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 22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拜伦: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9-5-10 14:11:0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人物简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初期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代表作品有《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唐璜》等,并在他的诗歌里塑造了一批"拜伦式英雄"。他是一位独步古今的天才诗人,在波澜诡谲的浪漫主义文苑诗坛上,手握如椽之笔,流金溢彩;在如火如荼的民族解放的政治舞台(希腊民族解放运动)上,他又身着戎装,叱咤风云,为民主和自由而战。然而,这又是一位短命的天才,客死于希腊时,他年仅36岁。
拓展链接
拜伦
梁实秋

三年前在美国新闻周刊上看到这样的一条新闻:
    “且来享受醇酒妇人,尽情欢笑;明天再喝苏打水,听人讲道。”
  这是英国诗人拜伦的诗句,据说他不仅这样劝别人,他自己也彻底接受了他自己的劝告。他和无数的情人缱绻,包括他自己的异母所生的妹妹在内,许多的丑闻使得这位面貌姣好头发卷曲的诗人死后不得在西敏寺内获一席地,几近一百五十年之久。一位教会长老说过,拜伦的“公然放浪行为”和他的“不检的诗篇”使他不具有进入西敏寺的资格。但是“英格兰诗会”以为这位伟大的浪漫作家,由于他的诗和“他对于社会公道与自由之经常的关切”,还是应该享有一座纪念物的,西敏寺也终于改变了初衷,在“诗人角”里安放了一块铜牌来纪念拜伦。那“诗人角”是早已装满了纪念诗人们的碑牌之类,包括诸大诗人如莎士比亚、米尔顿、巢塞、雪莱、济慈,甚至于还有一位外国诗人名为朗费洛的在内。
  我当时看了这一段新闻,感慨万千,顺手译了出来,附上一篇按语,题为《文艺与道德》,以应某一刊物索稿之命。刊登出来之后发现译文中少了“包括他自己的异母所生的妹妹在内”一语。拜伦的种种丑行已见宥于西敏寺的长老,我们中国的缙绅大夫似乎还以为那些乱伦的事是不可以形诸于文字的!
  乱伦的事无需多加渲染,甚至基于隐恶扬善之旨对于人的阴私更不要无故揭发。但是拜伦之事早已喧腾众口,近来我尚看到一本专书考证拜伦这一段畸恋的前因后果,书名为《拜伦的女儿》,旁征博引,不厌其详,可是我终觉得是浪费笔墨。说来说去,不过是叙说拜伦于漫游欧陆归来之后,和他的异母所生的妹妹奥格斯塔如何的交往日密,以至于私生了一个女儿。当时奥格斯塔已嫁,嫁给了一位上校,名乔治·李,但是婚姻不幸时起勃蹊。拜伦因同情而怜惜而恋爱,在拜伦心目中奥格斯塔是最美丽最纯洁的女子,可是他并不是不知道乱伦是一件严重的罪愆。他有一首诗,题为《为谱乐的诗章》(Stanzas for Music),是写给奥格斯塔的,有这样的句子:
    没有一个美貌的女人
    有像你这样的魅力;
      我听到你说话的声音
      与水上的音乐无异。
   女性说话的声音往往最能打动男人的心。看这几行诗可以知道拜伦对他妹妹如何倾倒。但是下面几行诗充分显示这一段畸恋是如何的使他忐忑不安:
  你的名字我不说出口,我不思索,
  那声音中有悲哀,说起来有罪过:
  但是我颊上流着的热泪默默的
  表示了我内心深处的情意。
  为热情嫌太促,为宁静嫌太久,
  那一段时光——其苦其乐能否小休?
  我们忏悔,弃绝,要把锁链打破,——
  我们要分离,要飞走——再度结合!
  他感到悲苦,他意识到罪过,但是他于决定分手之际仍企望着再度的结合。拜伦与奥格斯塔生下了一个女儿,一直在拜伦夫人的照顾下,夫人是以严峻著名的女人,对奥格斯塔所生的孩子当然没有感情,但是对于这可怜的孩子却也给了多年的相当的赡养,不过二人之间的感情极不融洽,孩子认为没有得到她所应得的一份遗产,夫人觉得她忘恩负义。这可怜的孩子身世坎坷,一再被人欺凌失身,颠连困苦,终于流浪到了法国,最后和一个年纪相当大的法国农夫结婚,不久又成了孀居,关于这个孩子的苦难,无需详加叙述,令人不能已于言者就是拜伦当初未能克制自己,铸此大错,始乱终弃,并且殃及后人!
  拜伦的很多行为不能见谅于社会,所以他终于去父母之邦,漫游欧陆,身死他乡。“不是我不够好,不配居住在这个国家,便是这个国家不够好,不配留我住下来。”历来文人多为拜伦辩护,例如在最重视道德的维多利亚时代,马考莱有一篇文章评论穆尔(Moore)所作的《拜伦爵士传》,便有这样的话:
    我们知道滑稽可笑的事莫过于英国社会之周期性爆发的道德狂。一般讲来,私奔、离婚、家庭纠纷,大家不大注意。我们读了轰动的新闻,谈论一天,也就淡忘了。但是六七年之中,我们的道德观念要大为激动一次。
  我们不能容忍宗教与礼法被人违犯。我们必须严守反抗罪恶的立场。我们必须训告一般浪子英国的人民欣赏家庭关系的重要性。于是有一些运气坏的人,其行为并不比数以千百计的犯有错误而受宽容的人们更为堕落,但被挑选出来成为示众的牺牲。如果他有儿女,便被强夺了去。如果他有职业,便被迫失业。他受较高阶层人士的打击,受较低阶层人士的奚落。事实上他成了一个代人受罚的人,藉他所受的苦痛收惩一儆百之效。我们严责于人,沾沾自喜,扬扬得意的以英国高水准的道德与巴黎的放荡生活相比较。我们的愤怒终于消歇。受我们迫害的人身败名裂,伤心欲绝。我们的道德一声不响的再睡七年。
  好象拜伦就是这样的狼狈的被迫离开了他的祖国!事隔一百五十年,我们现在应该心平气和的作一更公正的论断。有一件小事值得提及,他走的时候并不狼狈,他定制了一辆马车,是按照拿破仑御用马车的形式复制的,极富丽堂皇之能事,他驱车渡海,驰骋于低地国家,凭吊著名的战场!拜伦对于拿破仑特有好感,室内摆着他的雕像,处处为他辩护,虽然对于他的残酷不是没有微言。“他的性格与事业无法不令人倾倒。”有人问拜伦当年风云人物有哪几个人,他回答说有三个,一个是花花公子BcauBrummcll,一个是拿破仑,一个是他自己!这倒也并非完全是吹嘘,十九世纪的前四分之一,拜伦在英国以及欧陆的名气确是震铄一时的。 (自我定位,自信)
  作为一个诗人,拜伦的隆誉现在显然的是在低落。文人名世,主要的是靠他的作品的质地。拜伦的诗好像是多少为他自己的盛名所掩。不过,在西敏寺给他立一块铜牌,他还是当之无愧的。

作文运用
拜伦:为理想战斗一生的勇士
乔治·戈登·拜伦,是英国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首屈一指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为理想积极参与革命事业,为自由民主战斗一生的勇士。他书写的许多壮丽诗篇,在他生前就震撼了整个欧洲大陆,他死后更是为全世界所赞颂。
思想斗士
1788年,乔治·戈登·拜伦出生于伦敦一间被租用的简陋房子里,拜伦自出生之时便跛一足。父母都出自没落的贵族家庭,也是这个原因,十岁的拜伦继承了家族的世袭爵位及产业,成为拜伦第六世勋爵。上帝没有给予拜伦一个完美无缺的身体,却给了他自由的思想,拿破仑曾说,“灵魂比剑更强”。人类走向自由民主,并不是靠挥剑征战天下,重要的是思想上的进步与解放。(坚强,挫折)
1809年3月,拜伦作为世袭贵族进入了贵族院,因学生时代的拜伦即受启蒙思想影响,他出席议院和发言的次数虽然不多,但这些发言都鲜明地表示了拜伦的自由主义的进步立场。
受排挤的勇士
因为拜伦失败的婚姻,英国统治阶级对他进行了疯狂的批判,以图消灭这个胆敢在政治上与他们为敌的诗人。即便如此,拜伦还是没有放弃与压迫者反抗到底,1816年拜伦写出了《普罗米修斯》,诗中有一句“你那百折不挠的灵魂——天上和人间的暴风雨,怎能摧毁你的果敢和坚忍!”也表达了拜伦决不向统治阶级低头,与他们抗争到底的决心。(不屈)
自由的义士

拜伦在1816年4月离开了英国,一个传记作者说他“被赶出了国土,钱袋和心灵都破了产,但他离去后,却在若恩河的激流之旁找到新的灵感,在意大利的天空下写出了使他的名字永垂不朽的作品。”他曾遭受很多不公平对待,但是他的诗歌对后世影响是巨大的,在人类文学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拜伦歌唱自由民主,抨击专制暴政。他在听说希腊民众对土耳其政府表示不满,并高举独立的大旗,便毅然决定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资产,招募义军,在恶劣环境下与士兵们粗衣粝食共同为希腊解放事业所奋斗。
1824年拜伦不幸遇雨受寒,一病不起,4月19日逝世。拜伦对希腊独立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死使希腊人民深感悲痛,希腊的独立政府宣布拜伦之死为国葬,全国哀悼三天。6月29日,灵柩运抵伦敦。拜伦的死震撼了欧洲,一枚耀眼的文学之星就此陨落。
但我们也不必过于惋惜,就像拜伦自己说的那样,“为伟大的事业捐躯,从来就不能算作是失败”。拜伦的一生献给了理想,献给了自由的抗争,他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痕迹,他的光辉思想永远照耀着我们,影响着后世无数的“拜伦式英雄”。
作品点评
①《唐璜》(自由,文如其人,行动)
《唐璜》是拜伦的代表长诗之一,诗中表现了唐璜的善良和正义,通过他的种种浪漫奇遇,描写了欧洲社会的人物百态,山水名城和社会风情,画面广阔,内容丰富,堪称一座艺术宝库。拜伦在《唐璜》中曾说此诗他将写一百章,但是,在写成十六章和第十七章的一小部分后,他就前往希腊参战,最终客死,作品也未完成。
《唐璜》是拜伦最重要的一组诗,半庄半谐、夹叙夹议,有现实主义的内容,又有奇突、轻松而讽刺的笔凋。第一、二章匿名发表后,立即引起巨大的反响。英国维护资产阶级体面的报刊群起而攻之,指责它对宗教和道德进攻,是“对体面、善良感情和维护社会所必须的行为准则的讥讽”,“令每个正常的头脑厌恶”,等等。
但同时,它也受到高度的赞扬。作家瓦尔特·司各特说《唐璜》“象莎士比亚一样地包罗万象,他囊括了人生的每个题目,拨动了神圣的琴上的每一根弦,弹出最细小以至最强烈最震动心灵的调子。”诗人歌德说,“《唐璜》是彻底的天才的作品--愤世到了不顾一切的辛辣程度,温柔到了优美感情的最纤细动人的地步……”。《唐璜》写完第十六章,拜伦已准备献身于希腊的民族解放运动了。
②《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自由、英雄)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是英国著名诗人拜伦的代表作之一。《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主要是通过恰尔德和诗人自己的浪漫抒情,表现了对拿破仑的侵略、英国干涉民族独立运动等各种暴政的愤怒;对莱茵河、阿尔卑斯山以及意大利建筑和雕刻美的喜爱和欣赏;对卢梭、伏尔泰等历史先进人物的尊敬;对反抗压迫争取独立与自由的各国人民的赞美和鼓动;以及对周围环境的厌恶和失望,有“抒情史诗”之称。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哈洛尔德是个虚构的人物,在长诗中起了串联情节的作用。作品正是通过这个人物在欧洲的漫游,描绘了那里的旖旎风光、风土人情,凭吊和追忆了那里的历史,揭露和抨击了那里的时政,表现了作者反对侵略、反对压迫、渴望民主、渴望自由的心声,歌唱了民族解放运动和人民革命斗争的伟大。
③《当初我们俩分别》(向往,追求)
《当初我们俩分别》是浪漫主义文学泰斗拜伦的最经典篇章。诗人以极高的天分和对美好生活的执著所著作的诸多诗歌,以文字形式把“美”展现给世人。他虽天生跛脚,从诗中却可看出他对自由的强烈向往与热爱。既为贵族又为革命者的拜论,所创作的诗歌也把这种深入其生活、思想中的矛盾写入了他的作品当中。
名言
1.  逆境是通往真理的第一条道路。——《唐璜》                  (逆境)
2.  不管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准备承受任何风暴。——《唐璜》    (逆境)
3.  为伟大的事业捐躯,历来就不能算作是失败。                  (奋斗)
4.  悲观的人虽生犹死,乐观的人永生不老。                      (乐观)
5.  爱我的,我报以叹息。恨我的,我付之一笑。任上天降下什么运气,这颗心全已准备好。                                              (坚强)
6.  友谊是没有羽翼的爱。                                    (友谊)
7.  死的伟大的人,永远没有失败。                           (奋斗)
8.  连祖国都不爱的人,是什么也不会爱的                    (爱国)
9.  没有方法能使时钟为我敲已过去了的钟点。                (惜时)
10. 成功——功与过的试金石。                                   (奋斗)
11. 百日莫空过,青春不再来。                                   (奋斗)
12. 一切痛苦能够毁灭人,然而受苦的人也能把痛苦消灭!           (逆境)
13.事业的需要胜过人类的需要,或说得准确些,是人和事业合为一体,必须事业繁荣,人类方得幸福。                                           (奋斗)

拜伦 素材.zip

23.9 KB, 下载次数: 4

售价: 1  [记录]

夏天到了,夏天开始了!(这个同学未自定义签名哦!)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