及高考革改 何以作文章

标题: 【翔哥】林清玄:拈花一笑,莲心成文 [打印本页]

作者: 李翔    时间: 2019-5-8 12:11
标题: 【翔哥】林清玄:拈花一笑,莲心成文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5-12 11:16 编辑
拈花一笑,莲心成文
——林清玄:当代散文大家
林清玄是宝岛台湾当代重要的新生代散文家,30岁前拿遍了台湾的文学奖,从此不再参赛;他的散文常年在畅销书榜单内,给读者带来无限的精神抚慰;他用一颗菩提心关注人们的生活,字里行间透露出博大的悲悯情怀;他的散文妙然天成,采用质朴、清新的意象,表达真纯的感情。常有人说,“悲悯是他散文的精神特质,清真是他散文的美学风格”。
林清玄其人
林清玄,1953年生于中国台湾省高雄旗山,毕业于中国台湾世界新闻专科学校,曾任台湾《中国时报》海外版记者、《时报杂志》主编等职,是台湾地区作家中最高产的一位,也是获得各类文学奖最多的一位,被誉为“当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林清玄的文章《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曾被选入小学语文课本。2019年1月23日,林清玄去世,享年65岁。
“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就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林清玄在17岁时即开始发表作品,到30岁时,他的作品收揽了当时台湾的所有文学大奖。但是鲜为人知的是,他出身于贫困的家境,家里每天都要为三餐烦恼,为他的学费烦恼,而他每天放学都要去喂鸡。他有时候一天才吃一个馒头,饿得受不了就往肚子里灌满水。即使成长在这样的环境里,林清玄还是一直坚定自己的写作梦。他认为,人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于是,他从小爱惜来之不易的书,在痴迷的阅读中,一步步构建自己的作家梦,并且在17岁开始发表作品后“一发不可收拾”,并最终成为各种文学奖的大赢家。
【用法解析】
适用于梦想、追求、期待、成功等话题,如2011年四川卷《总有一种期待》。
示例:
林清玄小学三年级就梦想成为作家,之后他一点一滴地朝着这个梦想进发,从十七岁开始发表文章,一直到去世前仍然笔耕不辍,他曾经说过,他要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对于你来说,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追寻梦想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当你想要放弃梦想时,想想最初的期待吧,想想你为何要出发。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
林清玄开始写作时,他母亲曾经很好奇地问他在写些什么,发现他在写一些让人看了不悦的事情时,立即教导他,作为一个作家,要写一些让人看了觉得很受鼓励很有希望的话,而那些不开心的事情最好留在自己心里。林清玄的文字如此温柔、慈悲,应该和母亲的教育分不开。有一次,他将要远行时,母亲给了他家乡的一瓶土,而这瓶土一直被林清玄视若珍宝,因为这瓶土是母亲的祝福,也是家乡的祝福。这样的家庭教育实际上在林清玄的心灵里培育了一颗“柔软”的种子,他充满慈悲心和智慧的文字就是最好的旁证: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
【用法解析】
适用于心灵、柔软的力量等话题,如2015年上海卷《造就和谐自我》。
示例:
为了到达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的脚步走在征程上,奋不顾身地走遍海角天涯、刀山火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正如林清玄所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心的柔软可以比一朵花、一片海、整片天空更加美丽。
“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母亲寄予林清玄的厚望没有白费,林清玄后来创作的文章被选入教材,被广为传颂,感动了全国各地的学生和老师,他后来发表的充满佛理的散文,也滋养了不少人的心灵,连余秋雨都赞扬他做的是一件建设心灵的好事。曾经有记者采访林清玄,当下的“林清玄热”说明了什么?林清玄认为,现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价值多元,人们的许多情绪没有出口。如果他的文字可以抚慰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一些希望和温暖,这样就足够了。他也曾说过,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态度。他希望人们都能拥有这样美好的人生,过上这样和谐的生活。

【用法解析】
适用于生命、精神追求、生活方式等话题,如2017年山东卷《24小时共享书店》。
示例:
一个社会文明进步一定要看它的精神文明进步程度,即越发关注人们的精神生活是否得到足够的满足。林清玄曾经说过“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实际上这就是对人们精神生活的关注。正如近年不少城市中出现的24小时营业书店,它们包容深夜里不眠的人们,抚慰着或许落魄但是精神丰足的流浪汉,它们是城市的温度。
舌头比牙齿更能承受住岁月的磨蚀,柔软比一味刚强要有力,也更要恒常。林清玄先生虽然故去,但他的精神和品质依然伴随着我们,如同那萦绕在我们心上的柔和春风,恒久地抚慰着我们的内心。
作品赏析:
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
①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
②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
③这其中还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赏析:
文章以“温一壶月光下酒”为题,新颖别致,颇具诗意,为读者铺开了一幅生动有趣的画面。“饮酒”本是一常见的生活情景,但“温一壶月光下酒”就显得非同寻常,超凡脱俗了。前三段用排比的方式将“把桂花香装在空瓶里,把初恋的温馨装在琉璃盒子里,把美好的易逝的东西保存下以后品尝”这三种想象中意趣盎然的想法罗列起来。由此导入正题,奠定了全文清新脱俗的感情基调,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开篇高雅,充满诗意,引人入胜。④有一次与朋友住在狮头山,每天黄昏时候在刻着“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开怀痛饮,常喝到月色满布才回到和尚庙睡觉,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最后一天我们都喝得有点醉了,携着酒壶下山,走到山下时顿觉胸中都是山香云气,酒气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
⑤有时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让我们感知,有时候实体的事物也能转眼化为无形,岁月当是明证,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但是,这些消逝于无形的往事,却可以拿来下酒,酒后便会浮现出来。
赏析:

随后文中写作者和友人在山中赏月,过着开怀纵饮的神仙生活。引出“才知道喝酒原有这样的境界”的感悟,并为后文中具体写“喝酒是有哲学的”这一观点张本。此外,作者还表达了自己对于事物的认知,体现其独到之处:抽象的事物是指如“初恋的温馨”、“桂花的香气”等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而实体的事物则指下文中如“花生米”、“豆腐干”、“杯盘狼藉”等具体可感的东西。当我们以新视野去感知抽象的事物,细细琢磨,也能发现它们的独特之处。“我们活的时候真正感觉到自己是存在的,岁月的脚步一走过,转眼便如云烟无形”这一句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进一步说明了岁月的步履从不停歇,生命的虚幻与无常。让读者也不禁感慨应着眼当下,珍惜当下。“但是”之后即是转折,这些消逝于无形的事物,依旧可以存于我们的记忆中,在酒后悄然浮出脑海。

⑥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⑦关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共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这种种,就到了无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赏析:
作者将喝酒的喝法分为上中下三乘,又举例说明了何为上乘的喝法:可以借不同季节的花朵下酒。作者用具有鲜明特色的花朵代表四季,也用四种不同的酒对应不同的季节,这当中都存有诸多乐趣。最后还得出“无物不可下酒”的结论,恰如其分地体现了作者享受生活,善于发现美好的态度。也不禁让我想起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这也就是静享春风化雨,夏月蝉歌,秋知落叶,冬去春来的惬意自在。
⑧当然,诗词也可以下酒。
⑨俞文豹在《历代诗余引吹剑录》谈到一个故事,提到苏东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东坡因问曰:“我词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对曰:“柳郎中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棹板,唱‘大江东去’。”东坡为之绝倒。
⑩这个故事也能引用到饮酒上来,喝淡酒的时候,宜读李清照;喝甜酒时,宜读柳永;喝烈酒则大歌东坡词。其他如辛弃疾,应饮高梁小口;读放翁,应大口喝大曲;读李后主,要用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时最好;至于陶渊明、李太白则浓淡皆宜,狂饮细品皆可。
赏析:
这一部分作者另举了一种上乘的喝法——就着诗词喝酒。先讲述一个关于比较诗词的故事,后将故事引用到喝酒上。诗词当然可以下酒,但喝什么酒宜读什么诗词是有讲究的。李清照、柳永的词清新淡雅,适宜喝淡酒、甜酒;苏东坡的词豪迈奔放,当然要喝烈酒。读到南唐李后主时,喝着带有苦味的马祖老酒煮姜汁当然最好……排比的句式使行文更加流畅,也颇具气势。这些搭配,相得益彰,相映成趣。
⑪喝纯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别掺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骏鸾录》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开者,着净器,薄劈沉香,层层相间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过香成。”我想,应做茉莉心香的法门也是掺酒的法门,有时不必直掺,斯能有纯酒的真味,也有纯酒所无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酿酒时以秋天桂花围塞,酒成之际,桂香袅袅,直似天品。
⑫我们读唐宋诗词,乃知饮酒不是容易的事,遥想李白当年斗酒诗百篇,气势如奔雷,作诗则如长鲸吸百川,可以知道这年头饮酒的人实在没有气魄。现代人饮酒讲格调,不讲诗酒,袁枚在《随园诗话》里提过杨诚斋的话:“从来天分低拙之人,好谈格调,而不解风趣,何也?格调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风趣专写性灵,非天才不辨。”在秦楼酒馆饮酒作乐,这是格调,能把去年的月光温到今年才下酒,这是风趣,也是性灵,其中是有几分天分的。⑬《维摩经》里有一段天女散花的记载,正是菩萨为总经弟子讲经的时候,天女出现了,在菩萨与弟子之间撒洒鲜花,散布在菩萨身上的花全落在地上,散布在弟子身上的花却像黏藕那样粘在他们身上,弟子们不好意思,用神力想使它掉落也不掉落。仙女说:“观诸菩萨花不着者,已断一切分别想故。譬如,人畏时,非人得其便。如是弟了畏生死故,色、声、香、味,触得其便也。已离畏者,一切五欲皆无能为也。结习未尽,花着身耳。结习尽者,花不着也。”
⑭这也是非关格调,而是性灵。佛家虽然讲究酒、色、财、气四大皆空,我却觉得,喝酒到极处可达佛家境界,试问,若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正是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吗?
赏析:
在文章的最后一部分,作者以“温一壶月光下酒”作最后的例子。而月光是种抽象的,无形的事物。但这种喝法无疑是风趣的,合乎性灵的。这样子的喝酒,自然能品出真味,恰也兼具了纯酒所无的余香。当我们把浮名放下,静下来感悟生命的真谛,不再纠结于一朵花是否落在身上时,或许也就真的达到了佛家所谓苦修深修的境界。文章最后对全文内容进行升华,提升了思想境界。
清欢(节选)
林清玄
少年时代读到苏轼的一阕词,非常喜欢,到现在还能背诵: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这阕词,苏轼在旁边写着“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原来是苏轼和朋友到郊外去玩,在南山里喝了浮着雪沫乳花的淡茶,配着春日山野里的蓼菜、茼蒿、新笋,以及野草的嫩芽等等,然后自己赞叹着:“人间有味是清欢!”
赏析:

文章开头的两段,以苏轼的一首词《浣溪沙》作为引入。用这首词作为文章的引入有什么好处呢? 首先,“清欢”二字就是出自苏轼的这首词,要谈“清欢”,那就点明它的出处,也就是说,作者是读到了这首词,才生发出对“清欢”的思考和感悟的。其次,以诗词引入,一开端便有浓厚的文学气息,奠定了整篇文章典雅的风格和韵味。

当时所以能深记这阕词,最主要的是爱极了后面这一句,因为试吃野菜的这种平凡的清欢,才使人间更有滋味。“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当一个人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或者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或者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这些就是“清欢”。
赏析:

这一部分就是在解释“‘清欢’是什么”,作者在谈自己对“清欢”的理解。那作者是怎样来解释“清欢”的呢?作者首先用一个设问句来给自己心目中的“清欢”下定义——“‘清欢’是什么呢?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可以说是‘清淡的欢愉’,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自问自答,自抒己见。虽然下了定义,但这个定义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所以作者接下来用一个排比句来列举四个具体的举动——“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比提笼遛鸟更感动”、“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清洗心灵”。而这些举动,都是“清欢”的具体表现。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从抽象到具体”的写法。

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清欢”的境界很高,它不同于李白的“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那样的自我放逐;或者“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那种尽情的欢乐。它也不同于杜甫的“人生有情泪沾臆,江水江花岂终极”这样悲痛的心事;或者“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今夕复何夕,共此灯烛光”那种无奈的感叹。
活在这个世界上,有千百种人生。文天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们很容易体会到他的壮怀激烈。欧阳修的是“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我们很能体会到他的绵绵情恨。纳兰性德的是“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我们也不难会意到他无奈的哀伤。甚至于像王国维的“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那种对人生无常所发出的刻骨的感触,也依然能够知悉。
可是清欢就难了!
赏析:

这一部分是在讲述“清欢”的好处和难得。作者是怎样写“清欢”的好处呢? 首先,作者直截了当地表明自己的观点——“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是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接着,将“清欢”的境界与其他境界进行对比,在对比中鲜明地显示出“清欢”淡然宁静的特点。小可爱们在写作的时候也可以采用对比的手法来突出要描写的人物或现象哦,因为人物或现象会的本质特征会在对比或者比较中表现得更加鲜明和突出。这里还引用了很多古代文人的诗词,将其排列起来,使文章富有诗意,又颇具气势。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
什么样是清欢呢?我们想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可是人声车声不断地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纯然安静的一刻。
我们到馆子里,想要吃一些清淡的小菜,几乎是杳不可得,过多的油、过多的酱、过多的盐和味精已经成为中国菜最大的特色,有时害怕了那样的油腻,特别嘱咐厨子白煮一个菜,菜端出来时让人吓一跳,因为菜上挤的沙拉比菜还多。
有时没有什么事,心情上只适合和朋友去啜一盅茶、饮一杯咖啡,可惜的是,心情也有了,朋友也有了,就是找不到地方,有茶有咖啡的地方总是嘈杂的。
俗世里没有清欢了,那么到山里去吧!到海边去吧!但是,山边和海滩也不纯净了,凡是人的足迹可以到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
赏析:

这部分写的是现代生活与“清欢”的关系。 作者首先清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尤其是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接着就举了四个场景来具体说明现代人失去“清欢”:散步的马路、吃菜的饭馆、朋友相聚的咖啡厅茶室、原本安静洁净的山间海边,这四个场景都已经失去了“清欢”。

有几个地方我以前常去的,像阳明山的白云山庄,叫一壶兰花茶,俯望着台北盆地里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自己饮着茶,可以品到茶中有清欢。像在北投和阳明山间的山路边,有一个小湖,湖畔有小贩卖功夫茶,小小的茶几、藤制的躺椅,独自开车去,走过石板的小路,叫一壶茶,在躺椅上静静地靠着,有时湖中的荷花开了,真是惊艳一山的沉默。有一次和朋友去,两人在躺椅上静静喝茶,一下午竟说不到几句话,那时我想,这大概是“人间有味是清欢”了。
现在这两个地方也不能去了,去了只有伤心。湖里的不是荷花了,是漂荡着的易拉罐,池畔也无法静静躺着,因为人比草多,石板也被踏损了。到假日的时候,走路都很难不和别人推挤,更别说坐下来喝口茶,如果运气更坏,会遇到呼啸而过的飞车党,还有带伴唱机来跳舞的青年,那时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连欢也不剩了。
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
赏析:
这部分写的是作者自己生活中的“清欢”。 这部分是采用今昔对比的手法,写自己曾经有过、现在已经失去的“清欢”。曾经可以在山间静静地喝一杯茶,静静地躺一会儿,静静地赏一朵莲,现在却是充斥着人潮、垃圾和噪声。正是在“以前”和“现在”的对比中,表现了“清欢”的消失,也表现了作者由此而产生的无限惋惜和感慨。最后一句“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道出了无限的叹息和无奈。)
【原文美读】
桃花心木
乡下老家前面,有一块非常大的空地,租给人家种桃花心木的树苗。
桃花心木是一种特别的树,树形优美,高大而笔直,从前老家林场种了许多,林场的桃花心木已是高达数丈的成林,所以当我看到桃花心木仅及膝盖的树苗,有点难以相信自己的眼睛。
种桃花心木的是一个高大的人,他弯腰种树的时候,感觉就像插秧一样,不同的是,这是旱地,不是水田。
树苗种下以后,他总是隔几天才来浇水,奇怪的是,他来的天数没有规则,有时三天,有时五天,有时十几天来一次。浇水的量也不一定,有时浇得多,有时浇得少。
我住在乡下时,天天都会在种有桃花心木苗的小路散步,种木苗的人偶尔会来家里喝茶,他有时早上来,有时下午来,时间也不一定。
我感到愈来愈奇怪。
更奇怪的是,桃花心木有时就莫名其妙地枯萎了,所以,他来的时候总会带几株树苗来补种。
我起先以为他太懒,隔那么久才为树浇水。
但是,懒的人怎么会知道有几棵树枯萎了呢?
后来我以为他太忙,才会做什么事都不按规律。但是忙的人怎么可能行事那么从从容容?
我忍不住问他,到底是什么时间来?多久浇一次水?桃花心木为什么会无缘无故枯萎?如果你每天来浇水,桃花心木应该不会这么容易就枯萎吧?
种树的人笑了,他说:“种树不是种菜或种稻子,种树是百年的基业,不像青菜几个星期就可以保收。所以,树木自己要学会在土地里找水源,我浇水只是模仿老天下雨,老天下雨是算不准的,它几天下一次?上午或下午?一次下多少?如果无法在这种不确定中汲水生长,树苗很自然就枯萎了。但是,只要在不确定中找到水源,拼命扎根的树,长成百年的大树就不成问题了。”
种树的人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每天都来浇水,每天都定时浇一定的量,树苗就会养成依赖的心,根就会浮生在地表上,无法深入地底,一旦我们停止浇水,树苗会枯萎得更多。幸而可以存活的树苗,遇到狂风暴雨,也是一吹就倒了。”
植树者言,使我非常感动,想到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生命的法则不可能那么固定、那么完美,因为固定和完美的法则,就会养成机械式的状态,机械的状态正是通向枯萎、通向死亡之路。
当我听过种树的人关于种树的哲学,每天走过桃花心木苗时,内心总会有某些东西被触动,这些树苗正努力面对不确定的风雨,努力学习如何才能找到充足的水源,如何在阳光中呼吸,一旦它学会这些本事,百年的基业也就奠定了。
现在,窗前的桃花心木苗已经长得与屋顶等高,是那么优雅而自在,宣告着自主的生命。
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  
                                                                     (2004年3月下半月版《知音》)
【美文品评】

这篇文章颇给人一种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的感觉,也是以种树之法,寓为人处世之理,但本文更是以桃花心木这种特殊的树的生长过程设寓,生动形像地揭示出人生的哲理:“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告诉人们,自主精神才是一个人的立身立世之本。在不确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较经得起生活的考验,会锻炼出一颗独立自主的心。在不确定中,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感知,就能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文章层层深入,层层设疑,由事入理,融理于事,意味深长,奈人寻味。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借物喻人,寓意深刻。哲理通俗易懂,具有教育意义。语言自然亲切朴实。

阳光的香味
我遇见一位年轻的农夫,在南方一个充满阳光的小镇。
那时是春末,一季稻谷刚刚收成,春日阳光的金线如雨倾盆地泼在温暖的土地上,牵牛花在篱笆上缠绵盛开,苦苓树上鸟雀追逐,竹林里的笋子正纷纷绽出土地。细心地聆听植物突破土地,在阳光下成长的声音,真是人间非常幸福的感觉。
农夫和我坐在稻埕旁边,稻子已经铺平摊开在场上。由于阳光的照射,稻谷闪耀着金色的光泽,农夫的皮肤也染上了一种强悍的铜色。我在农夫家做客。刚刚是我们一起把稻子倒出来,用犁耙推平的——也不是推平,是推成小山堆一般,一条棱线接着一条棱线,这样可以让“山脉”两边的稻谷同时接受阳光的照射。似乎几千年来都是这样晒谷子,因为等阳光晒过,八爪耙把棱线推进原来的谷底,则稻谷翻身,原来埋在里面的谷子全翻到向阳的一面来——这样晒谷子比平面有效而均衡,简直是一种阴阳哲学。
农夫用斗笠扇着脸上的汗珠,转过脸来对我说:“你深呼吸看看。”
我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缓缓吐出。
他说:“你闻到什么没有?”
到的是稻子的气味,有一点香。”我说。
他开颜笑了,说:“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阳光的香味?我不解地望着他。
那年轻的农夫领着我走到稻谷中间,伸手抓起一把向阳一面的谷子,叫我用力地嗅,稻子成熟的香气整个扑进我的胸膛;然后,他抓起一把向阴的埋在内部的谷子让我嗅,却没有香味了。这个实验让我深深地吃惊,感觉到阳光的神奇,究竟为什么只有晒到阳光的谷子才有香味呢?年轻的农夫说他也不知道,是偶然在翻稻谷晒太阳时发现的。那时他还是个大学生,暑假偶尔帮忙,想象着都市里多彩多姿的生活,自从晒谷时发现了阳光的香味,竟使他下了决心留在家乡。我们坐在稻谷边,漫无边际地谈起阳光的香味,然后我几乎闻到了幼时刚晒干的衣服上的味道,新晒的棉被、新晒的书画的味道,光的香气就那样淡淡地从童年中流泻出来。自从有了烘干机,那种衣香就消失在记忆里,从未想过竟是阳光的原因。
农夫自有他的哲学,他说:“你们都市人可不要小看阳光,有阳光的时候,空气的味道都是不同的,就说花香好了,你有没有分辨过阳光下的花与屋里的花香气不同呢?”
我说:“那夜来香、昙花香又作何解呢?”

他笑得更得意了,“那是一种阴香,没有壮怀的。”我便那样坐在稻埕边,一再地深呼吸,希望能细细地品味阳光的香气。看我那样正经庄重,农夫说:“其实不必深呼吸也可以闻到,只是你的嗅觉在都市退化了。”                                                                                                       【美文品评】

本文是台湾作家林清玄的哲理性散文,又称《光之香》。文章记述了一个城里人与一位放弃城市繁华生活回到乡村皈依土地、阳光,反璞归真的原本是大学生的农夫一起翻晒稻谷的故事,围绕着“阳光的香气”,将“绘—嗅—忆—议—盼”几个材料串联起来,表达了对远离自然的忧虑和回归自然的渴盼,使读者跟随作者的叙述唤醒人类与自然息息相关的天性,一起感受大自然天赋之香的幸福心情以及渴望回归自然的迫切愿望。从而表明了人与大自然的日益疏远的现实,表达了人类应热爱自然、亲近自然、保护自然的深刻立意。
生命的化妆
我认识一位化妆师。她是真正懂得化妆,而又以化妆闻名的。

对于这生活在与我完全不同领域的人,使我增添了几分好奇,因为在我的印象里,化妆再有学问,也只是在皮相上用功,实在不是有智慧的人所应追求的。

因此,我实在忍不住问她:“你研究化妆这么多年,到底什么样的人才算会化妆?化妆的最高境界到底是什么?”

对于这样的问题,这位年华已逐渐老去的化妆师露出一个深深的微笑。她说:“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最高明的化妆术,是经过非常考究的化妆,让人家看起来好像没有化过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分匹配,能自然表现那个人的个性与气质。次级的化妆是把人突显出来,让她醒目,引起众人的注意。拙劣的化妆是一站出来别人就发现她化了很浓的妆,而这层妆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缺点或年龄的。最坏的一种化妆,是化过妆以后扭曲了自己的个性,又失去了五官的协调,例如小眼睛的人竟化了浓眉,大脸蛋的人竟化了白脸,阔嘴的人竟化了红唇……”没有想到,化妆的最高境界竟是无妆,竟是自然,这可使我刮目相看了。

化妆师看我听得出神,继续说:“这不就像你们写文章一样?拙劣的文章常常是词句的堆砌,扭曲了作者的个性。好一点的文章是光芒四射,吸引了人的视线,但别人知道你是在写文章。最好的文章,是作家自然的流露,他不堆砌,读的时候不觉得是在读文章,而是在读一个生命。”

多么有智慧的人呀!可是,“到底做化妆的人只是在表皮上做功夫!”我感叹地说。

“不对的,”化妆师说:“化妆只是最末的一个枝节,它能改变的事实很少。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体质,让一个人改变生活方式、睡眠充足、注意运动与营养,这样她的皮肤改善、精神充足,比化妆有效得多。再深一层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这样的人就是不化妆也丑不到哪里去,脸上的化妆只是化妆最后的一件小事。我用三句简单的话来说明,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

化妆师接着做了这样的结论:“你们写文章的人不也是化妆师吗?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这样,你懂化妆了吗?”

我为了这位女性化妆师的智慧而起立向她致敬,深为我最初对化妆师的观点感到惭愧。

告别了化妆师,回家的路上我走在夜黑的地表,有了这样的深刻体悟: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那么,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

可惜,在表相上用功的人往往不明白这个道理。

《和时间赛跑》
读小学时,外祖母去世了。外祖母生前最疼爱我,我无法排除自己的忧伤,爸爸妈妈也不知道如何来安慰我。他们知道与其欺骗我说外祖母睡着了,还不如对我说实话: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
“什么是永远不会回来了呢?”我问着。
“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你的昨天过去了,它就永远变成昨天,你再也不能回到昨天了。有一天你会长大,你也会像外祖母一样老;有一天你度过你所有的时间,也会像外祖母永远不能回来了。”爸爸说。
爸爸等于给我说了一个谜,这个谜比“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还让我感到可怕,比“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更让我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滋味。
时间过得飞快,使我的小心眼里不只是着急,还有悲伤。有一天我放学回家,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下决心说:“我要比太阳更快地回家。”我狂奔回去,站在庭院里喘气的时候,看到太阳还露着半边脸,我高兴地跳起来。那一天我跑赢了太阳。
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候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作用却很大很大。
如果将来我有什么要教给我的孩子,我会告诉他:假若你一直和时间赛跑,你就可以成功。
【经典品读】
每每读到林清玄的文章,总觉得他恬淡自然的散文中蕴含着细腻的情感,并且透着几丝禅意,他的写作总以积极的“入世”态度,关注现代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并伴之以人文的关怀和思考。读林清玄的文章,就好似在听一位禅师的谆谆教导。
悲悯情怀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人的富有实则是人心灵中某些高贵物质的展现。家家都有明月清风,失去了清风明月才是最可悲的!下山的时候,我想,让我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以及一直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节选自《家家有明月清风》)
品析:即使物质生活贫困,人与人之间也应该相互关爱。这种温情的付出和责任感为人们带来做人的尊严。而一旦失去了这种温暖与关爱,物质再丰富也会让你精神空虚,毫无幸福感。不管时代如何变化,生活如何忙碌,每个人都应保持从容的生活态度和有情的胸怀,要做一个让别人也感受到有情的悲悯情怀之人。
清欢之美
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名贵;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也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大地。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节选自《人间最美是清欢》)
品析:所谓 “清欢”就是清淡的欢愉,即简单的美,质朴的美。在物欲横流的当下,攀比、炫耀成了社会的主流,想要追求清淡的欢愉谈何容易:眼要清欢,找不到绿水青山;耳要清欢,找不到安宁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原汁原味;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林清玄一语道破天机:清简内心,一切皆安。风动、树动,一切皆因心动。
【名言摘抄】
01.人生最美是清欢
我的写作,不只是在告诉人关于这人间的美丽,而是在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
如果你要享受清欢,唯一的方法是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02.活着即是修行
我们要轻轻的走路、用心的过活;我们要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广大的慈悲:我们要爱惜一株青草、践地唯恐地痛。这些,都是修行。
03.时刻保持内心的喜悦
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 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 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 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生命只是如此前行,不必说给别人听,只在心里最幽微的地方,时时点着一盏清欢之灯……
04.心无挂碍,无有恐怖
生命历程中的快乐和痛苦、欢欣和悲叹只是写在水上的字,一定会在时光里流走。只有认识自我,回归自我,反观自我,主掌自我,才能开启智慧的莲花。只要我们认清字是写在水上,就能够心无挂碍,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05.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禅心其实就在告诉我们,人间的一切喜乐我们要看清,生命的苦难我们也该承受,因为在终极之境,喜乐是映在镜中的微笑,苦难是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
当我们的心静下来,烦恼喧哗,仿佛生命中的污泥,但我们也等待着,或者会有一朵莲花,一些清淳的智慧,从无明的、未名的角落,开起!
06.以清欢心过生活
每一缕阳光都有欢乐,每一个角落都有禅悦。当我看见了世界的转动,抬起头来,看一朵精美纯白的云朵,以一伸温和优雅的姿势缓缓飘过,这时我知道了,能够以清欢的心生活着,真是世间幸福的事。
夜里散散步,捡拾落下的松果,思念远方的朋友,回想生命的种种美好经验,这平淡无奇的生活,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呀!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


作者: 刘函睿    时间: 2019-5-10 11:2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Pil0tXia    时间: 2019-5-10 12:16
刘函睿 发表于 2019-5-10 11:29
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两金钱到手 ...

翔哥:我可能看不到你在水贴
作者: 刘震林    时间: 2019-5-11 18:18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李天一    时间: 2019-5-11 21:04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孙岽硕    时间: 2019-5-11 21:48
#在这里快速回复#看见了孔雀花鸟的美:好鸟枝头亦朋友,落花水面皆文章。再看见了草坡上野草与昆虫的美:除之不尽,爱之可也。接着看见怪石与荆棘:花若解语还多事,石不能言最可人。林清玄走到哪儿,都能发现美。他能和一棵树一起呼吸,和一朵花一同起舞,随一阵风吹抚田园,跟一片云飞跃群山。生命之中本来就充满了美好,就像一座蔷薇园。花未开时是令人热血澎湃的翠绿,花开了就是一树一树的灿烂,花谢了是满地的落红,花着火了便是生命换来的浪漫。我愿意停下脚步去仔细看一株草的颜色,观察水面的波纹,用心听花开的声音。我们整天谈美,却像瞎子一样对美视而不见。美其实不是一种标准,它在天空,在远方,在森林,在河海交界的地方,美无处可寻,又无处不在。在看见它时,请带上它给你带来的幸福感继续上路吧,不管是加快脚步还是放慢脚步,都无所谓了。
作者: 李天一    时间: 2019-5-11 21:55
梦想:
梦想是生活这艘大船所必不可缺的一角:它是船舵,让你时时能够把握住本心;它又是罗盘,告诉你前进的方向;它还是船舷,让你所承载的一切不会因为大风大浪而脱离甲板。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先生曾经说过:“不管梦想是否实现,有梦总是美的”林先生从小便热爱写作,立志要当一名作家,他出身贫困,家里每天都要为三餐而烦恼他在学习之余还要帮忙打理家务。但他仍坚持不懈,认为只有人的心之所向才能决定未来。他爱惜自己那些来之不易的书,在阅读中成长,一步步构建自己的作家之梦。倘若他被贫困打倒,这世界上或许会永远失去了那点属于心灵深处的温暖。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大抵苏子所说也是这般:“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心中有梦,那扇通往幸福的大门将开!

作者: 孙岽硕    时间: 2019-5-11 22:05
李天一 发表于 2019-5-11 21:55
梦想:
梦想是生活这艘大船所必不可缺的一角:它是船舵,让你时时能够把握住本心;它又是罗盘,告诉你前进 ...

结果完整衔接自然,可谓一篇佳作。建议去除著名散文家等字样,可以更加自然,浑然天成。
作者: 姚雨旸    时间: 2019-5-11 22:45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作者: 姚雨旸    时间: 2019-5-11 23:27
主题:淡泊宁静,清欢
人的心灵所创造出的最绚烂而弥久的纪念碑,不是“金樽清酒斗十千”的奢侈,而是“何妨吟啸且徐行”的逍遥;不是“长向花前耽美酒”的奢靡腐败;而是“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怡然自得。著名作家林清玄曾说:“我要谦虚卑微如山上的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也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虽说我等凡夫俗子做不得“野草”,至少存住心中的一轮明月罢了。温一壶月光下酒,细品时光的流逝;嗅一口阳光香气;唤起原初的记忆。抬起头看看精致的云彩;俯下身拾取松林的坚果。或许林清玄所说的“清欢”便在这自然之中,使人张口欲辨,却已忘言。
作者: 顾博涵    时间: 2019-5-11 23:56
#哦#林清玄曾说过:“人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他的人生经历正是如此。生于拥有18个孩子的家庭,连日常温饱都无法被保证的他,正是因为心怀一份成为作家的梦想才成就了他不平凡的今天。对于平凡的你我,也许也被生活所困,但只要拥有自己所愿意追求的梦想,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坚守,相伴一程风景,只要心有美好,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慰妥帖。
作者: 赵祥意    时间: 2019-5-12 00:17
“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稼轩一句,道尽了人间疾苦,路难行。因此,我们每走一步,都步履坚定而前。然而,在前行路上,不要忘了风波的壮美,亦不可忽视路边的细微美好风景。坚定的步履难免会将这些遗弃,所幸,一颗柔韧的心却可以将这一切美好珍藏,心中贮进了美,于是,急躁的步伐舒缓了下来,迷茫的双眼又充满了对未来的希冀,于是,举手投足间,便有了“任尔风吹雨打,我自闲庭信步”的气度。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我们怀着一颗柔软又坚毅的心,行走于世间,酌月光下清酒,嗅阳光之气息,品人间有味清欢。

作者: 许一鸣    时间: 2019-5-12 00:29
“我每天早上醒来,阳光明朗。我散步、写作,”孟德斯鸠怡然地说道,“我有妻子和儿女,我很爱他们。”多么纯洁,多么清新,多么柔和。
柔情,似水,虽不能斩钢断铁,却也能水滴石穿;虽不能如青松挺且直,却能够抽刀断之尤更流;虽不能做出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伟大作为,却可以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感人贡献。林清玄老师主张“柔软的心最有力量”,不错的,我们的心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骨弱筋强而握固”这样的柔,不是衰弱和后退,而是上升与前进,至柔其实蕴含巨大的能量,人若向至柔的境界发展,则境界开阔,无所不包,心凝神释,与万化冥合。那些日常牢不可破的生活栅栏,貌似威严的俗规戒律、假惺惺的世故常道,在柔和的水流面前——竟是多么虚构,从中穿过不是易如反掌?《道德经》:“至柔之德,天下莫柔弱于水”,不虚也。

作者: 沫欢    时间: 2019-5-12 09:13
主题:清欢
在陌陌红尘上行走,“物欲”之幡随着“浮躁”之风猎猎作响,终究是缺少了一颗“清欢”之心,“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现在大抵是无处可寻野蕨伴食,但培养一种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未尝不可。学作用月光下酒的秦情,把世态人情当戏看的杨季康,或是行走于“文化苦旅”的余秋雨亦可。是时,便可以捧一盏青茶,身陷在夏日庭院的躺椅中,感叹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罢。

作者: 庄星瑞    时间: 2019-5-12 09:15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林清玄小时候曾经梦想去埃及,但在看地图的时候遭到了父亲的粗暴对待:“我用生命担保,你这辈子到不了埃及。”而长大后,林清玄到埃及旅游,在金字塔下给父亲写信,提起了小时候的那件事。林清玄小时候就梦想当作家,但他们家家庭贫困,常常为温饱发愁。一次,林清玄一天只吃一个馒头,挨饿的时候就在肚子里灌水。即使这样,林清玄仍然坚持他的作家梦。我们如果坚持梦想,发奋努力,梦想终究可以实现。我们要追逐梦想,做一个追梦者。
作者: 甘昊田    时间: 2019-5-12 09:25
主题:清欢
在陌陌红尘上行走,“物欲”之幡随着“浮躁”之风猎猎作响,终究是缺少了一颗“清欢”之心,“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现在大抵是无处可寻野蕨伴食,但培养一种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未尝不可。学作用月光下酒的秦情,把世态人情当戏看的杨季康,或是行走于“文化苦旅”的余秋雨亦可。是时,便可以捧一盏青茶,身陷在夏日庭院的躺椅中,感叹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罢。
作者: 刘震林    时间: 2019-5-12 10:2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薛诗涵    时间: 2019-5-12 10:32
#平和的心灵#“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太白这一长叹,道出多少无奈心酸。身处喧嚷闹市,唯有谨慎呵护心中的那抹明亮、温柔,方可前行。清玄大师所言“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这不正是杨绛先生一生奉行的“人生最曼妙的风景,是内心的淡定与从容”吗?保持着这颗柔软心,何惧人间狂风暴雨、烈日骄阳,何惧踽踽独行,何惧知音无觅?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以孩童般的目光打量着世界,便不难发现尘世中的诸多美好。
作者: 张博涵47    时间: 2019-5-12 10:44
主题:淡泊,清欢,回归自然。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生活中的淡泊,造就了林清玄。淡雅平静的生活,无疑是先生一生最贴切的写照。无论是儿时喝汽水打嗝的幸福,还是成年后对正山小种寻而得之的喜悦;无论是在桥上,或是在楼上,林清玄总是过着"雪沫乳花浮午盏“的清净生活,徜徉在“苍山负雪,洱海流云"的磅礴心境中。平整如镜的心灵之湖清澈透明,心中的玄想涓涓流出树林。有这样淡泊的心境在任何地方,任何环境,都可以为自己的生命留下一抹亮丽的色彩,为天空,划上一笔属于你的颜色。
作者: 刘宁宁    时间: 2019-5-12 11:07
主题:坚持,信念
“再温柔平和宁静的落雨,也有把人浸透的威力。”
很喜欢林清玄老先生的这句话。
它不茫然地赞叹阳光的广泛万丈,不随意对细雨绵绵不屑一顾。正如人不执着于东非大裂谷般难以跨越的鸿沟,人知道,即使是再小的山丘,只要距离够近,都足以遮挡全部的视线,只要是生命中的不如意,都有应该全力克服的地方。百年积雪,当山峰再无一处异色,方有雪山的一片皑皑。最好的我们都曾沉湎于过去,却挣扎着重拾火焰远去;总有一些坚持,能从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万朵怒放的蔷薇,就像总有一些存在,哪怕明知结局,还是微笑着向灼灼阳光挥动羽翼。“宁山间碎骨,沉河不浮,不愿守棺而驻,灵魂碌碌。”我愿怀抱信念,执着于人生,直至用尽生命中的每一秒钟。放他三千裘马去,不寄俗生。

作者: 白笑雪    时间: 2019-5-12 11:17
主题:清欢
在山巅俯瞰红尘攘攘,俯瞰高楼人欲的堆叠,一杯清茶,一点茶香,云雾缭绕,再温一壶月光下酒,自得千年前苏学士那一句“人间有味是清欢”之意。“活着即是修行。”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如是说过。生命给我们以眼,是为了欣赏,不是为了纸醉金迷;生命给我们以智慧,是为了感悟,不是为了斤斤计较;生命给我们以心,是为了体味,不是为了醉生梦死。清欢,是享受生命,是欣赏、体味周围的一切。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以清欢心过生活,不论身处闹市乡村,都可以拥有“心远地自偏”的超凡境界。正如苏轼在那个细雨斜风,淡烟疏柳的那个清晨感受到的生命的豁然开朗,正如林清玄在阳明山品茶时感受到的心灵的清净。是的,清欢,是放下心灵的一切负重之后,在你眼中焕然一新的生命带给你的感动。
作者: 夏天    时间: 2019-5-12 12:18

清欢几乎是难以翻译的,这种清淡的欢愉不是来自别处,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一如林清玄的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温一壶月光下酒,捧一抔春水煮茶;又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大地。每一缕阳光都有欢乐,每一个角落都有禅悦。当我看见了世界的转动,抬起头来,看一朵精美纯白的云朵,以一温和优雅的姿势缓缓飘过,能够以清欢的心生活着,真是世间幸福的事。
作者: 邹涵13    时间: 2019-5-12 13:00
精神富有:
    人的富有并不仅能根据物质上财富的多寡来评判,精神上的贫乏往往会导致一个人的自我迷失和堕落。林清玄先生说过:“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他的文章就是这句话最好的体现,他的文章,是他的内心和生命的自然流露,让人得以通过阅读,就窥见他富足的灵魂。他的文章总是温柔而又慈悲的,他喜欢关怀人们的生活,通过对生活中平凡小事细致入微的描写,教导人们如何拥有富足的灵魂,就像是深深扎根于泥土中的桃花心木,如果只是浮于表面,就无法抵御变化无常的世事。他的悲悯情怀和无私关怀,仿佛是清冷的月光,守护住人间最后的清欢,也像是乡间的阳光,所照耀之处无不散发出温暖的香气。
作者: 吴骁楠    时间: 2019-5-12 13:50
清欢
(上接社会反例)虽千万人逆我之,我仍执着。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也有人守住了清欢。正如树欲静而风不止时,陶渊明能在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一样,人们的心底,总归,会有一丝清欢留存。。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青年时期正值台湾经济腾飞,亚洲四小龙,扬名五洋之时,但他没有像大多数同龄人那样,选择下海经商。而是在时代的浪潮中不为形役,笔耕不辍。年仅30岁的他就收获了台湾地区乃至整个华语世界几乎所有的文学大奖。他的作品之所以吸引人,正是由于他作品中所透露出的那种,一念心清净,莲花处处开的淡泊恬静,那种不受时代拘束,不为物质束缚的生活热情,简而言之,就是清欢在吸引人。

作者: 龚晨伟    时间: 2019-5-12 14:02
主题:初心,梦想,坚持
      站在埃及金字塔下的林清玄,回想少年时父亲的责备,和那关乎一生的信念,他留下了眼泪。“我的生命,不能被保证,即使是我的父亲也不行”——他最终到达了这片曾被人保证不可能到达的土地。路在前方,在脚下,又岂能因为阻拦而放弃出发?放弃了心之所向,生命也就凝固了,静止了,看到河流的隽永,却再也看不清各样的浪花,而那干涸的支流,埋葬了的,就是真正的自己。杨绛说:“有些路,注定要一个人走过”,纵使彼岸遥远,群星暗淡,间水云雾弥漫,纵使绝境重重,荆棘密布,路途崎岖险阻,纵使每一个人都对你保证“不可能”,守护这人生的光芒吧。活着,就是一场修行,每一个明亮的人,都是胜者。
作者: 陈烁宇    时间: 2019-5-12 14:38
清欢
清欢是清淡的欢愉,它不是大欢、狂欢,更不是贪欢:它是欢愉后的平静,无奈后的超脱,放逐后的回首,宣泄后的释然:更是一种平淡、单纯、简朴的人生快乐,它就深藏于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正如林清玄所说:“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独守自己内心的清静,超然物欲以外,聆听自己的灵魂之声,从而指引自己的方向,“清欢”擦亮了我们的双眼。清欢是一种人生态度,它让我们不过喜或过悲,它让我们在六月飞霜时独守内心的纯净。若能避开猛烈的狂喜,就不会有悲悯。
作者: 左宗泽    时间: 2019-5-12 16:14
道家主张顺其自然,以柔克刚。刚劲未必就是坚不可摧,而柔软往往令万物深陷其中。柔软的未必是懦弱无力。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在到往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的脚步走在征程上,奋不顾身地走遍海角天涯、刀山火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正如林清玄所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心的柔软可以比一朵花、一片海、整片天空更加美丽。舌头比牙齿更能承受住岁月的磨蚀,柔软比一味刚强要有力,也更要恒常。
作者: 吴思锐    时间: 2019-5-12 16:28
      我们可以用空瓶将今夜的桂花香装起,等秋天过去了,再回过头来,品味其中残余的芳香。花的盛放只一时,但刹那间的那一抹美好让人忘却了短暂的艳丽,灵魂沉浸在美的不朽中。收集起昨日凋谢的落红,是在对凋零后化为浮土,不见曾经曼妙的叹惋;同样是在伸手,想要把握那些生命的湖中,飘荡开便再寻觅踪迹的涟漪。花自飘零水自流,自然之理非人力所可以逆转,试图阻止自己的灵魂悄悄的脱离身体,却只能眼睁睁看着两者在路途的奔忙中渐行渐远。不如学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抬头仰望,一时间只看见空中拨不开的尘霾,也可开壶畅饮,品味明丽清新,任皎洁月华流转,相伴自身。
作者: 芮成    时间: 2019-5-12 17:02
体验生命的静香

    温一壶月光入酒,沏半盏花韵吟诗。
   “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那一年的夜晚我曾陪你看花束零落。一缕花香穿过风与时间的空隙,多年后依旧残留在日记深处。
    一个幽静的午后,窗外的桂花开得正好。阳光滤过碎碎花叶投下斑驳的影子,花香似乎慵懒地不再流动。一个人轻轻地放下包袱,坐在窗边最舒适的角落里,捧上一本书,看着夕阳西下在书页上留下不同的光影,体验生命安静时的淡香与唯美。(孤独中的美,安静,思考)
   “把初恋的温馨用一个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装,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的时候,掀开盒盖,扑面一股热流,足以使我们老怀堪慰。”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因为那是我们一次次地向生活说不,一次次倔强地勾勒出梦想的轮廓,哪怕被打压被伤害被击倒也不放弃的一颗跳动 的心。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望老时的我们回首,能欣慰的发现年少的自己还保留着稚嫩的微笑,与我们背影相对。(过去,时间,珍惜,梦想)
作者: 张瑞    时间: 2019-5-12 17:31
作家应是带给人希望与力量的。秉持着这样的信念,用慈悲与温柔的眼看待这人世间的林清玄,写下了如同天边自在的云一般柔软的文字。无疑,林清玄是一位细腻真诚的人文主义者,他把目光投注于生活中的小事,也许不起眼稀疏平常的小事,寥寥几笔,于是细微处便放大了,清晰了,明亮了,超凡脱俗了。他笔下的生活,才是生活,乃至是生命啊。海子要看太阳,林清玄要过日子。
其实我觉得林清玄和苏轼很像,两个人都活在人间,生活着,是确确实实触手可及的鲜活的人。他们把有限的,甚至无趣的日子过的热热闹闹的,每每从岁月长河里咂摸出点滋味,就欣然提笔写下,活得洒脱而不超脱,淡然而不漠然。(纯粹随笔,兴之所至)
作者: 王杨    时间: 2019-5-12 17:34
“人间最美是清欢”。林清玄出生于贫困的家境,家里每天都为三餐烦恼,而他却能保有一份恒常的心境,惬意自在的寻找生活的情趣,写出“以清净心看世界,以平常心生情味”的语句。清欢并不来自于宠辱皆忘,苦修深修的处事态度,而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清欢是一种超然的精神力量,它能使你在野菜中品味出胜过山肴野蔌的清香,使你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使你感动于林间的鸟鸣,使你比于喧闹的晚宴中更愿意静静的品一壶冻顶乌龙。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当我们的心真正的懂得了清欢,生命中的污泥便会如水面偶尔飞过的鸟影,逐渐消逝,而那在未名角落等着的,是盛开的莲花。
作者: 黄纪衡    时间: 2019-5-12 18:06
“十六岁的姑娘面如桃花,却偏要涂脂抹粉。”《红与黑》中这句戏谑轻快的引用,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斑斓浮光中,却好像抹消不去的影子,勾画出了人们最真实而不堪的轮廓。我们总是如此,用夸张失真的妆容给自己贴上引人注目的标签,假装对投来的赏钱不为所动,自傲的笑容和狂喜的心跳却暴露了心中的摇尾乞怜。当膨胀的自尊像脆弱的泡沫,一触即破时,又用受害者的口吻痛哭自己被世界所胁迫,声嘶力竭地痛斥世俗的黑暗愚昧,等自己想要重拾初心时,却发现过去鲜红的血液,早已干涸在自己“血色罗裙翻酒污”的杯盘狼藉中。另一个真实的自己,就这样在自己的漠视之下,溺死在了心灵的深处。
而林清玄先生的“清欢”,把一颗颗行将就木的灵魂,拉回了一方宁静的天地。没有筵席欢场上的载歌载舞,纵情纵欲,只有“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的惬意恬静;除却了低声下气的假意相迎,强迫己心,却有“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人生真性情。在他的笔下,人们逃离那个喧嚣的世界,与山间清风为伴,与一壶明月为伴,与自己的灵魂为伴,就这样像一个懵懂的孩子,感受到了发现一个世界的崭新的欣喜——那是属于自己的世界,属于自己的人生。生如逆旅,与他人同行,知人间冷暖;与世界同行,知万物兴替;而与自己同行,方知生命意义。
(大概是关于发现自己回归自己...之类的)

作者: 薛宇翔    时间: 2019-5-12 20:44
清欢
无须深浅碧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世事烦扰纷杂,多少人掘泥扬波,餔糟歠醨于名利场之中,将儿时的梦想抛在一边,生活还在向前,可似乎心却留在原地,原本玲珑剔透,现在却膏上了厚厚的污泥。这种美的缺失,来源于急躁的欲望,总是在思考如何得到,却一直在失去。
林清玄曾这样劝诫人们: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给昏昏沉沉中的人们一股清风。林先生自幼生活贫苦,故最能体会清欢之美,集一奁桂香,温一壶月光。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纵然红尘纷纷,又何妨?依然能在尘埃中凝视出花朵,于嘈啾中辩闻仙乐。正是这样一颗不急不躁,淡然自若的心,让林清玄从贫困的家境走出,成为文学大师。



作者: 赵煜杰    时间: 2019-5-12 20:49
在灯红酒绿的现代都市中,清欢似已消散殆尽,何处可寻?不然,在窗台处,放下透明的小瓶,便可以看着它乘着月光缓缓积聚,盈满;在酒席上,以诗词下酒,它便藏于诗词中,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行路之时,留意一旁的小花,为那一抹阳光下的色彩感到欢欣与惊喜,它便带着色彩,将晦暗的生活点亮。“人间最美是清欢”,生活不能缺少这淡淡的,不起眼的一抹,它只是小小青草,却让辽阔的原野不再沉寂苍茫;它只是涓涓细流,却让巍峨的高山有了生机与趣味;它只是点点繁星,却让漆黑的夜空有了浩瀚,有了神圣,有了无穷无尽的想象;它只是淡淡欢愉,却让灵魂不再被生活左右,心灵不再被岁月磨蚀,生活不再被一时的落魄压垮。因为,有了清欢,人的意义,就会属于自己。
作者: 刘家辰    时间: 2019-5-12 20:58
本帖最后由 刘家辰 于 2019-5-13 22:31 编辑

“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林清玄显然是“贫而有志”的典范。有着17个兄弟姐妹的他,小时候根本吃不饱饭,家里每天为三餐烦恼,但是贫穷没有限制他对未来的期待,父亲的打骂嘲讽也没有削减他追求梦想的决心——他从三年级开始就立志当一名作家,努力读书,为自己的写作梦不懈努力。十七岁开始发表作品,三十岁就拿遍了台湾所有的文学大奖,这样的成就,不得不说是他一心追求梦想,一路努力的结果。现如今,我们不再为吃穿用度烦忧,环境的的阻碍更不应成为我们放弃梦想的理由,“心之所向,素履以往”,坚持自己的方向,定能在未来看到一束光亮。

作者: 李舜天    时间: 2019-5-12 21:08
徐行尚开,速进则阖。燥急的心,嗅不到从容娴雅的花香;冒进的人,步步都可能踩到自布的地雷。我们常会疑问:“如何才能享受清欢?”朝山谒水,叩经问史,回答的声音说:“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点一盏清欢之灯,守住独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浪费时间慢慢走,享受生活中的每一处细节。拾一只蝉蜕,发现生命的智慧;装一酒壶月光,用文火温来喝,这闲适清静的生活,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浓,自有一种清明、深刻和远大啊!
作者: 杨麓宁    时间: 2019-5-12 21:17
无关艳俗,而是清心;无关格调,而是性灵;无关此时世相如何纷杂迷离,且顾彼时月光下酒是否温细真醇。“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林清玄便是那清欢之道最虔敬的信徒。略而思之,清欢大致也能分成三重境界。一则用心灵感悟自然,诚如林老笔下那“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乃是对山水轮回,生生不息之道的发现与参谒,拥有这样一双提纯自然清味的慧眼,久而久之便能“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二则用心灵软化世俗的棱角,人生在世,不称意者十有八九,然林老却可“常想一二,不思八九,事事如意”,这不失为一种处世的情怀,常思量之,世纵芜杂,荆棘遍生,与我何涉,自在无碍。于是便与安然顺遂为伍,于是“历经万般红尘劫,犹如凉风轻拂面“;三则用心灵洞悉心灵,晓得为生命化妆,为心灵化妆何其善哉;晓得敞开心窗,面对凡尘俗怨时心中不应只有一豆坚韧的红烛灯火,还始终存蓄着柔软皎洁的白月光。惟如是,人便不再承受心随境转的惘然无奈,而臻于境由心转的大气象,境乃清欢境,心乃清欢心。
作者: 李超影08    时间: 2019-5-12 21:24
在那些人奔波于尘世,拼命又绝望地追求着过眼云烟时,林清玄爬上阳明山的白云山庄,俯瞰堆叠着的高楼与人欲。
就在那里,他坚定地守住自己小小的天地,洗涤自己的心灵,放下执念,不浮不躁,不慌不忙,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
就在那里,品一盏雪沫乳花,尝一盘蓼茸蒿笋;温一壶月光下酒,牵一只蜗牛散步;等桂花零落,秋天过去,再打开瓶子,细细品尝曾经装起的桂花香;等到青春过尽,垂垂老矣,再掀开盒子,静静感受年少盛放的温馨。
人间至味,不过如斯。

作者: 张成琦    时间: 2019-5-12 21:31
    云自漂,水自流,花自绰约,柳自窈窕,没有表达的欲望,没有理性的束缚,一切都自在优游,如水流花开,无机自发,一念心清净,处处莲花开。林清玄苦苦追寻那一方净土,他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时时发出感慨:“我愿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在热恼中得到清凉的人。”而陆羽也是如此,他“不羡黄金罍,不羡白玉杯,不羡朝入省,不羡暮入台”而是“千羡万羡西江水”。他隐于山林之中,在寂静中自娱,在喧闹中自净,极力追寻那平和瞻荡的境界。佛教中也曾提出:“佛祖沾花,迦叶微笑”的境界。把浮名换做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成一缕轻烟,尽成因果,这不正是佛家所提倡的境界吗?我们应秉持一颗不染之心,如同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清净微妙。而这正是孟浩然所说的“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尽,应知不染心”。
作者: 曹润龙    时间: 2019-5-12 21:55
主题:提到空谷,有人想到的是悬崖,有人想到的是栈道桥梁
正文:每个人都曾遭遇生命中的空谷。于自己而言,空谷是一片未知的黑暗。对迷雾般困境的无端猜疑,使人沉沦与消极,而这时从那狭小的缝隙间溢出的便是乐观与执着的光辉。“每一缕阳光都有欢乐,每一个角落都有禅悦。”在那物质极度贫乏的年代,对于年幼的林清玄阅读与写作便是他生命中的那抹色彩。他对自己的物质条件似乎曾未在意,有时一天只能吃上一个馒头,饿了,便以水充饥。所谓“一箪食一瓢饮”便是他早年生活的真实写照。与此相对,对于精神方面的汲取他则毫不懈怠,家务之余,便沉浸在阅读的时光中,一步一步构建自己的作家梦。17岁的他怀抱着“唤起一些沉睡着的美丽的心”的愿望向广阔的世界线上第一声高亢的啼叫。——鸣声回荡在空谷之间筑起了一座座栈道梁桥。
作者: 颜韬    时间: 2019-5-12 22:01
“夫物之所以生,功之所以成,必生乎无形,由乎无名,无形无名者,事物之宗也。”杯盘狼藉的酒菜是有形的,而月光诗词却是无形的。这种无形的事物才是原始而无穷的。温一壶月光下酒,将各种无形的事物融入到酒杯之中,融入到自己的精神与性灵之中。就像魏晋名士“朗朗如日月之入怀”“濯濯如春月柳”,漂亮的外在风貌融合了高超的内在人格。抛却外在的纷繁,天女散花而不着身,才能够真正品味自然的真味,并求得造型艺术的气韵生动,因而才可能达到宠辱偕忘的境界。在这种无形之中,情感本身变得丰富,抛却了现实的束缚,却又能通过情感的多样丰富现实的枯燥,使消失于无形的事物又重回到我们的记中,又产生于无形。
作者: 田雨晗    时间: 2019-5-12 22:02
方向:心灵的力量【?】
林清玄先生言:“活着即是修行。”人生于这世间,修苦难,修欢喜,修现世的福祉和来生的功德,更是以世间万物,去修一颗善良,柔软,时刻热忱的心。先生刚开始写作时,笔下也不曾免俗的有过令人悲伤的句子,但是他的母亲告诉他,作为一名作家,应有一颗温柔而慈悲的心,传递给大众鼓励和希望。于是他于柔软心中种下菩提的种子,发出大悲的芽苗。他教我们要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如此,才能在于俗世间生活时,虽不免沾染满身风尘烟火,却仍有一双明亮的眼,有一颗温柔的心,怀有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源泉。心的柔软,是最有力量,也是最为恒常的。
作者: 章开宇    时间: 2019-5-12 22:03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处于六道轮回的芸芸众生,生来就是为了消除孽障,完结果报。看似美好没有任何烦恼的天道众生,每天随心所欲,没有肉体和心灵上的痛苦。可是,就便是因为这每天纸醉金迷的快乐,无休无止的欲望,他们终将会重新回到六道。永无止境的轮回,但人生最美是清欢浪漫,若一个人真正感受到了清欢,这世界上最美的力量,这源自无欲无求的快乐“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生活在这世上,每一时刻心中都能洋溢着快乐的漩涡
作者: 姜楷奇25    时间: 2019-5-12 22:06
林清玄点例
  和谐,可以是内心的一种清淡欢愉。//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最喜欢苏轼的一阙词:“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为了品味这一抹清欢,林清玄一生从未停止追寻它的步伐。小时候,他曾在家乡的田野里漫游,看农人种下桃花心木,感悟阳光与生命的味道。中年时,他用空瓶装满桂花,待到秋天过去,再打开细细地品尝。他常温一壶月光下酒,吟几句李白诗,读几首稼轩词,在躺椅上静静地躺着。到晚年,他返璞归真,和农夫一起翻晒稻谷,于故乡的田野上觅得自己的那棵菩提树,安然坐下,品味清欢。//在冷冷清清中风风火火的文人告诉世界,和谐的人生,亦可以在清淡中寻得欢愉。
作者: 刘宇韬32    时间: 2019-5-12 22:07
主题:清欢
    与其深陷在尘世的泥沼中泯然众人,不如于无人处觅得独属于己的清欢之境。 苏子那句“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犹如黄钟大吕仍然萦绕在我们耳畔。在躁动的现实中沉淀自己的内心,让困住自己的尘世浮华烟消云散,方能为心灵赢取一片净土,赏静水流深,星月无眠,静待花开。正如林清玄先生笔下所写,清欢正是来自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唯有坚守清欢之境,方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平常心生情味,绽放人生不一样的烟火。
作者: 仇宇凡    时间: 2019-5-12 22:13
  主题:清欢                                                                                                                     
  在尖酸刻薄的社会大剧院里,我们似乎已经习惯了喧闹,却忘却了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莫过于静心。在复杂的世界里,做一个简单的人,保持内心的欢愉,默守一颗清净之心。在一次演讲中,有人问林清玄老师,为什么在你身边的人看起来都那么慈善、美丽?林清玄笑着对他说,因为你有一双清净的眼睛,所以看到的人都很美丽,你还有一个感恩的心,所以你才能看到其他人都很慈悲。正如他所说:“人生最美是清欢” ,在他的笔下,人们逃离了繁杂的社会,不在为生活名利而奔波烦恼,而是去观察桃花心木的姿态雄美,去细嗅阳光的香味。独孤及说,境不在大。清欢之境便于清静之心灵中筑成。去拥抱清欢吧,你的生命正在这发出最耀眼的光——“迟迟白日晚,袅袅炊烟升。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作者: 方雨鑫07    时间: 2019-5-12 22:16
追求     人生态度
活着即是修行。追求现实的充盈,追求精神的富足,追求一个人的陪伴,最后追求一个人的孤独。闭上眼睛,远方火车轰鸣,身边人声嘈杂,夏天不再听见蝉声清脆,冬天不再拥有唦唦白雪,留声机里的音乐都成了奢侈的享受。厌恶旁人的指手画脚,烦躁亲人的嘘寒问暖。想逃,逃到一个地方,独自一人,孤独快乐。带上一壶酒举杯邀月,对花自斟,哼一只不成调的小曲儿,醉卧花间。亦或是捧一杯清茶,陷在竹编躺椅上,阳光沐浴,鸟鸣声声。在孤独中寻找遗失的美好,心中时刻载着喜悦,明日继续迎接这纷扰的世界。在俗世中追求孤独,为自己辟出一座孤岛,一个桃源,装饰上一缕欢乐的阳光,一朵温和优雅的白云,一个禅悦的角落,当世界转动时,留下每一丝惊艳每一缕幸福。
作者: 夏程远    时间: 2019-5-12 22:37
主题:自然 淡薄 清欢
  随着科技的发展,城市与国家的的距离不断缩短,最终接近于”地球村“。但这方便的交通却反而拉远了人们与自然的距离。人们在钢铁的囚笼中,脚步无法迈出,眼界无法开阔,心胸无法敞开。最终只是在车房物质的饲养下获得虚假的欢乐。《光之香》所描述的阳光香味所带来的清欢是这些五感在城市的功名利禄之玷污下退化的人们绝无法想象的东西。”是啊,眼要清欢,找不到绿水青山;耳要清欢,找不到安宁和谐;鼻要清欢,找不到干净空气;舌要清欢,找不到原汁原味;身要清欢,找不到清凉净土。”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是何等的境界,泊在生命的湖里,也方有如此,灵魂才会在大自然中得到净化升华。可惜世人不解此道,只知一味的蔑视自然,掠夺自然,征服自然。人们若不醒悟,“要找清欢,就一日比一日更困难了”。(——林清玄)
作者: 杜宁宇    时间: 2019-5-12 23:14
为了达到人生的高峰,我们会以坚硬的脚步走在征程上,奋不顾身地走遍天涯海角,但是释放出温暖柔情却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就像舌头比牙齿更能承受住岁月的磨蚀,柔软也比一味刚强更加有力,也更加恒常。林清玄就用他柔和、充满慈悲和智慧的文字印证了这一点。尽管年幼时的林清玄靠着坚忍不拔的精神克服了贫穷给他带来的种种困难,但家庭教育在他的心灵里培育了一颗“柔软”的种子,他的散文滋养了无数人的心灵。“我们内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林清玄的精神和品质也一直伴随着我们,如同萦绕在心头的和风,恒久地抚慰着我们的心灵,告诉我们要柔和。
作者: 华宇贤    时间: 2019-5-12 23:21
掀开眼帘,阳光柔和透过窗户铺洒在你的房间,仿佛一片光景被点亮,辉烂纷呈,温暖将你丝丝缠绕,世界便被温柔拥裹。温柔的光彩似月下新酒,稚嫩而又弥漫芳香,迷醉入心,清玄先生未醉却已迷离,恍惚月光仙境,云香幸事。温柔又如烟无形,裹挟时光缓缓推移,触动了你心扉的记忆回流,樱花落幕,湿露欲滴,降下了世间的美好,繁华似锦。涟漪忽泛,温柔的水光荡漾你的心灵,浮洗纤尘,掀开眼帘,映衬温柔的世界。

作者: 淘宝网与大便士    时间: 2019-5-12 23:54
读着泰戈尔的诗,宛若在听一首首宛转动听的小夜曲,涵养了人生的哲理,描绘了恬静的生活,比喻精湛,排比精炼,意境悠远,回味无穷;读着泰戈尔的诗,宛若一声声敲响的铃铛,使自己无数次地回首所走之路……
作者: 李浩诚    时间: 2019-5-12 23:57
方向:梦想,追求,成功,时间
林清玄在家里每天都要为三餐烦恼,一天只能吃一个馒头的困境下,心向写作,最终写出了《和时间赛跑》《桃花心木》等著名作品。他认为,人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
林清玄读小学时外祖母便去世了-外祖母永远不会回来了-所有时间里的事物,都永远不会回来了-有一天你会度过你的所有时间,也会像外祖母一样永远不会回来了-一次放学回家,他看到太阳快落山了,就决定比太阳更快的回家-那一天他跑赢了太阳—----以后我常常做这样的游戏,每一次比赛胜过时间,我就快乐得不知道怎么形容。后来的二十年里,我因此受益无穷。虽然我知道人永远跑不过时间,但可以比原来跑快一步,如果加把劲,有时候可以快好几步。那几步虽然很小很小,但是作用却很大很大。
好句:
1.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2.不只是树,人也一样,在不确定中,我们会养成独立自主的心,不会依赖。在不确定中,我们深化了对环境的感受与情感的觉知。在不确定中,我们学会把很少的养分转化为巨大的能量,努力生长。
3.这不是稻子的气味,是阳光的香味。
4. 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
5. 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
慢变老
6. 人的贫穷不是来自生活的困顿,而是来自在贫穷生活中失去人的尊严;人的富有也不是来自财富的累积,而是来自在富裕生活里不失去人的有情

作者: 王远哲    时间: 2019-5-13 00:19
方向:发现生活中的美
温一壶月光下酒,待到月色满布,看清泉石上流;秋色满天,菊花煮淡酒,却道海棠依旧。林清玄的酒若水般善利万物,融进山香云气、莺歌燕舞。他将消逝于无形的事物调入酒,喝出生命的气度。追忆似水年华,本就应是在细处发现美好,并试着将它们记录下来。于此,岁月的脚步走过,它们却不至于云烟无形,而是化作一个个细微的感动,在恬静的夜晚中浮现。我愿采入花、蒲草荆棘,插花插到风晴雨露,在花间缀入春夏秋冬。绣一个小小的香囊,里面放上薰衣草,放在背包中,身边将会萦绕着一个紫色的梦。生命是虚幻与无常的,但倘若有一颗敏锐的心,为着那些美好的过往浅斟低唱,它们便会化作美妙的音符。

作者: 邓奕倩    时间: 2019-5-13 00:34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5-18 15:09 编辑

清欢
林清玄先生曾提及,年少时读过一阕苏词,甚是喜欢,便是:“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而其中“清欢”二字,尤为耐人寻味——于苏轼,静听斜风细雨,坐观薄雾疏柳,细品山间野菜,是他的清欢;于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盛满瓶桂香煎茶,于海棠丛中醉,于腊梅树下醒,是他的清欢。此情此举,无关物质,无关名利,有的只是内心深处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热爱,是灵魂于山林草木之中的沉醉。所谓“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而这一味清欢,正是当今最好的化妆品——它将胭脂水粉遮蔽,于繁华俗世之中捧起一颗善良而纯真的心,而这颗心,“可以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可以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高贵的价值”,可以于尘埃之外,永远葆有一份明鉴万物的清明。于是,麻木被唤醒,人终于能够品味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的美好,能够从一茎草上读懂春天,从一片霞中读懂岁月。

作者: 陈佩瑶    时间: 2019-5-13 00:41
#欢喜心#
处处莲花开,心若香茗,静听花开。“生命里偶然的欢喜、悟、心灵的光,就像鸽子麻雀突然来到我们的窗前,当它们飞走的时候,我只要保有那种欢喜就好了。” 林清玄在其微博中这样写道。确实,心所要的,不是足够多,是足够欢喜。心有欢喜过生活:在喜乐的日子,风过而竹不留声;在无聊的日子,不风流处也风流;在苦恼的日子,灭却心头火自凉;在平凡的日子,有花有月有楼台;随处做主,立处皆真,因为日日是好日呀!人生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应对世界纷纷扰扰,求一片平和之地,怀一颗欢喜之心,世俗似乎也美起来,淡淡泛起光辉来。永远记得先生说的那句:“时刻保持内心的喜悦。”
作者: 卞可歆    时间: 2019-5-13 14:55
本帖最后由 李翔 于 2019-5-18 15:13 编辑

“活着即是修行”,林清玄先生的一生便如此言,生命的每刻无不带有着一番禅意,宁静、美好。在他的世界里,生活如寻常的打坐,少了一份喧扰,多了一片和淡。在他的文字中,已然滤过许多都市人声鼎沸的嘈杂,于自我的安静与孤独中,品出一番独特的人生哲学。他像一位带发修行的僧侣,过着与我们一样的平常生活,行走在寻常巷陌,少抱怨,多发现许多和淡的美。一壶洒在酒中的月光,一条可以嗅到阶下青香的石凳,一米含香的阳光,生活是简,亦是美。品细微之美,悟人生之道。
作者: 薛宇翔    时间: 2019-5-13 19:40
章开宇 发表于 2019-5-12 22:03
“娑婆苦,娑婆苦,娑婆之苦谁能数。“处于六道轮回的芸芸众生,生来就是为了消除孽障,完结果报。看似美好 ...

对清欢含义阐述少了一点
作者: 吴曦月    时间: 2019-5-13 19:50
主题:成长,面对苦难(是的写了个完全无关的主题与完全无关的内容)
选材:《桃花心木》
正文:成长再怎么顺风顺水,也总是会在幽深的夜,让生长痛隐隐作祟。就像在遭遇旱涝震颤时只能心中祈祷祈求上天一般,在成长面前,人们束手无策。他们怎么会没想过要参与生命的筑建?但广褒大漠中深深埋根地下的骆驼草,荷花淀里无人留意的高挺着的蒹葭,就是比囿于大鹏的养尊处优的多肉,更旺盛,更坚忍,更朝气蓬勃!而孩童的成长,最不能像多肉。失去了独立之精神的孩子,在极为舒适的环境里,只会养成机械状态的固定了生命法则的菟丝花,在时光的浪里淘沙下,什么也留不下。所以成长吧!去直面苦痛与艰险!在刻骨铭心的肉体的撕裂感,随着筋肉与灵魂在残酷炙日的灼烧下蒸腾,浓缩,升华,于是,小树苗消失了,留下的只有那与屋顶齐高的桃花心木,种树的人不来,桃花心木也不枯萎了。
作者: 张旻骏    时间: 2019-5-13 20:42
主题:初心???生命???
“活着的意义本身是为了追求快乐和幸福,而非为了生活一路丢弃最初的纯情和快乐”清玄大师8岁励志成为作家,30岁那遍台湾所有大奖,他的语言如流水,又似冬阳(星云大师),南怀瑾也笑言“我的下册就交给他写了”他走过繁华红尘,历尽千帆,一直坚持所爱,从未放弃,儿时行走世界的梦想,他一直保留到了生命的终点。人生不乐复何如,因一朵花开而欣喜,饮一壶月色而陶醉,在生活中触碰禅意,以平常心生情味,他将自己的生命活出了平常中的不平凡,单纯中的不简单,愿我们都能走出半生,归来仍是少年。
作者: 王炜    时间: 2019-5-13 22:18
主题:清欢
玻瓶璃藏香,玉壶里温月光,这是清玄大师从喝酒中得到的清欢,是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所得到的清淡的欢愉,试着找到属于自己的撄怀抱,只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要找清欢,可是一日难似一日了,对于吵闹司空见惯,使我们挥霍了自然恩赐的清凉散。 锁声金掣阎门环,却很少有人再去关心十二栏真珠随帘而卷的意境。寻找清欢需要你绽放自己的莲心,早起,去欣赏露水酣睡的姿态;春天,仔细聆听花开的声音。摘一朵芍药,插一枝荼醾,对春风回以花月给自己的微笑,任凭拂柳细风吹起自己的衣角。
作者: 舒心09    时间: 2019-5-13 22:47
“化妆的最高境界可以用两个字形容,就是'自然'。”清玄大师曾请教一名受人尊敬的化妆师,化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得到了“无妆即自然”的答案。正如写文章一样,词藻的堆砌、过分的修饰只能造就拙劣的文章,这是肤浅的文字的化妆;而光芒四射、抓人眼球的文章也只是为了吸引他人作出的伪装。只有自然的流露,无妆却剩有妆,让人从中品出生命的真味,这是生命的化妆。由此,便可推及人生的化妆。人们过分追求脸上的妆容,为了掩盖瑕疵,抑或是为了突显自己,甚至扭曲了个性,失去了协调。只有心灵的化妆可以改变气质,让内心充实丰富起来,让生命的净土洒满阳光,用点点星光点缀灵魂。一切表相都有着深刻的内在意义,在表相上用功终究浮于表面,无法浸润生命。不一味追求改变表相,从内在蜕变,方是化妆生命的真谛。
作者: 11班沈毅    时间: 2019-5-13 22:51
好,我发了
任凭成功从头顶掠过,还对着无辜者出言不逊;处境日益困窘,不知所措时,还向着邻人竖起尖锐的剑脊——这是刺猬人。在骇人的外衣下,是偏执的观念,狭隘的思维和不堪一击的心理防线。每个人都有刺猬的一面,大人是大刺猬,小孩子是小刺猬。而有这么一位先生,竟原意忍痛拔去周身的尖刺,洋溢着笑容,显露柔软的肚皮,在冰冷的世上撑起一片温暖的境地,他就是林清玄大师。食野菜品淡茶,感叹“人间有味是清欢”,与老翁闲坐田间,嗅着阳光的味道;在夕阳下执着狂奔,跑赢将落的太阳。正如他所言,三流的文章是文字的化妆,二流的文章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文章是生命的化妆。敞开胸怀,热爱生活,相信再冰冷的尖刺下,都有一颗火热的心。
作者: 陈姿含    时间: 2019-5-13 23:36
“步履一双,清风自在,我有明珠一颗,照破山河万朵”说这句话的人叫林清。七岁开始趴在祭祖的神台前写作,渴望飞翔的姿势,做着作家的梦,受母亲“多写一些欢乐的事,少写一些痛苦的事”的影响,清欢便成了日后他文字的代名词。十四岁那年背一空布袋,装一个空玻璃瓶离开故乡高雄,开始漫漫求学之路。处于苦难之中的人常从他的文章里寻找慰藉,慢慢地便能“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让自己生活在玫瑰里,清欢自在。他爱文字,更爱故乡,将母亲在他临行时赠给的一瓶故乡的土壤视若珍宝,仿佛那装的是一琉璃瓶初恋的味道。三十岁前拿遍台湾文坛所有的奖项的他,后隐居上山修行,心中有禅宗,自间有菩提,为世界盛开出一朵最美的花,给人们的心灵留下一片绿荫。
作者: 刘函睿    时间: 2019-5-14 00:52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作者: 杨可    时间: 2019-5-15 22:59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姗姗可爱。”归有光寥寥数笔,即为至情之一,淡淡几句,看似寻常,却道破生命深境的真谛。然而,多少人行色匆匆,带着一颗燥急的心,即使路过花园,也嗅不到从容娴雅的花香;他们又时常冒进,仿佛步步都可能踩响自布的地雷。林清玄曾言:“把桂花香装在空瓶里,把初恋的温馨装在琉璃盒子里,把美好易逝的东西保存下来以后品尝。”是啊,人生大可将浮名放下,若能忍把浮名,换做浅斟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能着身,荣辱皆忘,前尘往事化为一缕轻烟,尽成因果,不亦可达佛家苦修深修的境界吗?也许到那时,我们能品出一壶美酒中风趣的性灵,而不是放走那桂香袅袅,徒留格调这个腔口易描的空架子。
作者: 朱佳睿    时间: 2019-5-18 15:23
木心谈到人认识自己的第三重目的时:“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是孤独的,要找伴侣,找不到,唯一可靠的还是自己。”人生而孤独,注定无人理解无人“赏析”,连双胞胎的心都是分开着的。有人问:“如何排解?”答曰:“无须排解,享受孤独吧。”林清玄说:“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诚然,一人饮酒,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与人交往的烦恼,自我取乐,独斟自酌,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惬意。

作者: 侯雅馨w    时间: 2019-5-18 21:44
本帖最后由 侯雅馨w 于 2019-5-19 19:59 编辑

半升铛内煮山川

       上学路上,与一辆自行车擦肩而过。

       迎面而来的是一位面色黝黑的环卫工大爷。自行车的车头上插着一支风车,风车旋转着,每一瓣都在晨光下反射出耀眼的光。大爷叼着烟,嘴唇微动,大约是在哼着小曲吧。

       “一粒粟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一支风车内,大概也转着他的一个世界,一片山川吧。

        一支风车,便是生活中点滴最平凡而朴实的美好吧。像是林清玄儿时的一块番薯糕,一碗鳝鱼骨汤,简单而有味;像是林徽因窗前的一树梅花,几缕阳光,娉婷而美好;亦像是惠特曼家乡的一片草叶,一捧泥土,质朴而伟大。他们守护着这些细微的美好,亦在心间,为自己长久地点上了一盏明灯。

        而我们多数人无暇去发现这些美好,于是我们心间的小草褪了色,淹没于黑暗,于是我们身处的繁屋的每一扇窗,埋藏了无数没有血色的蝴蝶。人心渐渐结冰,我们只顾低头疾步,只顾叹息抱怨,急急切切,而错过了无数场海棠的花开花落。

       一支风车,或许是一次烦恼的远行。在旋转中,在熹微晨光下一次次光与影的变换中,光,照亮了人心,风,亦吹走了阴霾。何妨一抬头?迎春花未谢,月季已开;空中划过的痕迹中,不仅有飞机,亦有风筝;夜幕中的小区有从垃圾桶上一跃而下的活泼的黄鼠狼,或者,我们也可以乘着这月色,诵一首《春江花月夜》 ?

       一支风车,或许是一座生命的驿站吧。它渐渐成为我们心灵的慰藉,灵魂的庙宇,成为我们于茫茫世间为自己建造的一座避风港。它是陶潜的一方田地,是刘禹锡的一间陋室,是庄周的一只蝴蝶,是柯西莫的一棵树、一片树。

       一支风车,或许亦是打开灵魂的一把钥匙。我们的灵魂本多轻盈,禁锢于皮囊太久,便渐渐失去了活力,失去了生机,渐渐变得麻木、冷酷、无情。一支风车,点滴美好,像是为灵魂的孔明灯点了火,于是一点光亮渐渐升腾,盏盏汇集,便也具有了照亮这个夜空的本领了。

       亦难怪余秋雨先生见了沙原的隐泉,感叹道:“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贴着大地,潜伏在深谷,君临万物的高度,到头来,只构成自我嘲弄。”真正温煦的美色,亦熨贴着心灵,是沙原的隐泉,亦是佛山的一泉甘甜的无影水,是路边盛开的月季,亦是降落在草叶上的一颗七星瓢虫。

        一窗之隔,那辆自行车擦肩而过。

        一风车中藏世界,半升铛内煮山川。


(895字)


作者: 孙家凡    时间: 2019-5-19 11:22
                           信手几笔绘浮生
  大雪之日,湖边人迹冷落,倾倒于一抹新白,于是整日兴致勃勃。而又于日暮时,观灯一盏,其光烁烁乎,而雪莹点点,自空而下,天地静默于此,仿佛徒剩了灯,雪,与一痴人。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人间之致幸,莫过于将生活间星星点点至美收于囊中,欣然自得,不为旁人之冷眼左右,此之谓清欢。
  清欢,清净之间,便免不了孤独,不为此孤独所累,反深深乐之,所以谓之欢。古时之文人,常伴与孤独,从“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到“谁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高贵的灵魂从来免不了自酌清欢,他们不会追求整日的相互厮守,而是精神上的畅游。没有什么比散步时邀上自己的灵魂更加令人沉醉。孤独只是肉体上的,心灵上的丰足是绝对的,世间万物,无所不可寄托深情,当空中一轮皎洁于心头一片明朗相互辉映时;当天地一片苍白与内心一片澄澈相融合时,那种豁然开朗之感,足以陶醉任何懂得欣赏之人。张若虚赏到了这抹清欢,所以有了“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李白赏到了这缕清欢,所以有了“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无数诗人在此清欢间,寻得了自己,寻到了人生。懂得清欢,诗家之大幸也。
  然而时过境迁,诗歌在这个时代奄奄一息,清欢自然难觅,甚至连一丝清净都极为难得,我们还能陶醉与自我和自然这清欢之间吗?
  “世间不缺少美,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清欢也如此。愿像林清玄,于月光下温一壶浊酒,用空瓶乘一段桂香。“春天的时候可以面对满园怒放的杜鹃细饮五加皮;夏天的时候,在满树狂花中痛饮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共海棠俱醉;冬寒时节则面对篱笆间的忍冬花,用腊梅温一壶大曲”清欢不过是灵魂选择了自我陶醉,有酒,有景,还有沉醉于此的心,若有,再添几许知音,今亦可以是古,古也可以做今。水泥的囚笼终究困不住不羁的灵魂,物质的枷锁怎能锁住向往的心。
  那痴人立雪中,不知身边之人,无论时已傍晚,徒罔然而立,雪纷扬依旧,灯影幢幢然。
作者: 殷泽辉    时间: 2019-5-19 11:32
本帖最后由 殷泽辉 于 2019-5-19 11:33 编辑

平淡不凡
  一棵粗壮高耸的松树,也曾是一粒不起眼的松子;一条波涛汹涌的大川,本来也就是几条涓涓的溪流;天空中明亮闪烁的银河,原本只是宇宙中随处可见的尘埃。真正的伟大源自于平凡。
  没有人可以生来就是伟大的,而伟大和成功向来不是可以速成的东西。它是需要加之以岁月的装饰和经验的积累才可以慢慢显现的。但是在当今快节奏的时代,时间就是金钱,似乎我们再也负担不起时间来自我沉淀了。网络上充斥着,三十天速成,成功秘籍,快速提分等等,吸引人们的视线。殊不知成功并不能复制,亦或是速成。往往成功恰恰是来自于最容易被人们所忽略的日常生活。
  林清玄小时候,家境贫寒,每天都要为三餐而烦恼,为学费而烦恼。但是就是在这样一种环境之下,造就了他悲悯清真的散文美学风格。“人生最美是清欢”他就是这样,不慌不忙,不浮不躁,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淡定从容地过好每一天。而在这样一种禅意中生活,在平凡中度日,这大概也就是他真正感染读者们的地方,真正成功的地方吧。
  对平凡的生活,人们早已视作理所应当,失去了对其的热情和崇敬,似乎平凡生活给他的,只有劳苦与不幸。但是这劳苦与不幸,何尝不是一种财富呢?
杜甫诗中曾道:“文章憎命达。”在安史之乱之后,国家陷入动乱,叛军四起,他只好随着难民一道逃亡,缺衣少粮,拖家带口。在这样一个艰难困苦的条件下,心怀愤恨和同情的他写下了著名的三吏三别。而也就是这段困苦经历,彻底地改变了他年少时的豪放诗风,为他在后世得到了诗史的称号。在千年后的今天,他的诗歌依旧被人们所称颂。
  兵家胜败常事,人生起落浮沉。生活,很平凡,但是我们要是在生活的洪流中,拥通透清明之心于怀,以信仰为利剑冲破泥泞,在被粗砾碎石磨洗千万遍之后,用怀通透之心,自达圆足之境,便可化腐朽于神奇,化平凡于非凡。
  泰戈尔曾说:“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美的,但还是让我在默默献身的阴影里做叶的事业吧。”看似是平凡的叶子,衬托着尊贵的果实。何尝不是甜美的花朵,衬托着伟大的叶子。


作者: 林安城    时间: 2019-5-19 12:42
一壶浊酒,一片云霞,便是我赠与你的礼物。也许你渴望着功名,也许你在奢侈品之中沾沾自喜,也许你已被浮尘蒙蔽了双眼。但请你不要忘记善良,忘记自己的本性。努力成为一个精神灿烂的人吧,温一壶月光下酒,品一抹花香入眠。走在人生的旅途上,与自己的灵魂同游时,记得停下来看看,抓一把麦子,闻闻阳光的味道,等等风的脚步,也别落下花的香味。你要行行重行行,与时间赛跑,更要保有一颗清欢心,在这漫漫长路上,不浮不躁,不慌不忙地前行。
作者: 徐王嘉乐    时间: 2019-5-19 12:58
刺眼逆光
墙角的一束阳光,那是一束逆光。刺眼,却又如此明亮,为墙角那些被冷落的生命带来了活下去的机会。阳光,从不选择,一切的生命在他眼里都有活下去的权利。
自然界似乎一直遵循着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原则。猎物的分配,领地的占领,种族的繁衍,以及对外来者的抵御等,一切都那么井然有序。强大的同伴会教会弱小者生存的本领,能否领会却在个体的天赋。可如果,整个种族的个体都那么弱小,谁来救她们?
作家林清玄曾说:“这个世界一切的表相都不是独立自存的,一定有它深刻的内在意义,改变表相最好的方法,不是在表相下功夫,一定要从内在里改革。”越是弱小的种群就越会努力去改变内在。如果整个环境都在挤压它们,想方设法想把他们从这颗星球上消除,那他们就越让自己成为一束刺眼的逆光——“虫子是无论如何都无法被消灭的”,一位伟人曾这样感叹。
而随着时间的,那些过于强大的种族,由于早已适应环境压力,甚至拥有改变环境的能力,便开始注重外在的表达。《人类简史》中有这样的疑问:人在经历如此漫长的时间后真的是在进化吗?我们的祖先智人在远古是很弱小的种群,在敌人看来我们不过是蝼蚁,甚至是猎物,然而我们却一次次击败比自己强上数倍的敌人,因为那时我们的合作是以血肉为链,以生命为代价的。反观现今,我们似乎更强调个人主义,合作也只是暂时的,等利益尽了,合作自然就断了。
“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脸上的浓妆淡抹终究比不上一项生存技能。蚊子,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敌人”。在我小的时候,打蚊子,就是乐趣,在家里雪白的墙壁上寻找细长的黑点,可比在书上玩找不同要有趣得多。我总是会嘲笑它们不会躲藏。短短十年,现在若想在家中寻找它们的身影可得花上不少功夫。它们学会了鉴别浅色与深色!同样是十年,我们也学会了点东西,学会了用各种化妆品和手机软件将自己“美容”成另一个人。
永远不要嘲笑比自己弱小的生物。在我们享受这样的环境时,它们却在为了生存而斗争着,进化着。也许有一天,这一束刺眼的逆光会发出使你惊叹的耀眼光芒。
作者: 宋晓宝    时间: 2019-5-19 15:08
幸福
  “将月光装在酒里,用文火温来喝”初读至此,便沉浸其中,感受林清玄的幸福,旋涡式的幸福。
  我们苦苦追寻的幸福,往往又在点滴之处等待着我们,它也许藏匿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上的珊珊树影中,又或许凝结在那列宁格勒的芬兰湾上的偏偏薄霜中。幸福并不是汲汲于它的人所能感悟到的,它是细致中的芳华,是生命清泉上的一抹月辉。
  可人们仍然苦苦求之不得,趋名者醉于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车马。我们始终破不了这最次等的幸福,流于表象,无法自拔,因而浮华散尽之后,又被空虚与寂寞折磨不断。失去了幸福的充盈,生命如苇草般倒了下去。
  能以月光下酒者,必然是心思细腻的人,在每一个与花香邂逅的早晨,都会不由自主的停下来,驻足欣赏,任花香雨点般撒在身上,正如居斯塔夫 福楼拜对于日出的喜爱,在每一个黎明破晓之际,东方亮起鱼肚白的时候,他都沐浴在阳光里,洗去黑夜,品味精神被照亮的幸福。倘若没有一个细腻的心灵,即使西湖的秋水涟漪,也难以让你心生荡漾,更不必去赏冬天西湖的雾凇沆砀,上下一白了。
  “我们不是只靠吃米活着”巴金在《灯》里写道,生活也不应缺少幸福的点缀,百无聊赖之际,就听一段雨煮茶茗,夜晚工作之余,也能欣赏虫声片片,学着像孩子一样,去嗅每一片秋叶的味道,爬上山顶,去感受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点点清欢存在于生活之中构成了它的幸福,而春花秋月,夏蝉冬雪,幸福处处皆是。
  “人的一生,苦也罢,乐也罢,得也罢,失也罢,最重要的是心间的一泓清泉里不能没有月辉”人生因月辉变得丰满,丰满了羽翼,生命也灵动了起来,散发出雍容典雅的芳香,于生命最美状态感受幸福,是生活的充盈,生命的丰满。正因如此,苏子在九死之中也能悠然说道“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细细的感受生命的每一处色彩,学着在黑白里温柔的爱恋彩色,在彩色里朝圣黑白,感受由内而外的幸福,学着把今夜的桂花香装瓶子里,待到秋天离去,便能收获满心的欢喜。
  温一壶月光下酒,酒中满满都是幸福。(807)


作者: 卫勃旸    时间: 2019-5-19 15:43
    明朝散发弄扁舟
    “我愿深深扎入生活,吮尽生活的骨髓。”
    从古至今,此世间不乏隐士:陶渊明归隐田园,竹林七贤山间享乐,梭罗先生忘却名利遁入瓦尔登湖。每日坐在深山中,四处漫游,温一壶月光下酒,便是清欢。
    可世人大抵品不得此美,每日穿梭于林立高楼间而不倦,以生活换来多少功名也不满。他们大都称自己为了家人,为了梦想而牺牲,或是向残酷的现实而低头,可殊不知这不过是物欲的藉端。真的追求清欢的人往往被现实捻在手中,反倒是油嘴滑舌的“上等人”将清欢视为自己懒惰而庸俗的生活的外衣。
    苏轼曾在词中写道“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真正的文人都会用淡淡的清欢来涂抹自己的生活。张岱,那个白衣男子,将生活过得那样淋漓尽致。“极爱繁华,好精舍,好美婢......劳碌半生,皆成梦幻。”前半生繁华极尽,转瞬间却成梦如烟。“年至五十,国破家亡,避迹山居,所存者破床碎几,折鼎病琴,与残书数帙,缺砚一方而已。”太平年月,他有花草,有诗歌,有茶酒;亡了国,他有牺牲与死亡;他很满意自己的遭遇。这样的一生,甚好。
    林清玄先生向来以清欢心过生活,于其眼中,风动、树动,一切皆因心动。先生三十岁之前便拿遍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此时,他却抛去了功名,随着清欢独自隐居写作。于其身,清欢是一种美,是恬静的生活方式。他曾说过“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名贵;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也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大地。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先生如一尾越过龙门,沾上甘露的鲤鱼,蜕去喧嚣之鳞片,带着自己的浪漫主义跃入清澈如镜的池塘,那里每晚都会有月光洒上,真的很美,很美。
    现如今,先生的池塘已经少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赢利至上的文化景点,充斥着年轻人欢笑的游乐场与游戏厅。他们就同一座座浓烟下的化工厂,看上去为生活增添色彩的同时实是向清欢的池塘中排放浑浊的污水。
    莫等清欢不再,犹存喧嚣时,才知明朝散发弄扁舟。

作者: 葛富源    时间: 2019-5-19 16:12
闲来静处伴诗酒

    “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叶青,人与海棠俱醉”这是林清玄先生的品酒之境界。初见便觉深不可测,妙不可言。但深思又察这不过是寻常之景。只不过世人无心,不可得。
    自不待言,高山之巅,可观云海滚滚,缥缈似仙境;可观旭日东升,感天地元初之朝气。人们总以为最美的风景只存在于高处,因而喜欢把人生比喻为一座座险峰,并终其一生不断攀登。可苏子有言:“酒斟时,须满十分。浮名浮利,虚苦劳神。”有太多的人耽腻于高处的风景,一味地投入到欲念之中,却不觉自己已病入骨髓,深陷水火。众多的贪官落马,不也是咎由自取吗?
    “世间就是有些怪症,偏要自己没有的东西”。,面对着自己可望不可及的高峰,许多人养成了随意下跪的习惯。可这样的生命太可怜,太卑微了,我不要。忽有一日听得药山禅师的一句偈语:云在青天水在瓶。犹得一服清凉散,顿时解醒。
    寻常巷陌处,亦是风景。
    三毛曾说过:“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中的小镇里,买到一块好看的石头都能高兴好几天。在平凡素味的日子里品出滋味,这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种胸怀。
    李叔同少年时为花花公子,纨绔子弟。他的一生经历了太多。富贵繁华,清香寡欲,他都品过。终遁入空门,法号弘一。“过去事已过去了,未来不必预思量;只今便道即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怀一颗大心,装得下天地,容得下江海。同时又能不忘记草木,呵护着虫鸟,于寻常中享得清福,这是境界。
    当今的人们享不得清福,静不下来,也闲不下来。不少人在工作时巴望着退休,可等到真正退休了,却无事可做,浑身不自在。熟不知最美的风景就在眼前,无上的幸福就在身边。一间小屋,与家人相伴,守着流年。白天有说有笑,晚上还能睡个好觉。自然之谁说纷扰世间里难觅佳景?你瞧,谁家的孩子正追着翩翩飞舞的蝴蝶?你听,枝头的鸟雀正在和鸣。你闻,枝头的花香二十四番轮番过。
    “闲来静处,且将诗酒猖狂,唱一曲归来未晚,歌一调湖海茫茫。”在沈复的笔下,生活就该如此这般。最最普通的瞬间,也应有清风相随,诗酒相伴。(850)

作者: 陈蕴琪    时间: 2019-5-19 17:19
本帖最后由 陈蕴琪 于 2019-5-19 17:23 编辑

                                                                                                                   唯爱吾夏树阴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大海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
    沥青覆盖了柔软的泥土,地面变得坚硬。我们走在上面。 用坚硬的外壳护起自己的灵魂带着它走在坚硬的马路上,只为使它看起和这个世界更加协调一致。可是否真的一致,我们无暇顾及,我们马不停蹄,应付着世间的一切考验。偶时,羡艳着别缤纷多彩的生活,却又因向那条路的征途太远、太久,渴望着回归生活的平静与从容。
    过往皆空,岁月悠长。我们在前行的路上,最不该忘记带的是那颗柔现心。张岱在喧嚣的那个世界停留了数十载,最终只叹一声,陶庵一梦,过眼背空。抛却虚名浮利,是远离声色犬马,他找到了他的柔软,任红尘滚滚,他只清风明月,终又达到了唐代禅宗大师青原行思提出的参禅的第三重境界,即看山又是山,看水又是水了。
莲池大师曾言“尘网依依几十春,昨非今是不需论。息交岂独忘知己,唯爱吾夏木阴。”今日,生活或有风雨,或有虎狼,在生命的路上、苦难从来不会缺失, 我们所要学的.只是心怀柔软, 熬过生活的所有艰难险阻。
    或许,会在某个清风吹拂的傍晚,抛却心中挂念的前路,闭上眼我们都在憧憬、渴望能逃离这俗世,想到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去避世, 只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听石间水潺,听林间蝉鸣。
    只是我仍处这俗世。但是,若我怀有一颗柔软心,那便似细水潺流进入内心的桃花源。正如林清玄先生笔下所写到,“我们心的柔软,可以比花瓣更美,比草更绿.比海洋更广,比天空更无边,比云还要自在 ,柔软最有力量,也是最恒常的。”所谓的柔软心,可以让我们知世故而不世故,处江湖向远江湖。
     林清玄先生所告诉我们的,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莫若一粒茶叶的“处世”,经过露水的滋润,经过烈火的烘烤,经过翻炒的钝痛,经过热水的浸泡.叶子舒展开,静静荡漾在水中,让这杯水晕染着自己的茶香。
    怀柔软心,应修心如莲,静静绽放于生命的绢帛,燃起一炉幽然时光。
作者: 倪卓雅    时间: 2019-5-19 17:49
本帖最后由 倪卓雅 于 2019-5-19 17:51 编辑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   

  活着,对余华笔下的福贵来说是一个美好的词,对我们来说又何尝不是如此,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
  而我认为这正如王国维所说的人生三重境界:
  发现生命,热爱生命.第一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抛却生命之中被吹落的树叶,报以一颗温柔细腻之心,一人独自登上高楼,倚栏远眺,发现生命中小幸福.学学林清玄,”温一壶月光下酒,用瓶子装满夏天的桂花香,至暮年垂垂老矣,打开储存着初恋的琉璃盒子,品尝美好易逝的年华”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热爱生命,不论他是黯淡还是光辉,是平淡还是曲折.总不要辜负隐藏在其中的惊喜.
  探索生命,实践生命,第二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朱光潜曾言:人生最繁复而诡秘的,悲字乐字都不足以概其全.既然如此,更应不断地去探索.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而我却用他寻找光明.”面对黑暗的现实,童话诗人顾城用诗词打造了心中的桃花源,努力从平凡中活出了诗意,活出了童真.面对生命的复杂与变化多端,我们更不能屈服,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那又如何,这便是生命所存在的意义.
  敬畏生命,回首生命.第三重境界: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过前两重境界的苦苦追寻,而豁然开朗,突然转身,也便就也无风雨也无晴了.林清玄曾说;一流的化妆是对生命的化妆.是改变气质,多读书,多欣赏艺术,多思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自爱而有尊严,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态度.
  然而现实的世界里一片狼藉,物欲横流.人们沉迷于纸醉金迷之中,难以自拔,以至于忘了他们来这个世界是为了什么,忘记了生命存在的价值,失去来生命存在的意义.慢慢地,社会也变得物质起来,放弃了对生命精神的探求,放弃了这美妙的人间,缓缓坠入深渊.
  “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站在大染缸的边缘,剖析自己的生命,相信找到身边的幸福,找到属于自己的太阳.



作者: 孙雅倩    时间: 2019-5-19 17:50
                                                                            一纸清欢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品过“且将新火试新茶”,如今再品“人间有味是清欢”,纵然云水半生,世事浮沉,东坡先生却明了所有的喧嚣终将归于沉寂,所有的悲欢终将化作泡影。于是吟咏淡雅之词之余,轻嘬一口芳香淡茶,配以春日山野的菜肴。这清淡欢愉便从对于简朴生活的热爱中缓缓浮现。
反观于世,试问,世间有几人能忍把浮名换作浅酌低唱,即使天女来散花也不着身,荣辱携外,只淡然独处于湖畔藤椅,漫步于山间石板小路,走累了便停下,赏那惊艳一山沉默的湖中菡萏。
林清玄先生有言,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味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生就愈来愈无味了。因而,他寻觅空瓶中今夜的桂花香,回忆琉璃盒中温馨的初恋。在春的芬芳中,赏杜鹃,品陈皮;在夏的冗长中,叹狂花,饮啤酒;在秋的枯荣中,醉海棠,煮叶青;在冬的纯净中,赞冬花,温大曲。
纵然树挽不回落地叶,冬留不住南飞雁,可他甘愿温一壶月光下酒,捧一杯春水茗茶,在落地叶中寻那最绿的一片,在南飞雁中想那最留念的一只。
与和同尘,与时舒卷,清欢溢满于生命。西晋张翰见秋风起,因思吴中菰菜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意尔,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 遂命驾便归。功名利禄者不解,而苏轼却了然于心,张岱亦了然。他独往湖心亭,赏一痕长堤,一点湖心亭,一芥渔舟,两三粒人。融入纯净,忘却世界的热闹,忘却一缕凉笛绕一弯残月,独饮那一杯寒冬,独享那一份寂静。家国悲愁在此苍芒中消散了一分,又重了一分。清欢散落在那颗悲怆的心上,遮住一点愁绪,前尘往事便化成一丝青烟,心中的释然便也多了一分。那清欢所带来的痴迷,令童子也不禁喃喃:莫说相公痴。
依着灯火阑珊,回看旧时的印记,清欢是为一场花开而等待,为一场雨落的失意,是在三月春里,聆听一次花开的声音。
一纸清欢,撰于脑海,一捧欢喜,洒落心间。

作者: 杜骏盈    时间: 2019-5-19 18:00
本帖最后由 杜骏盈 于 2019-5-19 18:28 编辑

                                                 享受生活        林清玄曾经说过:“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生活就应该这样,慢慢地、从容地、轻盈地脱去世俗为它披上的沉重的外壳,缓步行于风景之中,阳光炽烈,月色温柔,水波潋滟,用一生去欣赏啊。
       只是,在当今高速发展的社会里,能够从容地享受生活竟然成了一种奢求。人人都像热锅上的蚂蚁,焦头烂额、束手无策。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像巨石一般压在人们的肩膀上,压得人抬不起头来,于是目光便只能聚焦脚下的一小块土地上,算准了每个脚步该踏在哪儿,却忽视了两旁树木葱郁,鸟语花香。
        享受生活, 是对简朴生活的热爱,是对精神财富的追求,是对灵性生命的呼唤。
        享受生活可以让我们窥探到生活的乐趣,林清玄在《温一壶月光下酒》中写道:“煮雪如果真有此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他用一种诗意的文字记录生活,用一种虔诚的态度对待生活。三十岁前就揽获了台湾所有文学大奖的林清玄,没有被诸多的头街与赞誉束缚,他只是一如既往地“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用温暖而饱含力量的文字激励人们热爱生活。
       享受生活可以让我们获得心灵自净的能力。余秋雨曾在《文化苦旅》中写到:"世间真正温煦的美色,都熨帖着大地,潜伏在深谷。”真正温煦的美色,都蕴藏于生活不易察觉的角落,唯有潜心对待生活的人,才能找到这样平淡而清丽的风光,获得豁然而开朗的心境。而汲汲于富贵者,眼中只见“凤楼龙阁”“玉树琼枝”,而不见“燕宿雕梁”“月踱银墙”的自然美景了。
        “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无留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生活是那么惬意而美好,别让外物使你的心铃蒙上浮沉,大胆地、自由地去过自己的生活吧。鲁迅曾说:“人生必生活着,才会有所附丽。”那么,从这一刻起,开始真正地生活吧!

作者: 李文清    时间: 2019-5-19 18:33
拾起温柔之心
  诸葛亮在《将苑》中说:“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由是观之,柔软之心早已深入中华民族连绵的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化的一部分。
  随着我们发展的越来越机械化,数字化,一些细腻温柔的美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了。习惯了被闹钟唤醒,又迎来疲惫的一天,我们似乎从未想象过凌晨四点海棠未眠的景色。夜色下挑灯苦读,无数公式占据了我们全部的思绪,再也没有几人能去看看。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影移动,珊珊可爱之景了。
  思及此,便滋生一份痛心。古人以柔制刚的柔软之心,我们丢的厉害,中国文化中的柔软之美,难道只是断句残篇?
  林清玄先生展现的柔软之心可谓上乘。小时候他就被母亲教导,若成为作家要给他人以希望和鼓励。在一次远行前,母亲给他一瓶家乡的泥土,寓以柔软。这承载母亲希望和祝福的泥土,一直被他视若珍宝,提醒着他柔软之心的重要。无论在他清贫饥饿之时,还是用13年拿遍当时台湾所有文学大奖时的意气风发,功成名就。他从未忘记一颗柔软之心的珍贵。今天我们再读他的文字,总能感受到一种透过纸面而溢出的温柔。
  正如他后来自己感慨:柔软之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之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之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的清明源泉。这是一个作家把他的全部柔软奉献给他的作品,他的读者。林清玄以他“人共海棠俱醉”的温柔笔调成为当下最受人喜爱的作家之一。这是他送给我们最大的人生哲学,我们虽然都是俗世中人,但我们无法排斥,甚至渴望柔软的生活。
  余秋雨所说的“做一件建设心灵的事”,我更愿意把心灵建设成一个柔软的地方。在道家的世界中,水之所以被冠以神性的存在就是因为它是自然界中极尽柔软的。《道德经》有言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可见柔软不是软弱,不是逃避,他是比坚硬更有力量的存在,一种关乎信念,关乎传承,关乎生命的存在。让人钦佩,让人驻足。
  愿你终能建设一颗柔软之心。对文化,它是传承,对自己,它是修行。生活不易,但柔软心助你于俗世中寻一处松花酿酒,春水煎茶。
850
作者: 高源    时间: 2019-5-19 18:59
                                                                                         人间最美是清欢
      这是最好的时代,科技蓬勃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是最坏的时代,传统凋敝,金钱至上,娱乐至死。我们处在现代与传统断裂的节点,前不见山,后不见路,一片空茫。我们远离了自然,远离了想象,远离了生活中一切可以憧憬的东西。当所有人都在埋头猛冲时,一些人突然醒悟,我们是否应该停一停,如朱光潜所说那样:“慢慢走,欣赏啊!”
      停一停,看看那些李白赞颂过的壮丽美景;停一停,走走那些徐霞客踏足过的大江大山;停一停,听听那些吴巷里传来的水墨唱腔……这些富含温度情感的一切,是冷冰冰的科技所无法取代的。
      真正的美好来源于平淡的内心,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即便是普普通通的活着,只要守住一心宁静的湖水,也能在清风吹拂中感受到诗意;惠特曼说:“我散步,还邀请了自己的灵魂”,真正的诗人,可以从一片夏日的草叶中发现迸发的灵感,即使是普通人也可以在平淡中发现真正的生活。
      “笑他多病与长贫,不及诸公衮衮向风尘。”纳兰不再是个循规蹈矩的贵族公子,也不愿做官迷禄蠹,没有振翅飞入青云的欲望,只愿像穿梭花间的蝴蝶,追寻着生活中花粉般细小微妙的幸福,内心有清醒计较。
      人间三千事,淡然一笑间。命运就是最好的安排,何必在意那么多的是非恩怨,生命中再大的风风雨雨,不过是岁月长河中一抹浅浅的印痕。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正如纳兰所想,人生山一程,水一程,轻握一份懂得,相伴一程风景,只要心有美好,再遥远的路也会走的安稳妥帖。
      我一向不愿穿戴昂贵的服饰,不愿拥有名牌,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名贵;我一向不喜出入西装革履、衣香鬓影的场合,因为深感自己没有那样高级。我要谦虚卑微一如山上的一株野草,自在地生活于大地,但也有高贵的自尊,俯视这红尘大地。我不要人人都看见我,但我要有自己的尊严。
      捧一卷墨韵,题一页娟楷,唱一句黄梅,品一杯香茗,这何尝不是一种人生态度。其实“清欢”来之尚易。独自一人亦或是三五好友,在环境清幽雅致的楼亭,说几句家常或是文学,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清欢,人间最美是清欢,古有东坡,今有清玄。向往的生活其实很简单。洗砚鱼吞墨,烹茶鹤避烟。闲惟歌圣代,老不恨流年。闲云野鹤般远离世俗,让心平静下来,简单其实也很美好。

作者: 曹珂    时间: 2019-5-19 19:49
                       心地才是最远的荒地
  澄澈的一颗心是人类的冠冕。人生在世,痛苦、失败、快乐、成功都是相似的,但有人桀骜不驯、有人付之一笑、有人呼天抢地,是因为心的态度不同。
  心中有爱,就没有悲伤。不能让悲伤绝望把心里就柔软的地方填满。
  狄兰托马斯说过:“时间赐我青春与死亡,尽管我戴着镣铐,依然像大海一样唱歌。”怀揣澄澈之心的人,能让失意之人抬头望见善意如天上繁星。他们的冠冕挑拨着生命的敏锐触须,把遮蔽着心灵的一层阴翳抚去。
  阳光的酒调得很淡,却很醇,浅浅地斟在每一个杯形的小野花里,但无人看懂了阳光的澄澈。春花浓似酒,花故醉人,夜色澄如水,月来洗俗,也无人看清月光的澄澈。人心亦如此。
  我们活在戏谑和犬儒中,活在关系网络的束缚里,活在寒冷寂静的阴暗天穹。但是,即便岁月蹉跎、物是人非,仍有人依旧如繁华尽头的一泓清泉,照映出我们心中的月辉。
  明月为纤云所遮,我只明月犹在;碧潭为暗夜所罩,我知潭水仍清。这一切都只因我心中有一股澄澈潺潺流淌,有一份释然久久盘踞。
  就如林清玄先生的笔耕不辍、如他的涓涓禅意、如他对一朵花、一杯茶、一场清风的深情,对父母、友人、伴侣的大爱。半生的春去秋来,一念的少年情怀,他的文字似诗、似画,犹使深陷囹圄之人脱离苦海的一叶扁舟。青年历经世事多变,中年清修得道,老年觉悟万物,这一生使他至真至情至性。“人生大部分苦难就来自于你还不够纯情。你的情感要保护好,因为这些比你世俗的成功还要重要。”
  人需跨越山水,需观浮世众生、风霜雨雪,做那个最美最真的人。
  纵然世情愈发浇薄,利欲熏心者愈多,但这更能衬得人心的澄澈可贵。故任由岁月磨砺,心有空明,长怀澄静。
(心灵澄澈)
作者: 经喜妍呀    时间: 2019-5-19 20:22
清酒煮雪
收世间情真,需三两白雪,半盏清酒,再煴火慢煮些时辰,许可品出些细密绵长的滋味。暮夜清冷,月明星稀,胸中空荡,心神不宁,且不如饮下这杯温酒,或可带来几分暖意。
想来世间多辛酸苦辣,浓烈于舌尖横行,清欢便难再起舞,尝一口辛辣,半晌火热,转瞬空虚;抿一口春茶,平淡若无,却长久回甘。当下世人皆爱那浓烈张狂,如牡丹盛放,艳压群芳,却少有人钟情那清淡平静,如月中桂子,淡逸飘香。于是在隆冬,太多人只识那刺骨寒风,凛冽磨人,不见那纯白雪花,悄然立世。
  古有痴者张岱,一人饮尽一杯寒冬,“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天地之间,唯他一人,他饮的又哪里是什么愤恨与怨怼呢,他饮的分明是半分愁,半分孤,余下九分,便全是他的坚守与执着。烈酒入喉,烧心灼人,而他,饮一盏清酒,孤愁入肠,携起坚执,独行世间。是这清酒淡味,为他筑起铜墙铁壁,让他不被这尘世沾染,不至于随波逐流,而能够孤芳自赏,自赏芬芳。
  今有清玄先生煮雪,先将情诗情词化为的冰雪裁片,再加上一点小酒,让人微醺,若是太浓烈,便用烛火加一杯咖啡,甚是怕那话浓了,言烈了,怕自己消受不住,被击碎了。添一杯咖啡,酌一盏清酒,于是再激烈的话语都柔了,再浓烈的情感都淡了,恰似磨平了一切尖锐与棱角,于是柔了,淡了,于是便可实实在在的捧在手心,而不至于流出指尖或是割破手腕了。
  人身本脆弱,那无尽跌宕起伏,浩浩荡荡,终将摧人身,灭人心,最后身死心灭,消逝世间。而唯有平静与淡然,一遍遍磨砺我们的身心,再抚平我们的创伤,旧痂脱落,焕然新生。世事浮沉,前路艰辛,而涅槃的我们,亦可向前走去,不畏艰险,不惧困苦。
  这便是平淡的力量。不浓重,不热烈,柔弱似无,可世间却少有可与之匹敌的事物。拥有平淡的力量,便可做到处变不惊,便可迎接前方一切大风大浪。利剑不可抵,锋刃难与敌,人世之中,所向披靡。
  立于这浓墨重彩的人世间,饮下这一杯雪水煮的酒,浓烈消退,清香浮起,沁人心脾,之后,世间便只留那一抹最本真的初色了。(816字)
作者: 周冒铃    时间: 2019-5-19 20:34
柔软的力量
林清玄先生曾说:“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
何为柔软心?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是我们在世俗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每个人的内心都曾柔软。孩童们用最清澈明亮的眼光注视整个世界——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最青的草原是柔软的,最广大的海洋也是柔软的,连带着整颗亲近自然的心,都变得柔软温暖。
可惜,生而为人,我们在发觉自己身处黑暗囚笼后,慢慢在自己柔软的内心周围打上铜墙铁壁,想要一颗百毒不侵的心脏让自己不在世俗乱流中受伤。
然而,舌头比牙齿更能承受住岁月的磨蚀,柔软也比一味刚强要更有力,也更恒常。
童话诗人顾城为自己搭建了一座童话王国,童心是上天赐给他的礼物,永葆童真使他的内心始终温暖、柔软。他仿佛一个摆渡人,将一个个乏于尘世纷扰的游子渡回童真的国度。他用敏锐的目光和柔软的内心发现生活中细微而不宜察觉的美好,在他诗歌构建的童话世界中,处处鸟语花香,明媚动人。他以自己的柔软心给予了每一个“曾是孩子的大人”力量。
一代大师林清玄曾提笔写下“让我恒久保有对人间有情的胸怀,以及一直保持对生活从容的步履,让我永远做一个为众生奉茶供水,再热闹中得到清凉的人。”他的内心始终是柔软的,怀着一颗悲悯之心,注视众生万物。正如他的文字。读他的文字,如同脚踏一片柔软的祥云,在轻松快意中云游四方,鸟瞰八极,可以悠闲地品味着人间烟火,洞察人间喜怒哀乐;可以静心地观察一花一木,审视自然的本真。柔软温润的文字,却有一种穿透心灵的力量。
柔软的心最有力量,唯其柔软,我们才能敏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包容;唯其柔软,我们才能精致;也唯其柔软,我们才能超拔自我。
愿你在这坚硬的世界里,修得一颗柔软心。
你心柔软,却有力量。



作者: 范文彬    时间: 2019-5-19 20:44
心眼感世界
当工业革命开始,人类便走上了一条通往“无情”的道路。在机器面前,自然这两个字逐渐失去了威严,征服自然成为了世界的主旋律。更令人寒心的是,人们失去的似乎不仅仅对自然的尊敬。
当那些锯子斩断大树时,人的崇高似乎也一起断了。他们失去了树荫下的平静,便也忘记了对人对物的温和。你看那些粗制滥造而又哗众取宠的影片,那些不顾他人感受,生拉硬扯的自我宣传6,亦或是大街上迎风而倒无病呻吟的老者,一触即燃的路怒一族,无一不反应了他们内心的急躁。
何必如此,为何不能温和一点,用心交往,用心感受,免得引起自己或是他人的戾气。
将心比心,导演会为自己的片子羞耻,自夸者会为自己的行为谢罪,碰瓷者会看清自己的贪婪,路怒族会收起自己的暴怒。如此,人世间便会少了许多罪恶。
但现在人的心太硬,彼此碰撞总会受伤,需要软下来。
如何软,你看那钢筋混凝土只会比人心更硬,所以要触碰的,是清风明月,是花鸟鱼虫,是那包容万物的天地。煮一壶香茗,看清风扰动绿叶红花,看一轮月光照耀万物,嗅一缕幽香,听一声鸟啼,静一静,心就软了,就能感受到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的,再回尘世,便了却许多烦恼。林清玄先生有云:“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此话不假,当心变得柔软,便会变得敏感,便可以感受世界了。可以感知那人心的冷暖,可以看透世态炎凉,可以感受一花一草的情绪,此即大悲心。更进一步,怜悯世间万物,不光懂人,更懂自然,看到污秽的河流,心中便响起自然的哭泣,此菩提心。回过头来,看众生碌碌,自有一分淡泊,保灵台一分清明。
以心眼看世界,看的是本质,而不是诸人脸上的面具,不是言语上对自身的粉饰,更不是因为普遍就被认同的奇特“规则”,出淤泥而不染的前提是知道哪些是淤泥,这才能将淤泥排斥在外。
柔软心是这一切的基础,因为柔,所以包容,所以明理,所以强。以柔克刚,越柔软,越值得拥有。
作者: 何睿    时间: 2019-5-19 21:08
本帖最后由 何睿 于 2019-5-19 21:29 编辑

                                                  煮一壶月光入酒
“静中念虑澄澈,见心之体;闲中气象从容,识心之机;淡中意趣冲夷,得心之真味。”洪应明如是说。
心灵沉静可以使生活从容,真我自现。获得沉静的心灵,有一个很重要的方法。那就是将心灵腾空。让焦虑,恐惧,紧张,内疚,罪恶感等消极情绪,搬离自己的心房,为心灵减速。不仅会缓和人们的压力和负担,还会让自己还原本身,让生活还原真趣,让人生自现真机。如果我们不这样做,一味地被外物困扰,不仅事情不会有改观,我们自己也会画地为牢。
“有浮云富贵之风,而不必岩栖穴处;无膏肓泉石之癖,而常自醉酒耽诗。”真正热爱自然,憧憬清欢,又何必非要去山中归隐,全然不思“心远地自偏”。何者曾想林清玄一般,煮一壶月光下酒,消一身凡尘俗怨。他写道:“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别的东西也可以留下,我们可以用一个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装起来,等桂花谢了,秋天过去,再打开瓶盖,细细品尝。”雪水桂花,月夜淡酒,生活本如此简单。见惯了油腻与辣子,月夜煮雪又显得那么遥不可及。而其实,清丽淡雅本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就像是歌与舞,无法从我们身边隔开。
月光下酒,似暮春三月的“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如汉乐府的“悲歌可以当泣 ,远望可以当归。”这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品质。纵使洁净如莲,亦曾出之淤泥;林清玄也有其落魄的童年,然而他却拈花一笑,莲心成文。
在林清玄小的时候,他的父亲抚养着18位孩子。食物也便成了家中最匮乏的物资。于是蟑螂也便成了他的食物,他坦言,小时候蟑螂吃甘蔗,吃玉米,吃很好的东西长大,烤一烤拨开来,闻一闻,还有牛奶的味道。真正的清欢是不食人间烟火吗?非也。真正的清欢不在于周遭的环境,而在于人们的心境;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求心灵的品性。
一念心清静,莲花处处开。
在这样一代人的影响下,余秋雨也终于读懂了梧桐都寂寞:不是慨叹韶华流失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
春日气象繁华,令人心神骀荡,不若秋日云白风清,兰芳桂馥,水天一色,上下空明,使人神骨俱清也。(833个字)

作者: 杨瑞    时间: 2019-5-19 21:26
本帖最后由 杨瑞 于 2019-5-19 21:28 编辑

                                                                           温一壶纯酒,寻一处清欢
      苏轼曾言:“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便是对平静,疏淡,简朴生活的一种热爱,便是品味出野菜的清香胜过了山珍海味,便是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还高贵的价值,便是在鸟鸣的深林中静静品一壶乌龙茶,清洗心灵,感悟人生。人生百态,何不素颜修行,于乱世中寻一处清欢呢?
       然而,生活在现代的人,差不多是没有清欢的。人声车声不断呼吼而过,一天里几乎没有一刻是纯然安静的。俗世里没了清欢,大自然也并不例外,凡是人迹所至的地方,就有了垃圾,就有了臭秽,就有了吵闹。人们被困在这个嘈杂的世界里,拥挤的似乎连走路都难,所有的感官全部电路走火,不要说清欢,似乎连欢也不剩了。
       但那一种清淡幽雅的生活,却是我们一直在追求的。
       林清玄似乎深知喝酒的哲学,他曾与友人住在狮头山,在“即心是佛”的大石头下,将月光装在酒壶里,用文火一起温来喝。他将“就着诗歌喝酒”称为“上乘的喝法”,他与诗词为伴,与月光为友,品得纯酒之真味,寻得人世之清欢。
        瓦尔登湖畔,梭罗与林木花草为伴,与禽兽飞鸟为邻,在淳朴的条件下,与自然融为一体,寻得了一块只属于自己的心灵圣地。陶渊明远离了世俗的喧嚣,在田园里自得其乐,锄耕之余偶见南山,可谓清闲之至。享受清欢,对生活无求,对物质无欲,于乱世中细嗅蔷薇,于己心中修篱种菊,便能远离世俗,超然物外,享受人世清淡简朴之乐。
        若要寻得清欢,便要心中清净澄澈,不为世俗所扰。心静了,世界便清明了。所谓清欢,倒不是只知山野寻趣,不问世事红尘,而是在浊流中做一股清流,不迷失自我。繁华一瞬,清欢长存。正如林清玄所言“当一个人以浊为欢的时候,就很难体会到生命清明的滋味,而在欢乐已尽,浊心再起的时候,人间就越来越无味了”。
        人间有味是清欢。
         清欢诗人愉悦,走向心灵的丰盈与充实。踏着清欢,一路皆是鸟语花香,而徜徉在这条路上的我,也早已手袖盈香。
        愿香气弥漫,永不消散。
        愿我也能温一壶纯酒,寻一处清欢。
作者: 阮语诺    时间: 2019-5-19 21:29
                    一颗柔软的心
        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当代散文大家林清玄如是言。在通往人生彼岸的征途中,每个人都以坚硬的脚步踏上黄沙砾砾的战场,奋不顾身地走向天涯海角。孰不知,适时的温暖与柔情,更能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
        如此人生之境是不多见的,我们更多的人正在拼尽全力与外界做着抵抗,妄图以不服输的劲向世界证明自己的存在,可最后只剩下疲精竭力,只能独自在黑夜中舔舐着伤口,望着窗外的点点星光,独自迷茫。
        可是,我们一定要与之争个高低吗?我们未尝不可学着与之和解,用一颗柔软的心感受世界。就像舌头比牙齿更能承受岁月的磨蚀一样,柔软比一味刚强要有力,也更要恒常。正如林清玄所说:“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有了如此境地,才越发能够细细品味世间的每一处美好,每一味清欢。
        那最美的花瓣是柔软的,那最绿的草原是柔软的,那最广大的海是柔软的,那无边的天空是柔软的,那在天空自在飞翔的云,最是柔软。无论是精细微小动物还是波澜壮阔之景,在林清玄充满慈悲心和智慧的文字下,都宛若一汪清水,缓缓流过人们的心尖,散发蕴味。
        张爱玲曾说,人生三恨之一为海棠无香。这是一颗多么细腻柔软的心啊。如海棠花一般小小的生命之美,也能在如此这般的心湖上泛起涟漪。若问这世间可有真正的幸福,那必定是由脱去坚硬外壳的柔软的心感受到的,海德格尔说:“人,诗意地栖居”,即便是普普通通地活着,只要守住宁静的心,也能在清风吹拂中感受到诗意。
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清淡的欢愉,是惊天动地,轰轰烈烈的心所给不了的,唯有清简内心,才能一切皆安,找到一方清凉净土,邀请自己的灵魂一同散步。
        把所有的夜归还给星河,把所有的春光归还给疏疏篱落,只留下一颗柔软的心常伴左右。待凛冬散尽,星河长明,除却了挂碍的我们,一颗柔软的心,足矣!
作者: 朱佳睿    时间: 2019-5-19 21:33
享受孤独
“谁怜一片影,相识万重云。”孤独的大雁无意“饮啄”,因为迷失方向而绝望的哀鸣着,对于动物来说,离群,面对的就是死亡。
那人呢?大家手挽手,肩碰肩,笑着,走着,在城市中心穿梭着,不畏离群,不畏迷路。然而大家都孤独的,没有人愿意静心理解一个人,欣赏一个人,没有耐心理解别人,更不会被人理解。缺少安全,把自己周围建起铜墙铁壁,殊不知这就是关注自己的牢笼。
木心谈到人认识自己的第三重目的时:“知道自己是世界上是孤独的,要找伴侣,找不到,唯一可靠的还是自己。”人生而孤独,注定无人理解无人“赏析”,连双胞胎的心都是分开着的。有人问:“如何排解?”答曰:“无须排解,享受孤独吧。”林清玄说:“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诚然,一人饮酒,远离尘世的喧嚣,没有与人交往的烦恼,自我取乐,独斟自酌,享受内心的宁静和惬意。
孤独似乎一开始就不是贬义词,一人饮酒,一人生活,天地间只剩下自我,何必挟飞仙以遨游,独自抱月不也能长终。但是人们好像都害怕孤独,视其为洪水猛兽。我们学习如何交友,如何交往,甚至有些“情感专家”跳出来撒一些不知所云的鸡汤。我们为了不孤独而努力,反而身心俱疲,而那心里的不安,一点也没有消减。
孤独并不可怕,相反还可以排解内心。苏子游赤壁,与幻想中的“客”同游,劝解“知不可乎骤得”的客,其实就是在安慰自己。苏子心中的客,才是最理解他的人,懂他的悲,乐他的乐。或许有人说苏子太寂寞才创造出这样的客来陪伴自己,也是害怕孤独的表现,其实不然,苏轼只能在孤独中品味到心中的苦涩,然后排解,若是真有人同游,大概二人早醉在动人的山水之中,带着各自的心事借酒消愁了吧。
在孤独中才能真的看清自己,我们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只得抛下一切纷纷扰扰,直面真实的自己。就好像邹忌,别人都说他美,然而当他自己照着铜镜时,才能分辨出他和徐公的美丑。
何妨不试一下,一人独斟自酌?
(849字,自闭了)

作者: 童宇星    时间: 2019-5-19 21:47
                                                                 宁作孤独
  纳博科夫有言:“孤独意味着自由和发现。沙漠孤岛比一座城市更激动人心。”诚然,孤独者比喧哗者更具慧思。
  然而,现实中的我们,多数都忍受不了叫人害怕的孤独,我们更愿意呼朋引伴,来填补自己内心的空白。于是乎,“孤独”之境就显得尤为难能可贵。但其实,所谓的“无聊者自厌,寂寞者自怜,孤独者自足。”大抵可以揭露出我们为何不堪孤独。不过是空虚的心与乏味的灵魂充斥着整个人,实在是无味至极。
  可能有人会抱怨自己无法获得孤独。这确实是一种无稽之谈。黑塞曾说:“上帝有无数让我们陷于孤独并找到自己的方式。”在挫折踏至之时,在悲伤抑郁之时,在一人独处之时···孤独也许不易察觉,但它确实就在我们身边。孤独是生命圆满的开始,当有了与自己独处的经验,便是一种超然境界的升华。所以我们必须时刻警惕,随时准备品味这不可多得的独处机会。
  可能处于纷杂繁华的时刻是叫人陶醉的,但这终究只是一场自我麻痹。在人生修行的道路上总是孤独的,而智慧也必然来自于孤独。当然有些人总是义愤填膺,满腔怒火着实叫人敬畏与可怕,但其实这不足为惧,真正让人可敬的是那些暗暗积蓄力量的人。他们躲在暗处,选择独处,耐得住寂寞,终有一日会获得一种质的巨变。
   曾国藩有言:“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慎独实质上是孤独的一种体现,但短时间的保持孤独自然不难,只要经受一次痛苦的打击便隐隐约约滋生种圣贤之心,一人独处。故而,此孤独非彼孤独。“寂寞会发慌,孤独则是饱满的。”蒋勋先生如是说。所以,我们所追求的绝非只是一时的自省,而是一种永恒的孤独感。
   若是世间上的绯言流语数不胜数,这时我们自然得要怀有一种独处心境。可学秦观“独驾一舟千里去,心与长天共渺”,亦可仿林清玄“以清净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总之,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不必停驻于旁人,若是在自我的精神世界中获得满足与充实方为大妙。
    亚里士多德曾言:“离群索居者,不是野兽,便是神灵。”我不愿做那寂寞的野兽,只想当那孤独的神灵。
(834字)

作者: 倪婕    时间: 2019-5-19 21:51
  寻常层楼

  小时提笔就文章,换来四字评:爱上层楼。

  羞于言表的同时,不仅纳罕,什么才是真正值得劳心记下的物什。一边摇头,一边茫然地与文字进行游戏,与直子所言无异:“有时总不知该说些什么,我想说的话与我在绕柱子转圈圈,我总是抓不住它。”我若是渡边,绝不会作为优秀的旁听者沉默倾听——我要与她一同进疗养院去,一同埋葬深藏在山林野处,去听带露滴落的鸟鸣,将不知道该说的话语都散在玲子的吉他声里去。

  一直作为一个茫然不知所往的行人身份,逆旅在嘈杂的人流之中,困扰着开口的心动,打散了提笔的欣喜。曾几何时,喜爱向往着一种独特感动的生命存在——你在徜徉,想着去遇到一个同你一样的人或事物——不必近距离,远远的律动使心跳忘记了加速,都定格了。像是什么?像是凯瑟琳拉动鼓动的厚厚帘幕,打开隐蔽在搅动的暴风雨中的呼啸山庄的窗的瞬间,嘴唇翕动:“我之所以那么爱他,不是因为他有多么英俊,而是因为他的灵魂,同我的是一样的。”难得他乡遇故知,以年轻多情的躯体,承载呼啸的情感语言,成亘古不变的,是追求相似灵魂的,追逐栖身之所的话题否?

  记不清是谁评价:少爱层楼,爱辩言,爱将年岁赌与他人,爱将世间各种情都摸索个遍,爱述最欢喜,最怅恨,最惘然,最离奇,以身试文章,我稍宽慰些——少年人都爱赋新词罢。

  将新墨都挥霍,会否也倍感漠漠?将缠烂山川河流奔奔息息的鼓动唇舌都歇下,不去纠它躲藏的桃叶渡别,胭脂洇井。能否姑且认为,风流轶事耳听人叹都是不足百年殆尽的,山河偶然犯下的差错?

  论百年殆尽,若读毕文章,你最爱何处?少爱奇崛开篇,信一眼定终生;继而爱跌宕潮生,以为一生当于暗浪中定风波;未曾老过,若我为翁,忍心性读满纸言,看相似人事演而再演,只是为了算不上落幕的落幕,大约就是——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总爱故事又长又远,将漫长一生在果核中成为无限空间之王。这或许就是书评的年龄效应与微妙的观世转变,我无以为拒,只得等待下一个不同的我来反驳。

  夜风起,忽而想起云林萧瑟寒江树,不待下笔题些什么,已知昨日秋光好,明日花更好。惊异几笔的文人画的丰富性,比冗长的语言更具变化。你知他在画些什么吗?答曰:一树否?非也。树是画者未说出口的话。若起笔即洇,或犹疑或戚戚不知前途;若中折利落,或决绝畅快或豁达明了;若收毫勾连,或恋恋或难舍心境。将整个身心都投入,期待着姗姗的伯牙,作画与文章本生就是一脉相承的浪漫逐随。为了一份难得的伤心境或破别离,有秋江渔夫,有石走松立,归与万古长青——这又或许会成为赤竹的独特魅力——我知云寂天灭,知光散烛倾,也知浩荡春江,知鸭暖豚惊。我在这里,将我所知所想都告知,可我不需后来者的或评或判。我知百态,知千言,可我不惜错却,不惧过失,不枉笑骂,想让你知道的,亿万时光,就这一刻最喜欢,且闭嘴看就好。

  感动这个词太泛泛,我认之为,我为我渺小而不自愧,我为我存在而不自忖,温一壶月光下酒,你可愿来?就这样坐着,不说话。若真有其事,当与林先生讨教他的一段月光是什么滋味。是否是入口清甜,轻巧滑上喉头,似春日才有的半开的花,翕合掩不住未吐的香息,还等细细琢磨,便迸射出多汁的酸涩因子,上下缠舌,裹挟着分泌过多的津液,秋寒的滋味霎时卷席,冻住了半边身躯,有时只有寻找些什么微烫身体的体温才能缓过劲来。

  若寻先生细问问,他或许会端坐着合眼微笑。我以为行文初极尽奢华,寻尽花柳,过而当弃藻砌,说尽胸中言,寻一处山雨茅草屋,兀自苦苦修行,我与我周旋,不与人言。大约是行将满月,总是要回来人间,去看看一草一木,去笑笑不值当笑的,去说说不值当说的——一壶月光,满月当醇醇,弦月当流流,未及百态下肚,早已泪流满面。

  言及此不胜愧怍四字评,我仍爱层楼,或我可将柳巷唱遍,或我可聊将锦瑟记流年,缄别句不多言。姑且断章,记起范爱农中言,把酒论天下,先生小酒人,大圜犹酩酊,微醉合沉沦。取偏一言蔽之,旧朋云散尽,余等亦轻尘。

  一派胡言,末了,寻一处层楼等天凉。

(完蛋我好像没把他当作文写 完蛋我好像是断章取义的代表选手 完蛋我又懒得重写 完蛋1604)
作者: 鲁彦涵    时间: 2019-5-19 22:01
                                 走向远方
中学毕业的时候,老师放了一首《奔向未来的日子》,歌声低沉忧郁,很多人都忍不住低低的哼唱。

我们好像不知不觉就远离起点,走向远方。

向来都是这样,从初中到高中,从高中到大学,从一个熟悉的世界奔向另一个世界,从一群人走向另一群人。也许寂寞也许唏嘘,但这正是人生的必经路。从呼朋引伴的集体生活中走出来,因为不同的目标走上各自的道路。

但在每一个漆黑如仙草冰的夜晚,我仍然会感到孤单。像是毛姆说的:我们每个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独的。每个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铁塔里,只能靠一些符号同别人传达自己的思想;而这些符号没有共同的价值,因此他们的意义是模糊的、不确定的。

“因此我们只能孤独的行走,尽管身体相互依傍却并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别人也不能为别人所了解。”

那么,便让我们保持适度的沉默吧。在人群中,静观谛听;在独处时,保持灵敏。就像站在雪中,什么也不必说,就知道雪了。

在雪中清醒的孤独,总比在人群中热闹的寂寞与迷惑要好些。捧一把冰凉晶莹的雪,用孤独打磨出一颗锃亮坦然的心,然后拥有了独自一人的勇气。能够摆摆手悍然面对生活动荡,享受生活繁琐平庸的常态。爱世俗岁月、庸常岁序,也准备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满布的海滩;这是一种境界,也无所谓境界。

孤独亦是生命圆满的开始。人的一生是万里河山,人间百态具是纵横错落的飞鸟,在高耸的群峦下散开。这里有开怀大笑,也有悲痛伤情。孤独是一道晦涩的剑气,破空而出,它比不过美酒酿珍馐片刻的欢愉,却是挣扎之后的刻骨铭心。魏晋名士,独自打铁,呼啸山林。夜晚最美的,除了万家灯火,还有一轮孤寂的,遥远的明月。

也许将来有那么一天,我会碰见以前的朋友。我们会笑着招一招手,说起曾经的点滴,笑一笑当时的天真和傻气,回忆从前一起拥有的感动。但最后我们又会笑着告别,走向下一段旅程。毕竟四季不停,樱花开了丁香来,丁香散尽桃花开,我们应当拍拍身后的尘土,大步向前走去。

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我是一个旅人,独自走在路上,照顾这历代的星辰。(827)
没有按结构来,感觉是在瞎写耶


作者: 单文婧    时间: 2019-5-19 22:02
本帖最后由 单文婧 于 2019-5-19 22:04 编辑

       高尔基曾说:“在生活里,我们命中碰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以秒计算的。”以秒消逝的美好总是如清风一般,还未分辨出从哪个方向吹来,一切就都又归于平静。
        所以,当我们认清自己来世间便是渡劫,便是遭受苦难的时候,我们已不再有着孩子般面对生活的勇气。受够了困苦,也不再期待些什么。
         可不应该这样的。哪怕再微弱的风,也可以让树叶摇曳生姿,让湖面泛起涟漪;愈是难得,愈是可贵,愈要珍惜。
       林清玄在开始写作时,也曾对这个世界百般不满。可他的母亲发现后,立刻教导他要写一些让人看了觉得很受鼓舞很有希望的话。正是母亲的这番话,在林清玄的心灵里培育可一颗“柔软”的种子。“柔软心是大悲心的芽苗,柔软心也是菩提心的种子,柔软心是我们在俗世中生活,还能时时感知自我清明的泉源。”
        木心初到纽约时,靠着为别人修理古董维持生计。生活动荡拮据,可木心却依然衣着整洁,听着古典音乐,心无旁骛地画画、写作,保持着优雅、从容、干净的生活方式。他曾说自己:“是散步散得远了就到了纽约。”木心的学生陈丹青回忆在纽约第一次见木心的情景:“他穿着灰色西装、鹅白衬衫,皮鞋擦得亮锃锃,非常绅士地坐在靠墙的沙发上。”木心的一生,经历过富裕、贫苦、孤独、动荡、牢狱和流浪,无论怎样的磨难,都无法摧毁木心那颗柔软的心。
      “明月为云所遮,我知明月犹在云层深处;碧潭在无声的黑夜中虽不能见,我知潭水仍清。”林清玄认为,一流的化妆是生命的化妆。多读书,多思考,对生活乐观,对生命有信心,心地善良,关怀别人,便是对生命最好的态度。
        事实上,当我们撕开生活外层的布,便会欣赏到一朵花的盛开,一束阳光的倾泻,一湖秋水的静谧。也许晚睡片刻,会发现“海棠花未眠”。又或许可以早些起来,迎接一天中最纯澈的黎明。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活在这珍贵的人间,太阳强烈,水波温柔,这世界有太美好的东西。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在这个世界上,一部分人选择看到丑恶与混乱,但我选择看到美好的一面。(824字)

作者: 楼徐阳晨    时间: 2019-5-19 22:06
别处有风景
楼徐阳晨
俯看沧海之阔,仰视莽山之高,朝游北海暮苍梧,此乃所有人心中的风景所在,但在小桥流水之间,在草叶之词,在心与心的对撞间也有景致。
“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求胜景乃旅人之所望,于山林间醉而自省,于江河间游而忘我。但在网上,生活中,对景致的定义越来越详细,似乎也有越来越多的风景出现,被冠上大名,摇身一片成为5A级风景区。听闻大名,旅人自然慕名而来,见硕大的金字招牌下只剩下人山人海,于是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于是旅人逾少,游人逾多。
     其实.寻景何必登山探海,自在心中有几分风景
   备下许多下洒菜 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 ;几碟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品一壶酒,于月中对影,这人本就成了一片风景。何苦无景可观,无兴可乘呢。林清玄喝酒并非仅仅品出个酒中的浓谈,更是品出心灵中的浑厚与清灵。非深厚无以一人独饮,非清灵无以月下孤赏。一人,一酒,一月,一影,此乃至景也。
张岱也是这样,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大雪初竭,天地苍茫一片,无淡雅无浓丽,无浑厚无辽阔,仅余下天地间一片浩浩荡荡的白,“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而这片摄人心魄的白中,张岱深夜独自看雪,看的不是雪,看的是他舍弃一切繁华之后的雪。千百年过去后,惟有这湖上的雪永存。,他饮尽寒冬,将它化作沸滚的汁液挥散于一片白云之上。这单调的白成了他一生的缩影,他也在这一片白中看出自己的心灵之景。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可惜人们驻足太少,留恋太多,似在一根绳上率干斤黄金。徒求高山远海,不知细流,篱下亦有风景值得暂留,在这个发达而高度物质化时代,于景中的情不知何处去了,徒留其形,于是诗人逾少,词人逾少。而生命本身就是美的,于人生中赏自我之花,于独处中饮月下之酒,想必这就是别人的风景。



作者: 成思畅    时间: 2019-5-19 22:21
摘星

    “人所处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人这才有了梦。
梦有很多种,有努力就有机会实现的,更有可望而不可及的。我们对待梦,总是抱着期待和向往,就像在静谧的夜晚,躺在草地上,伸手想抓住夜空中最亮的那颗星。
    写一辈子的书,仿佛是每个作家的梦,是他们一生所爱,一生所求。
    林清玄小学三年级就梦想成为作家,之后他一点一滴地朝着这个梦想进发,从十七岁开始发表文章,一直到去世前仍然笔耕不辍。在母亲的教导下,他认为如果他的文字可以抚慰人们的情绪,给人们带来一些希望和温暖,这样就足够了。他希望人们都能拥有美好的人生,过上和谐的生活。
    为了自己的诗歌之梦,七年间,海子不断努力创作,以笔写眼中、心底之事,也为世界留下一个独特的世界。追梦的路,就像漫长的奔跑,累而无止尽。他的梦不停,笔就不停。“思想的力量往往是在思想者本人远去很长一段时间后,才会被这个反应迟钝的世界所感知。抑郁而亡的孔子是这样,受难命终的耶稣也是这样。”最终,大众发现了海子的诗歌,并为之钦服。写作的路上,他虔诚地追寻世间的美好,可当时的社会环境让这样的梦可望不可及,于是他离开了。
    路在脚下,是距离;路在心中,是追求。永远是这样,风后面是风,天空上面是天空,道路前面还是道路。之所谓通往罗马的路不只一条,条条大路通罗马。我们在顺境中遇风遇雨,在逆境中抵风抵雨,在路上奋勇拼搏,为的是与渴望的那片天空近一点,再近一点。
    纳博科夫说:“我注意到在午夜的阳光下做的梦总色彩鲜艳。” 他笔下的亨伯特,一直都有一个梦幻的心灵世界,哪怕最终全是一场空,他也为此用一整颗心来装载这个不切实际的梦。
    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最美的。
    “你是荷叶下的大露珠,我只是较小的另一颗。”我们可能没有名人的天赋异禀,但我们可以有一样的坚持,一样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追寻梦想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当你想要放弃梦想时,想想最初的期待吧,想想你为何要出发。
    “朝前望去吧,你会发现,前路不只有荆棘,还有美丽的鲜花。”
    愿少年,乘风破浪,终而手可摘星辰。
(863)


作者: 张雨婷    时间: 2019-5-19 22:28
       今日的天独好,望着碧蓝的天空,突然一惊:上一次赏天是在什么时候?
      当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精神生活不断丰富。但这并没有让所有人精神明亮。人人活着利益之下,似乎利益才是这个世界的幕后操控者。这越进步的社会,应让人更觉的生活舒适,身心放松。
        可这并没有,生活速度不断加快,你花了命在节省时间,却偏偏越省越少。我无法改变这种情况,因为我也是茫茫人海中赶路的那一个。但我有这种期盼像江南水乡一样的平缓、温情,心灵上的平静、美好。
          生活所迫,这是对于每个人都适用的借口。所以人们将它一遍遍翻出来,拒绝一切改变的机会。为了到达人生的高峰,我们以坚硬的脚步走在征程上,奋不顾身地走遍海角天涯、刀山火场,但也要为和谐的人生,释放出温暖与柔情,找到人生的最佳平衡点。
      试问众人最后一次看月亮是什么时候,是否还能记起月光的模样……也许最后一次望月怀远是在几年前,也许连月光的样子都已模糊不清,皓月是柔软的心;芽苗是柔软的心;菩提的种子是柔软的心;清明的源泉是柔软的心。林清玄先生很好的诠释了这些。
        30岁拿遍所有台湾文学奖后,就选择普通生活。一杯清茶,一个木桌,一纸一笔。淡雅的笔墨滴落成清真的美学风格,创造出独属于他的文学特点。虔诚的佛学信徒,身在无间,心在桃源。悟出了人间有味是情欢。
         情欢,清淡的欢愉,就像浪费时间去慢慢吃饭,慢慢喝茶,慢慢走,慢慢变老一样的浪漫。如此浪漫还有多少人能体会。
         世上的人儿啊!何不沿溪慢走,追寻泉水源头,何不暂停脚步,就地坐下看那云起云落,何不期待清风入幌,拂去尘埃。
(当做随笔来写的,正好看了五四辩论,想对精神这一主题聊一聊。但是观点又不太清晰,所以不喜勿喷!)






作者: 孙嘉    时间: 2019-5-19 22:33
日日是好日 处处莲花开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一个慵懒的午后,一杯腾跃着缕缕白雾的清茶,一本厚度恰到好处的书,和一方大小足够的暖阳,幸福不过如此!
其实,幸福从不缺席,它们只是藏在那些我们从不留意之处,我们有时只是缺少耐心去寻找罢了。当我们抱怨生活时,我们只是把一些本应美好的事情认为是理所应当的了。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迷茫中觉得仿佛失去了什么,还没来得及思考,便忘记了。其实我们失去的,是最本质的,对于幸福,对于生命之美的体会。
林清玄曾在《幸福的开关》中说过,少年贫穷年代的他对汽水有一种特别奇妙的向往。他有位堂兄结婚,送来几箱汽水,他偷了两瓶,躲到臭气熏天的茅房里咕嘟咕嘟地灌到肚子里,等待着汽水的气从他鼻子里冒出来。他长叹一口气:“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比喝汽水喝到呕气更幸福的事了吧!”他在茅房喝汽水时,忘记了茅房的臭味,忘记了人间的烦恼,拥有着简简单单的幸福。喝汽水喝到呕气是一种幸福,陌生人脸上的温暖的微笑是一种幸福,自家的大狗生下一窝毛茸茸的小崽也是一种幸福。每个人所认为的幸福是不一样的,因为幸福不是由外在事物决定的,而是来自于我们的价值观。世界是相对的世界,幸福是相对的幸福。我们不用去羡慕他人,也许,我们眼中的快乐,正是他们痛苦的枷锁。
现代诗人周梦蝶,他吃饭很慢,又是吃一顿饭要两个小时,有人问他:“为什么你吃的那么慢?”他说:“如果我不这样吃,怎么知道这粒米与下一粒米的滋味有什么不同。”是的,每一粒米都充满了幸福的香气,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他们的不同。吃一碗溢着幸福香气的米饭,也是一种幸福!这些小小的不起眼的幸福,正式我们活下去的动力。想起太宰治在《晚年》中所说的一句话:“我本想这个冬日就去死的,可最近拿到一套鼠灰色细条纹的麻质和服,是适合夏天穿的和服,所以我还是先活到夏天吧。”有一句很喜欢的歌词:“我也曾想一了百了,但是生日那天杏花开了。”一套棉质和服,一朵杏花的开放,幸福其实就在我们身边,我们伸一伸手,就可以抓住了。
“你来人间一趟,你要看看太阳。”陌生人,愿你的世界里天天都是你所爱的天气。日日是好日,处处莲花开。
(????我也不知道我在写什么。。。就这样吧。。。。)
作者: 杨乐乐    时间: 2019-5-19 22:34
                                              活着,即是修行
   林清玄说:“浪漫,就是浪费时间慢慢吃饭,浪费时间慢慢喝茶,浪费时间慢慢走,浪费时间慢慢变老。”可知,浪漫寄存于平日生活的点滴之间。简单平凡的活着,即是最大的修行。
   可惜的是,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生活的美好已被绞得粉碎。“心为形役,尘世马牛;身被名牵,樊笼鸡鹜。”在人生这漫漫的修行中,人们日复一日的机械般地劳作着,争先恐后地竞争着。生活在他们眼中早已暗淡了本身缤纷的梦幻色彩,只剩下沉重而毫无生机的黑与白。
   人们不知道,这样修行下去,迟早有一天是会“走火入魔”的!还是应尽早慢下来,抛弃一切烦恼喧哗,细细品味生活的美好。“我们要轻轻的走路、用心的过活;我们要温和的呼吸、柔软的关怀;我们要深刻的思想、广大的慈悲:我们要爱惜一株青草、践地唯恐地痛。这些,都是修行。”
   能够把活着当成一场修行的人,一定拥有着一个细腻精致的灵魂。惠特曼便是如此。他说,“我散步,还邀请了我的灵魂,我俯身观察着一片夏天的草叶。”读着他的文字,似乎可以听见惠特曼儿时村落乡道间,那羚羊项圈的悠扬铃声;可以嗅到他住处附近古老而优雅的庄园下,那泥土的自然清香;可以切身体会他做报社学徒,排字工等工作时的忙碌生活。
   真正的诗人,可以从一片夏日的草叶中发现迸发的灵感;而即便是普通人,相信我们也可以从身边平淡的细节中品味出真正的生活。
   活着即是修行,怀着一颗虔诚之心生活,你将发现,其实每一天都充满了惊喜。林语堂曾言,“随遇而安无不可,人间到处有花香。”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在晨光熹微之时,便斟一杯温煦的阳光做茶;于“三五之夜,明月半墙”之侯,就温一壶清冷的月光下酒。在不断修行中收集生活中的点滴温馨,终可使银烛之光距为照亮生命的绚丽烟火。
   在这漫漫的修行途中,请用瓶子将生活中的清香装起来吧。待到一日修成正果后,再打开瓶盖。彼时,将品尝到满满的幸福与甜蜜。
作者: 崔家铭    时间: 2019-5-19 22:35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不管梦是否实现,有梦总是美的”林清玄曾这样说到。事实上的确如此,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有了前行的动力;也正因为有梦想,我们才得以在黑暗之中,保留一丝希望的光明。
当今社会,许多人迫于生活的压力,每天浑浑噩噩,根本没有梦想可言,但正如林清玄先生所说的那样“人之所处环境和成长过程都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未来,一个人的心之所向才是决定未来的关键。”无论身处怎样的艰难困苦中,我们都不能失去自己的梦想。
司马迁创作《史记》,一生艰辛,困难重重,中途几乎已经成篇的《史记》,也遭人窃取,最终还因替李陵败降之事辩解而遭遇宫刑。可无论身心被如何摧残,他心中总有着一股力量支撑着他向前,那就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终生梦想。最终他成功了,他战胜了生活的苦闷,留下了传世的巨著。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梦想给予我们生活的力量,也给与我们人生的指导。
林清玄曾经说过,他要写到生命的最后一分钟。他三年级就梦想成为作家,之后他一点一滴地朝着这个梦想前进,从十七岁开始发表文章,一直到去世前依然笔耕不辍。对于他来说,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追寻梦想的快乐是无与伦比的,在他的一生里,梦想一直存在,并且指引他不断向前。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在追梦路上遇到困难就只想着去后退,而不是寻找途径去解决问题。我们不应轻易的去放弃梦想,不应受到一点挫折就后退。壮阔的大海上必有波浪起伏,雄伟的高山上必有怪石嶙峋,纵然前路荆棘丛生,我们也要永不言弃。即使生活艰难,我们也仍然要满怀希望;即使社会充满绝望,我们也要心怀梦想。
梦想就是沙漠中的一滴水,给干涸的人生存的希望,让他们有勇气背起前进的行囊;梦想就是海上的指南针,给远航的人带来方向;梦想就是黑暗中的一缕光,指引迷失的人走向未来。三毛曾说;“一个人至少有一个梦想,有一个理由去坚强。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我们需要有一个梦想去指引我们不断向前。
以梦为马,不负韶华。追寻梦想,不负青春。
(827字)
  

作者: 李卓尔    时间: 2019-5-19 22:39
本帖最后由 李卓尔 于 2019-5-26 20:55 编辑

温一壶月光下酒
   我喜欢春的芬芳,夏的冗长,秋的枯荣,冬的纯净,更喜欢月下的那一壶“清欢”。
   世间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单纯,物欲横流,一片狼藉,充满慌乱与荒芜,矛盾与冲突,你可否留恋那“暗香浮动,长陪夜月黄昏”的静谧?
  若迷茫,那不如放下心中的琉璃,去感受一下听雨煮茶的温柔,那樽清酒或许会给我们答案。
  “对生活无求,不讲求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口味”,林清玄先生真正品到了那壶清酒的甘甜。他视平静、疏淡、简朴的生活为“清淡的欢愉”;将在路边好好地散个步,没有人声车声呼吼而过看作一天中纯然安静的一刻;俯望堆叠的高楼与人欲,品一壶花茶,静静地不说话,就是先生渴望的清欢。缱绻温婉,遗世独立,不禁让人沉醉于那绽放的温柔与平静。
  以清静心看世界,以欢喜心过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软心除挂碍。每个人的生活都应放慢脚步,小心翼翼地打捞起漂浮在遥远星辰的静谧美好,在平凡岁月中细细咀嚼品味,无论是同梦蝶还是蝶梦庄周,都不必拘泥繁杂的生活。若为彩蝶,就嬉戏花丛,看看万花丛中哪抹艳色最多情;若为庄周,梦醒之后,就茗茶一盏,流恋梦中的风情。清闲易得,放下手中繁华,关闭身边嘈杂,便可。可清欢难得,无限黑夜中仅有点点星光,昆山片玉,本就不会漫山遍野,用心之人方能品之。
  所谓清欢何物?是辛弃疾“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还是李白“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亦或柳永花街柳巷中“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是苏轼淡然的“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吗?这些无人赏识无处施展的自我排解都不可奉为“清欢”,真正的清欢是一种心境,是只有“身陷其中”者才可品尝到的风情。仰首清啸,纵使挽歌也如云高傲,待耀眼浮华都湮灭殆尽化作星辰散去,唯有那高傲的灵魂自身的熠熠光辉,于长夜中亘古闪亮。原来月下那樽清酒,属于灵魂。
  或许我们还不曾品味到时真正的“清欢”,那就放慢脚步,从柴米油盐中感受生活的真谛吧。
  愿你我都静享春风化雨,夏月蝉歌,秋知落叶,冬去春来的惬意自大。
  
作者: 陈筱雨    时间: 2019-5-19 22:57
    送你一颗星星
        “海底住着人么?”
        “也许有吧。”
        “可是海底好黑啊,他们是不是看不到星星啊,看不到的话,以后我送给他们一颗吧!” 妈妈笑而不语。
        有时回忆起这段对话,总是不由得嘴角上扬。童年的祝愿很天真,可却很诚挚。生而为人,心灵犹如暗夜的天空,从前我们在人间生起的爱犹如星星点灯,使我们的心空温柔而明亮,繁华而有致。
        长大后的你我,不会再说“送你一颗星星”之类傻的可爱的话了,倒是常常抱怨这世界实在太苦,太无情,太冷漠,抱怨想要获得美好实在太难了,嫌弃一颗星星的光实在太微弱。你常常步履匆匆,不再向路边乞丐的空碗投掷零钱,不再在晴朗的夜晚,抬头仰望星空,不再为了初春楼下开的第一朵花欣喜,不再为了微不足道的小事手舞足蹈,不再爱这个世界。你说人们太冷漠,不懂得关怀别人,却不知道你在你没发现的时候,成为了自己口中那个冷漠无情的人。
        好想送你一颗星星啊。希望这颗星星能让你笑看生活的苦,希望它可以唤醒你曾经对这世界的爱,希望你可以表达出你对这世界的爱与善意,“我们点亮过许多星星,我们还可以点亮无数的星星,虽然人世寂寥黯淡,我们也可以互相照亮。”你说星星的光太微弱,是因为你只看见了一颗,你说美好太难得,是因为你只顾着低头走路,学着像小时候一样爱这个世界,学着放慢脚步,抬头看看,欣赏沿途风景,看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发现这个世界的美,学着关怀你身边的人,让每个人都能够拥有一颗星星。
        “每个人都有星星么?”
        “也许有吧。”
        “要是有人没有的话,以后我送给他们一颗吧!”




欢迎光临 及高考革改 何以作文章 (http://njyzbbs.myartsonline.com/) Powered by Discuz! X3.2