  最喜欢曾国藩的那一句“天下断无易处之境遇,人间哪有空闲的光阴。”一段段岁月,与我们一起融入了时光的酒,日月积淀,才足够香醇。
  生活漫漫,人生却也匆匆流逝。无论兴衰的生命之景,我们总是这场剧目的主角,无法逃避,我们唯有做好每一个当下的自己,淡然迎之。
  我们当然知晓珍惜时光的重要,却也都经历过怀念与挣扎的痛楚。总会在某个时刻不经意的告诉自己:无妨,还有时间。用时间去等待下一段时间是我们做过最愚蠢的等待。可我们又会被某些失败挫折磨去锐气和斗志,于是用时光疗伤的说法便开始流行。而我们不知道“当你为错过太阳而烦恼,你也要错过繁星了。”
  为了避免被时光的无声迷惑,我们该怎么办?看看曾国藩吧。这位被奉为晚清半圣的人,在第七次秀才考试中才得以以倒数第二的身份入围。面对其间一次次的失败,他没有用时间来祭奠疗伤,更加坚持勤奋的读书,闭门不出,发奋苦读。他用行动对抗困难的时光,坚持自我,稳扎稳打。曾国藩的科举之路可谓不易,但是他不空闲光阴,凭借自己的努力,做好了每一个时刻的自己,让人佩服。
  曾国藩在成功多年之后才捂得“读书之志,须以困勉之功,志大人之学。”如果他当时停下,消费时间去疗伤,也许后来的成功就不知所踪了。黄公望更是在93岁时才回望从前得失,以一幅《富春山居图》震惊世界,才得以把自己对生命时空的领悟,留给后世。
  所以别停下,让生命的每一个时刻充实起来,去迎接每一次挑战。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终能悟得其中的真谛,那是我们温得一壶自己生命时光的酒,以时光为引,越久,越有味道。
  别停下,并不是容忍错误,而是坚定道路,纠正脚步。改正错误的方法或者是克服困难,而别轻易放弃最终的目标。别停下,也不是一味向前,不再回头,只是希望你在看从前得失之时,不要浪费那段必须等待却又同样重要的时间。我们需要回望过去,却不能为了为了回望过去而浪费现在。
  我们都是修行者,人生的修行,没有捷径,没有舒坦的大道。只愿人人珍惜眼前,无论兴衰,将段段记忆温入时光的酒,终如泉水,温润而出。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5#
发表于 2019-6-2 19:04:17 | 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倪卓雅 于 2019-6-2 19:24 编辑

尽其在我,随遇而安
  在历史滚滚长河边,有这么不精明的人,他们为自己目标奋斗却得不到回报,但他们并没有绝望,仍可活得潇洒自在。皎皎明月下,苏轼感慨:何处无月,何处无松柏?;刑场上,嵇康弹完最后的广陵散,从容赴死。陶潜:结庐在人境,却能心远地自偏。
  不少人反对随遇而安,认为随遇而安便是佛系,更有认为这是不思进取,自我堕落的表现。然而并不是如此,我认为的随遇而安是一种豁达的生存之道,一种乐观的处世妙方,是尽己事听天命。我选择了这条路,便一直走下去,无论是阴是晴,我都心平气和地接受。
  但问耕耘,莫问收获
  曾国潘的一生毁誉参半,既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于将倾”的中兴名臣,也是镇压农民起义、维护旧秩序旧利益的“刽子手”。一生坎坷“盖打脱牙之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多次求死,终死中求活,淡极乐生,撑起了大清的半壁江山。正是看透了人世间的种种,他才能说出:“天下事一 一责报,则必有大失望之时。”尽管他花费数年心血惨淡经营而成的湘军水师最终片舨飘零,可仍为后世提供了借鉴。于无人之处,所有的付出也将化为美丽的鲜花绽放。
  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
  随遇而安并不一定专属于隐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
  面对世间喧嚣,林清玄仍可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仍可在安静的夜晚煮一壶月光下酒,仍可追寻阳光的清香,为自己找来生活中的清欢,写下柔软的话语温暖人心。无论世事如何,无论环境如何,既已处于其中,不若随遇而安便好。
  泰戈尔说:“不要着急,最好的总会在最不经意的时候出现。”何必为未来担心忧愁,不若且行且歌,坦然面对,最好的也好,最坏的也罢。且往远处看,莫要拘泥于眼前的失败,阻碍了前行的步伐。最好自己能做的,然后便迈步向前走,无需回头,结果自在人心。
  天下事岂能尽如吾意。心境须恬适,尽其在我,随遇而安。稍有不如意者,便生见少觖望之想,徒增忧郁耳。愿诸君也能笑对未来,随遇而安。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6#
发表于 2019-6-2 19:59:36 | 只看该作者
糖果击溃了面包
书籍,承载着知识与情感。有的书红极一时,然后销声匿迹。有的书先是尘封于书店,然后传承百年。在历史的筛选下,众多优良的书籍,成为人们的精神食粮。从前的人,对书籍看得重,摆的高,知识分子们,无论老少,总是肯花大量时间看书。正如高尔基的“我扑在书上,如同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
可惜,随着科技的发展,纸张不再是信息的主要载体,书籍,也不再是人们的宠儿。曾国藩早起即读书,睡前仍读书,怕买书花了路费竟绕开书店走。这股痴迷劲,现在能有几人理解。每分每秒,都有新的新闻弹出,每时每刻,都有新的小视频刷新,每天都有明星的琐事,每周都有哗众取宠的综艺。那些刻意的,除了引人发笑以外毫无意义的娱乐,瓜分了众人的闲暇。书籍在书架上默默地,只有灰尘与蜘蛛愿意与其亲近。
这是时代的忧伤,文化的忧伤。是夺目可口的糖果,对朴素充实的面包的嘲笑。
书籍是灵魂的反映,越好的书越是如此。在灵魂的碰撞中,我们不断变得与畜牲不同。我们学会礼、学会义、学会爱,学会优雅的活在世界上。半圣曾国藩有言:“人之气质由于天生,实难改变,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是的,读书让人不断地大写起来,让我们不会屈服于邪恶,不会为了琐事而大动干戈,不会只为了五斗米卑躬屈膝。
这就是书籍能带给我们的,这份对灵魂的补充不是任何糖果能做到的。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虽然多数人都为了事业生计快速奔波,但是对自己灵魂的锤炼不应该松懈。做完一天的事,洗漱完毕,躺在床上,拾起枕边的某本名著,读上十来分钟,撇开俗世的苟且,做一次纯精神的遨游,岂不是一大乐事。禽里还人,静由敬出:死中求活,淡极乐生。没有聒噪的背景音,没虚伪的面具人,有的只是一个独立于生活之外的大千世界和如丝如缕的安逸。精神的贫困是最大的贫困,如果我们再也不能贡献出一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大师,如果我们只能做出手雷炸飞机的剧本,那么我们的前方到底是什么。
糖果固然可口,但面包才是本分。回归书中的一方净土,重筑那摇摇欲坠的家园,让自己的灵魂有一个归宿。
烦啊,遇到这种素材根本驾驭不来,天赋点在反抗精神的我哦。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7#
发表于 2019-6-2 20:15:38 | 只看该作者
剖体以取蚌珠
     所谓,小隐隐于野,大隐隐于市。
     若用色彩来形容隐这个字,用清新雅致的淡绿是最适合不过了.幽幽山间,袅袅雾气中,一缕茶香,一声琴音,一个模糊山泉边的身影,朦朦胧胧,又清又淡.世人怕只能朦胧的看了.看不清薄雾,看不清古琴,更看不清这人的样貌。隐士归隐之意,又有多少诗人捉摸明晓呢?
“这是一个众声喧哗的时代”,巴赫金早早睿智冷静地掷出了这句后来被引用无数次的名言。在这个繁华而喧嚣的时代,每个人都在怒吼着自己的成就,怒吼着自己掌握的权力,怒吼着自己有怎样的地位与财富。象以齿焚身,蚌以珠剖体 ,当这些括噪的声音远去时,留下的只有一地灰烬。而那些已经获得成功的人,他们早已站起了身,早以隐隐于市,早已低调的收起了自己的喧嚣,让灵魂回归纯净。
     寺庙只能用深重一点点淡灰描绘:没有茶回甘,没有酒浓烈,不参杂半点世间情意,肃穆却没有雅致之感。尝起来只是井水的冷冽 有着淡淡的遗憾。品起来总是苦涩过甚,回味不足的遗憾。不过它的门外总是堆积了尘世与悔悟,似忧愁独上心头。古寺总是坐落于林晓间,绿意也会被寺庙的庄重严肃掩盖,形成一抹淡灰。端庄却落于意境。
    或许有人隐如卧龙先生一样,满是才华,隐居一处,旁观天下大势风起云涌,变幻无常.一旦横空出世,卷起千层大浪,直指历史浪尖.
    又或许有人隐如莫言,鲜花名利挥之即来,但仍每天骑着一辆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在平淡寻得自在安逸。
不是厌倦五味杂陈,而是在尝过珍馐后仍爱着淳朴的味道。
    突然想到张孝祥所写过的诗句“碧云风月无多。莫被名缰利锁。”这个在时间的长河里徜徉着的诗人,叹息着告诫着世人。
    杨绛,隐于世嚣之外,陶然潜心致学,在丈夫,钱钟书的光环之下,却有自己的一盏灯火而心静,“我只是一滴清水,不是肥皂水,不能吹泡泡。”然而这滴清水却是最纯净的,没有杂质的芳香,杨绛先生在低调中稳步前行,其文字平淡从容而又意无穷,有一种卓越的人生追求,这便是在低调中沉淀出的精髓。。
    低调不是佛性的随性,它更不是碌碌无为者甘于平凡的借口。如果你连理想的火焰都没有探求,不曾拥有自己奋力拼搏而获得的成功,就没有资格谈论低调。我们这个社会真正需要的,谦逊低调,而又真正踏实,有担当的人。
    岁月冗长,深坐很难,出走简单。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48#
发表于 2019-6-2 20:43:50 | 只看该作者
                                           信仰
不知道从哪本书里看到了一句有意思的话:“聪明的人是要相信神明的,就算没有神,你也没有什么损失。”这话看起来有趣,竟然把信仰明码标价的展示出来,还让人信服。
我一直觉得人要个信仰,即使是鬼神也好,相信鬼神,心里也会有个尺度,懂得自我契约,伤天害理的事情总是无法无天没有畏惧的人干的。但不一定是要把各种信仰排列优劣,即使鬼神一类的信仰不能使人取得“成功”,不过有一颗慎独的心,已经比常人高出一大截了。
信仰不一定都指鬼神等“ 有形”的,也有人生价值目标等无形的。
曾文正年少时的信仰就是读书。他说“人之气度由于天生,实难改变,唯读书可以变化气质。”他爱书成癖,在进京赶考的路上,他看到书店都绕着走,生怕自己控制不住买书的念头。有了信仰,有些事甚至不是自己主观意愿能控制的了,这种无力感,是有信仰在身后推着自己往前走,不至于使人松懈。
晚清时期,清政府内部早已腐败不堪,百足之虫,死而不僵,他们厚重的长辫连接着西方的长枪大炮,寸步难行。这时,曾国藩的信仰就是他的祖国,他脚下的这片土地。他花费了数年心血创设湘军,却因为皇帝的无能和地方官员的唾弃,让太平军趁虚而入,大败而归,“为长沙所唾骂”。他的心里何等的悲痛我们不得而知,却看到他说:“坚其志,苦其心,劳其力,事无大小,必有所成”。面对这样的失败,他一味忍耐,徐图自强,“盖打脱牙时多矣,无一次不和血吞之”。他的人生经历了无数的失败,被统治者猜疑,被百姓谩骂,屈辱的挨打,两次自杀失败,他仍没有放弃希望,为他的信仰拼搏,守护他的祖国。
信仰就是有这样神奇的作用。如今“信仰”这类的话渐渐少了,鬼神之说变成了老人顽固的迷信,年轻人能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理,却不会轻易谈起信仰,仿佛那是让人蒙羞的,要找块遮羞布拼命掩饰。我想我明白了为什么《红岩》使我感动,这些青年们谈到他们为之奋斗的,为之牺牲的信仰的时候“眼里有光”,就是这样的光,使他们的灵魂熠熠生辉。
想想你的信仰,鬼神也罢,也没有什么损失。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